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马上就要立春
但
依旧抵挡不了室外
那丝丝入骨的冷风
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
更是成为很多人心中的
“取暖神器”!
如果你也爱用
以上这些“取暖神器”
一定要小心低温烫伤!
▽一、冬季最容易被忽视的烫伤“神器”!
先来看看网友们的亲身经历网友A我有一次嫌暖宝宝加热速度不给力,直接贴在肚子的皮肤上,肚子肥肉多一直没什么感觉,等揭下来才发现烫了一个细长的水泡。
网友B供暖前热水袋烫伤的疤痕还没痊愈……
网友C我用暖宝宝、热水袋都烫过,医生说是睡觉太死不翻身不动弹,时间长就低温烫伤了,最严重的一个疤直径七八毫米。
二、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45℃~50℃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在冬季高发,约占冬季烫伤的三分之一。
尽管这类烫伤的创面面积看上去较小,早期大多只是红肿、水泡、发白,但实际可能损伤深至皮下组织、肌肉等。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接触热源的时间,时间越长,皮肤受损程度越重。
如果你不相信低温烫伤的威力
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实验
宁波消防的工作人员就曾做过实验,在市面上选购的6款不同品牌暖宝宝包裹鸡蛋,约2小时左右,鸡蛋里面已经烫熟。
所以
不要小瞧“取暖神器”
它们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
造成低温烫伤!
三、哪些人最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每个人体感的感觉和易受伤的程度不同,低温烫伤尤其容易发生在感觉反应较迟钝的人群上:
①婴幼儿
表达能力欠佳,如果监护人照看不周,很容易导致烫伤。
②女性
女性冬季手脚冰凉现象比男性常见,会更多地使用取暖工具。
③糖尿病、脉管炎、中风后遗症等患者以及老年人
因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或障碍,易受到烫伤伤害。
④麻醉术后患者、醉酒、过度熟睡的人
因意识不清,易发生低温烫伤。
四、怎么预防低温烫伤?
防止“取暖神器”变“烫伤神器”
得记住这几个妙招!
①控制时间
冬季取暖用品最好间断使用,而且取暖时间不宜过长。比如使用电热毯可以在睡前一个小时打开,睡觉时关闭;热水袋、暖宝宝可以用一小段时间后取下来,让皮肤透透气,把残留的热量挥发一下,再继续使用。
②避免直接接触
不要使皮肤直接接触热源,适当用衣物阻隔,热水袋外面可裹上毛巾,暖宝宝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
③选择正规厂家
在选择取暖设备时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
五、发生低温烫伤怎么办?
如果发生低温烫伤
一定要脱离热源,迅速降温!
具体可参考
“冲、脱、泡、盖、送”五大急救步骤
划重点!
建议采取冷水冲洗伤口
最好立即就医
找专业医师进行诊治
切记:不可盲目采用涂酱油、牙膏治烫伤的方法,以免刺激皮肤。更不要试图自己用针捅破水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这个冬天记得把这篇文章转给身边的人看哦!(摘抄自:健康广东)
预约挂号
查看报告
在线缴费
医院联系方式:
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