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8日),本轮寒潮影响接近尾声,但明天开始至1月11日将有冷空气补充南下,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回升缓慢,公众出行防寒保暖工作仍不能放松,谨防着凉感冒。
寒冷天气,谨防身体失温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 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应对寒冷天气和气温骤降? 南方地区居民由于没有保暖措施,防寒意识较差,容易出现冻伤,甚至冻死事件,应 北方地区居民虽然有相关保暖设施,但寒潮来临气温骤降时应进一步加强保暖防护,同时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极寒地区居民 气温骤降,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殊 低温天气,注意疾病预防 1.心脑血管疾病 寒天是心肌梗塞和脑中风发病的高峰时节,罪魁祸首是高血压。因为气温低时全身血管收缩,而高血压病人血管较一般人敏感,收缩更厉害,并且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的血管比较窄、血流较慢、血液也比较黏稠,一旦遇上温度急遽变化、家里不够暖、或外出衣服穿得太少、一个姿势维持太久不动(比方等公车)的情况,发生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意外危险大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加强防护,要及时服药;切忌劳累,注意保暖。雪天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一定要戴好帽子、围巾和手套。下雪、化雪的时候,天气格外寒冷,心脑血管病人应减少外出。 2.呼吸系统疾病 气喘发作和温差大有关,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粘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医生建议,气温较低时,外出时可戴口罩,以避免吸入太冷的空气而诱发气喘。每天早晚吸入低剂量类固醇鼻喷剂,类固醇剂量很轻,对身体不会有太大负担却可减少发作。运动前30分钟吸气管扩张剂,并至少热身15分钟。 3.其他疾病:长时间在寒冷地带工作、生活或气温骤降期间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和活动的人群,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对孕妇和胎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四大保暖误区,请绕行 天气越来越冷,人们为了保暖也真是挺拼的。可是你知道吗?原来很多人“想当然”的保暖招数其实是误区。 1.喝酒能御寒?酒后会更冷! 人喝酒后会心跳加快,血流循环加速,从而加速了热量的散发,将体内的热量快速运送到皮肤表面。这就使得人的全身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另外,酒精的麻醉作用也使得人体对冷的感觉大为降低。然而这种温暖是暂时的,也并非是酒产生了热量。相反,其实是消耗了体内更多的热量。当体内热量产生速度不及散失的速度后,人就会感觉冷起来。 2.吃火锅保暖?并非人人合适! 冬天,大家都喜欢吃热气腾腾的火锅。但专家建议,体质强壮的人并不适宜吃火锅,四肢怕冷的人群则比较适宜。火锅往往与三类疾病“结伴而来”。一是由于食物温度太高,容易导致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等。二是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食物未熟透或不干净会引起急性胃肠炎;寄生虫会引起肝胆管道感染;高蛋白会引起肠易激惹综合征。三是因为火锅中的高嘌呤而容易引起痛风。 3.一个“暖宝宝”贴一天?小心低温烫伤! 别看暖宝宝温度不高,通常只有40~50度,但一旦接触时间过长,会引起低温烫伤。你可能只是一不小心暖呼呼睡了一觉,然后……身上的一块肉就“熟了”。低温烫伤最大的危险就是人体一般不会有太过明显的疼痛,但皮肤会慢慢出现红肿、水泡、脱皮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发生溃烂。就算不造成低温烫伤,也很容易致使该部位的皮肤过于干燥,容易发生过敏、瘙痒等皮肤问题。 以下5类人群,使用暖宝宝时要格外小心: ①婴幼儿 婴幼儿抵抗寒冷的能力比较差,更需要取暖物品,但他们的表达能力欠佳,如果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 ②儿童 儿童虽然具有表达能力,但是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往往忘记自己取下暖宝宝,也需要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③老年人 老年人因年龄原因皮肤感受迟钝,对温度刺激反应不灵敏,在低温持续作用下易被烧伤。 ④皮肤感觉功能暂时或永久减退的人群 麻醉术后患者、瘫痪、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暖宝宝,如果使用,需要旁人精心照顾,避免低温烫伤。 ⑤创面难愈合人群 糖尿病人群、部分皮肤病患者在烫伤后容易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并形成慢性溃疡,使用暖宝宝前需咨询医护人员。 4.电热毯通宵开?皮肤会干燥瘙痒! 人体的皮脂分泌在冬天本来就不旺盛,如果长时间开着电热毯加温,会使皮肤水分的蒸发增加,导致皮肤更加干燥,容易发生瘙痒甚至过敏等皮肤问题。此外,通宵长时间使用电热毯同样也有低温烫伤的危险。如果一定要用电热毯,不要整晚通电,睡前通电加热使被窝暖和后,最好关掉电源;过敏体质者最好在电热毯上垫一层纯棉被褥,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使用电热毯保暖,应该注意多补充水分,并涂抹保湿润肤霜。老人小孩应慎用电热毯。 一旦出现“低温烫伤”,这样处理: ?降温处理。先用凉毛巾或凉水给烫伤处降温,千万不要用酱油或牙膏涂抹。 ?消毒杀菌。降温后,使用生理盐水或者冷开水进行冲洗,以免伤口感染。 ?适量涂药。涂抹以医用凡士林为基底的烫伤类药膏,能够促进伤口的修复。 ?及时就诊。如有感染,医院就诊。低温烫伤会伤及肌肤的深部,治疗的时间也会加长。转载自:大众网济宁来源:济宁日报、新闻晨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