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
热水袋、暖宝宝等“取暖神器”,
又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
但也有小伙伴表示,晚上睡前贴了片暖宝宝在肚子上,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肚子上竟然有一排小小的水泡,莫不是被烫伤了?
没错,这就是低温烫伤。在我们印象中,造成烫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接触了高温物体,如烧好的开水、迸溅的热油、炒菜的锅沿等,而这类烫伤往往也是“立竿见影”,立马疼痛,立马起泡,立马尖叫。
(图片来源网络)
相较于这类明显的高温烫伤,低温烫伤则显得悄无声息。低温烫伤一般指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的热源,造成皮肤的损伤。有研究证明,对人体皮肤造成烫伤的最低温度是44℃。随着温度的升高,损伤也相应加重。如果接触时间长,热能可以从表层向深部组织传导,造成皮肤真皮深层甚至皮下深部组织的损害。而且,低温烫伤的创面往往比较深,损伤常常深达真皮深层甚至全层皮肤坏死,即临床诊断的深II度或III度烫伤。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创伤容易演变成溃烂,并向深处发展。
如何避免低温烫伤?
所以在我们使用暖宝宝取暖时,不要让暖宝宝直接接触皮肤,只隔着一层薄薄的衣服也不安全,最好多隔几层衣服,并且过一段时间就取下来或换一下贴的部位,不要贴着暖宝宝睡觉。
使用热水袋时,同样需要裹一层毛巾或其他厚点的东西。使用电热水袋的时候,一定要装进配套的“保护套”中,同时隔着衣物使用。
此外,还有5类人群格外容易发生低温烫伤,在使用取暖设备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
老年人:末梢神经敏感度下降
糖尿病、中风后遗症患者:肢端感觉不够灵敏
婴幼儿:神经发育不完全,表达能力差
在室外冻到手脚麻木,到室内立刻拿热源取暖的人
大量饮酒的人
如何处理低温烫伤?
当皮肤已经发红、肿胀、脱皮或出现水泡了,则意味着已经发生了低温烫伤,此时应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凉水对创面进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但注意皮肤不要直接接触冰块或用冰水淋冲,以免发生局部冻伤。
如果局部有水泡形成或者表皮破溃了,医院烧伤专科进一步治疗。注意不要涂抹有颜色的药水,以免影响对创面深度的判断;不要涂抹酱油、牙膏等奇怪的东西,以免造成进一步的感染。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