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袋和暖宝宝等取暖“神器”在冬季给我们带来温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神器”若使用不当会悄悄“烫伤”你!最近有网友在被子里放“暖宝宝”取暖不料第二天起床发现腿部出现水泡并有轻微红肿被诊断为“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皮肤温度的物体造成的慢性烫伤。比如45℃的低热物体接触皮肤30分钟以上,就可能出现低温烫伤。这种烫伤很容易被忽视。冬天,很多家长会在孩子的被子里放个取暖“神器”——暖宝宝、热水袋和电热毯等。这些“神奇”一旦使用不当,直接接触孩子的皮肤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低温烫伤。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往往因感觉反应较迟钝,成为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若老年人伴有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疾病,更容易导致创面难以愈合,形成慢性溃疡,并因此留下疤痕。尽管这类烫伤的创面面积看上去较小,早期大多只是红肿、水泡、发白,但实际可能损伤深至皮下组织、肌肉等。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接触热源的时间,时间越长,皮肤受损程度越重。如果一定要用热水袋请在热水袋外面裹上毛巾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使用吹风型取暖器要离身体至少1米并经常变换电暖器位置被烫伤后如何处理?①冲脱离烫伤源头后,迅速把烫伤部位放在自来水的水龙头下或者花洒下,进行流动水、冷水冲洗。冲洗时水压不能太大,沿烫伤部位周围进行淋洗。冲洗时间约30分钟,或创面无痛感即可。②脱在冲洗过程中,同时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脱衣服时需边冲洗边脱,尽可能用剪刀把衣物剪开。不可硬拽衣物,避免皮肤大面积剥脱。③泡泡是冷疗的一种办法。脱去衣服后将创面浸于冷水中浸泡30分钟。大面积烫伤的患儿和老人应注意浸泡时间,避免受凉。④盖浸泡过后要覆盖创面。如果条件允许,就用无菌纱布覆盖。需注意的是,不能使用掉毛的毛巾。⑤医对于起水泡或者较大创面的创伤,在急救处理后要迅速送往有救治烧伤、医院进一步处理。很多人在烫伤后会使用老偏方比如涂酱油、紫药水、抹牙膏等殊不知这么做法只会雪上加霜!这些老偏方不可取!①不可抹牙膏。涂抹牙膏无益处,还会增加创面恢复的难度。②不可涂酱油。酱油会加重创面脱水、损伤。颜色掩盖创面,还会影响医生对创面情况的判断。③不可抹红药水。红药水是含2%红汞和98%酒精或水的酊剂,含重金属汞,且杀菌效果较差。④不可抹紫药水。紫药水会在烫伤创面结一层痂,导致创面情况被掩盖,药水的颜色也同样会影响烫伤创面的判断。⑤不可用冰块代替流动水冰敷。烫伤后的皮肤组织没有表皮保护,变得更加脆弱,直接冰敷更容易冻伤皮肤。来源:健康中国编辑:毋晓菲
交一个工作生活的帮手,开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条喜欢小岛的理由
美图、美文投稿请发送至邮箱:cmxw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shanga.com/ssssyy/1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