因为腿部被烧伤,10岁的龙龙(化名)躺在浙江大医院烧伤整形科的病床上。每到换纱布时,孩子都痛到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放眼病区,和龙龙同在住院的严重烧烫伤小患者多达十几个。
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自年11月底以来,浙大儿院烧伤整形科已经收治住院0多例烧烫伤孩子。过去一个月,门诊每天新接受烧烫伤小患者3-例,一个月有近个孩子因为烧烫伤来就诊。
坐在取暖器上裤子被点燃在病房门口,龙龙的奶奶向记者讲述了事发当天的情形。
那天晚上,龙龙在屋里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动画片。龙龙家是两层小楼,妈妈在陪着看了一会儿电视后,上二楼收拾家务去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听到楼下发出龙龙尖锐的哭喊声。冲到楼下一看,龙龙的裤子被取暖器点燃了,他痛苦地在地上打滚。
原来,顽皮的龙龙在妈妈离开后坐到了取暖器上,取暖器内高温卤素管点燃了裤子。
见此情形,妈妈赶紧把龙龙抱到水管下冲冷水。可又担心龙龙着凉感冒,冲洗流水的时间并不长。
很快,医院,可由于没有烧伤科,龙龙又被转运到浙大儿院。住进病房的时间已经是凌晨点了。
龙龙躺在病床上经过诊断,龙龙皮肤达到3级烧伤,需要植皮手术。而且以后的皮肤外形和生活都会收到很大的影响。
“孩子当时腿部被高温灼烧,应该用大量冷水长时间进行冲洗,并将伤处的衣物除去,将伤处浸泡在冷水里,泡到疼痛感不明显,之后敷上纱布,医院。”
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姜润松说,仅短短一会的冲洗,不能够缓解孩子皮肤表面的高温,影响了后续治疗的效果。
每天新增3-例烧烫伤小患者每年的夏天和冬天,烧伤整形科就特别忙碌。夏天孩子穿的少,皮肤暴露面积较大,容易被烧烫伤。而冬天,由于家庭取暖措施使用不当,发生烧烫伤的孩子数量也较春秋季有明显增加。
姜润松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中下旬到现在,一个月里烫伤病人总共住院的20来例。门诊情况来看,仅是姜润松自己的专家门诊,每天都要接诊5-6例前来换药的,还有3-例是新烫伤的。
“烧烫伤不像其他疾病那么快,恢复需要一个周期。”姜润松回忆,自己门诊有个烫伤的孩子,来门诊换药时间足足有1个半月。
“综合来看,烧烫伤的孩子以1-3岁为主,很多是刚会走路,走不稳,容易烫伤。还有的孩子好奇心重,看到火炉、取暖器等光热的电器,会凑上去看或者触碰。
家长一定要看护好,避免孩子接触到这类取暖用品。”姜润松说。
离开热源、流水冲洗、尽快就医“孩子一旦被烫伤,第一要立刻离开热源,第二要用冷的流水冲洗被烫伤的地方,让局部温度降下来,医院就诊。”浙大儿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总陈姝灵提醒。
冬季寒冷,很多新手父母在如何给宝宝保暖的问题上没有经验。姜润松建议,如果宝宝冬天想取暖,建议大范围取暖,比如说打空调等,注意皮肤不要直接接触热源。
在选择热水袋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超过使用年限(每个热水袋都有使用年限)千万别再用了。
另外,孩子对温度的反应相对迟钝,不建议使用暖宝宝,避免造成低温烫伤。
两位专家共同提醒,家长应把家里的开水壶等盛放热液的物品放在安全位置,例如桌子的里侧而不是边沿,避免孩子触碰到。
此外,洗澡水要先放冷水再加热水,防止孩子误入洗澡盆导致大面积烫伤;睡觉之前,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用品应提前拿走、关掉。
来源:时报记者纪含羽通讯员王雪飞
编辑:波酱
转载须申请授权并注明出处:
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