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半周·健康现在虽然已经立春,但还达不到气象学意义上春天的标准,仍处于寒冷的冬季。“暖宝宝”、电热毯、暖水袋等各类取暖法宝还在发挥“余热”。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取暖“神器”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
近日,医院接诊了一名13岁的女孩,因整夜使用电热毯而导致手脚被烫出水泡。接诊医生表示,人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会引起慢性烫伤,也就是低温烫伤。尤其是夜间深度睡眠时,人的皮肤感觉较为迟钝,很难意识到灼热感,最终会加重烫伤程度。
低温烫伤,一般是指长时间接触44℃-51℃的热源,因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烧伤。上海中医院中医外科王云飞医生认为,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仅比人体基础体温略高,但持续接触6小时44℃的热源,就会引起皮肤基底细胞不可逆损伤,70℃热源持续接触皮肤1分钟后,可致表皮全层损害。像常见的暖宝宝、电热毯等取暖物品的温度人体可以忍受,甚至是在让人感觉较为舒适的范围内,但过长时间的直接接触仍可引起皮肤不可逆的损伤。
常见取暖用品温度来源:网络
嘉兴南湖区卫生服务中心肖医师表示,近期因为低温烫伤来就诊的人群中老年人和婴幼儿居多,这是由于中老年及婴幼儿的皮肤感觉较为迟钝,容易长时间接触低温热源。其实没如果使用电热毯,温度不要事先设置得过高,一定要注意在睡前关掉电源,不要整夜使用,更不要长时间地贴近暖气片等取暖设备;使用“暖宝宝”或其他电子取暖器时,有封套的要严格使用封套,不要紧贴皮肤。
肖医师提醒,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应立即冷水局部冲洗,建议持续20分钟到半个小时;烫伤后不要强行撕脱身上衣物,应尽量用剪刀剪开,如果仅局部发红,皮肤完整,没有起水泡,家处在理就可以;但若出现局部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等表现时,医院处理。
责编|刘欣
排版|裘江峰
终审|孙劲松
集柯桥资讯|文化|生活信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