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宝宝手指烧伤
小孩子手烧伤
烧伤烧伤医院
小孩烧伤用药
感染烧伤膏
小儿轻度烧伤

孩子气喘是不是代表得了哮喘家长最关心的喘

“医生,我家宝宝又喘起来了,我怕他经常这样喘息会变成哮喘,我该怎么办啊?”

哮喘,是大部分家长都耳熟能详的儿童常见慢性病之一,根据年我国第3次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我国城市儿童的哮喘患病率已达3.02%,近二十年来基本保持年50%以上的增幅,其中又以学龄前为高发期。

家里要是有个哮喘的孩子,育儿难度那是指数级翻倍地增加,不光带娃主力的妈妈要吃苦受累,全家的生活习惯都得跟着改变。

正因为如此,许多家长都对哮喘非常警惕,孩子稍微在咳嗽的时候喘了一下,他们就紧张得不行,脑子里不停地想:我家娃刚才是喘了吧?有喘是不是代表得了哮喘?这么小就哮喘,将来可怎么办啊?

我们经常遇到被这些问题困扰的妈妈,在一个气喘/喘息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焦虑的妈妈,和一整个背负着压力的家庭。

为了让有同样困惑的妈妈早日打开心结,今天我们邀请黄菁医生来和大家谈谈小儿气喘和哮喘的关系。

▽▼▽

只要出现了喘息

将来就是哮喘吗?

1岁以内的宝宝出现气喘/喘息,妈妈们是最恐慌的,仿佛从那一次的喘息中,直接看到了宝宝与哮喘相伴终生的种种画面。

但其实,宝宝人生中的第一次气喘/喘息,多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比如毛细支气管炎(RSV)就可能引起气喘/喘息,这个时候的气喘/喘息是会随着病程推移而自愈的,并且它与孩子将来是否哮喘没有直接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喘息并不一定是哮喘,单次的病毒感染不是导致日后哮喘的直接因素,可能对于一个哮喘的孩子来说,RSV感染只是他的第一次发作。

在宝宝出现气喘/喘息时,无论是家人还是医生,当务之急都是帮助宝宝更舒适地度过疾病期,熬完整个病程,而不是去提前担心未来。

目前有数据表明,大概30%的宝宝可能之后会出现喘息复发,但这种复发也是可以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的。

▽▼▽

哪些气喘的孩子容易发展成为真正的哮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者MaxRubinstein做了一项长期队列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成果发表在了《新英格兰医学》(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顶级医学期刊)。

在美国,据报道多达1/3的婴幼儿在3岁前发生至少1次的气喘。起初的气喘往往和病毒感染有关。

但他们当中,有些被后来诊断为哮喘。

Max通过随访-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城市出生的名儿童完成了这项举世瞩目的研究。在长达3-6年的随访过程中,研究者记录气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IgE水平和肺功能等指标。

得到的结果是:

到6岁的时候,51.5%的儿童从来没有气喘过;19.9%为早期一过性气喘(earlytransientwheezing);15%为晚发性气喘(late-onsetwheezing);13.7%为持续性气喘(persistentwheezing)。

59%的3岁前有气喘的孩子,在3-6岁的时候不再发生气喘。

有持续气喘的孩子在9月和6岁时IgE水平更高。

如果孩子有湿疹、过敏性鼻炎、母亲有哮喘,母亲吸烟史和属于拉美人种,他们更容易发展为持续性气喘。

▽▼▽

孩子今年喘了好几次

到底是不是哮喘?

这个问题特指5岁(也有一些资料以6岁为标准)以前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已经不止喘过1次了,于是家长们又有了新的困扰——医生说法不一,到底该听谁的?

第一个医生说,一年喘了3次了,是哮喘。

第二个医生说,宝宝还不是哮喘,就是个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三个医生说,肺功能检查显示孩子有问题,是哮喘没错了。

第四个医生说……

看的医生越多,家长越迷惑、越慌乱、越彷徨,自己就想确认一下孩子是不是得了哮喘,怎么就这么难呢?

其实不同的医生诊断结果不同,可能与医生对诊断标准的理解不同有关。

确实曾经有医生参照这样的标准来诊断——不管孩子多大,2岁也好,6岁也好,喘了3次就是哮喘了。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还是稍显武断,因为引起喘息的原因不止一个。

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90%以上的气喘发作与病毒密切相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毒感染的机会减少,在5~6岁以后的孩子当中,大约有60~70%不会再反复气喘。

当然,还有少部分的宝宝,5~6岁之后仍然有反复气喘发作,这时,引起气喘发作的直接原因就不大单纯了,病毒感染只是其中一种可能,宝宝的特应性体质,气道的高反应性,还可能是环境的变化,过敏原的暴露等因素都也都有可能。

这种情况下,就更加接近于我们对哮喘的定义了:与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的免疫性疾病。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宝宝会不会成为哮喘,很大程度上,可能在出生前已经确定了(遗传因素),后天的因素可能只是改变了发病年龄和次数而已。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提倡,5~6岁前诊断哮喘应更为谨慎,特别是和发热,呼吸道感染明显有密切相关的宝宝们,可能会被诊断为「复发型的病毒性哮鸣」或「反复喘息性支气管炎」,而非「哮喘」。

但另外一方面,不管医生的诊断是「哮喘」,还是「反复喘息性支气管炎」,医生在治疗原则上大体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尽量少减少气喘发作的次数,以保证孩子的生活质量、肺功能,以及生长的正常发育。

所以,对于一年发作超过3~4次的宝宝,无论是否被诊断为哮喘,医生经过权衡后可能都会提出同样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即长期吸入激素(比如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等)。

对妈妈来说,其实不必纠结于具体的用药方案,重要的是了解医生对于预后的判断,以及自己要有治疗的信心。

—END—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









































白癜风治疗体系与技术
白癜风治疗体系与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shanga.com/grssg/1144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