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孩子,我刚一转身,一秒钟,就被打翻的电水壶开水烫成这样。“”医院都要放弃了,要不是孩子顽强,可能都活不到现在。”每次康复按摩时,看着怀里14个月大小儿子余梓涵不停地哭泣,妈妈黄云就陷入自责当中。“我真不该放下他。”图为安医附院烧伤科康复中心,黄云用自己的亲吻来安抚孩子。
晚上7点,在结束了一天在烧伤科康复中心的康复后,黄云和孩子的外婆带着余梓涵回到黄山路边的出租房里休息。
接下来两个多小时,黄云和外婆要给余梓涵身体擦洗、抹药。尽管每次擦身体抹药,孩子都会因为疼痛而撕心裂肺地哭泣,但黄云没有任何办法。
每天上午7点多到安医附院烧伤科康复中心康复,直到晚上回到出租房,两点一线,几乎是黄云和外婆每天的生活规律,并且已经持续两个多月时间。未来还需要持续多久,她们并不知道。
黄云来自六安舒城农村,为了生计,和丈夫常年在县城打工。由于有两个孩子,白天通常丈夫在打工,自己在出租房里照顾孩子。
今年5月26日傍晚,黄云因为忙,将小余梓涵放在床上,交给余梓涵8岁的哥哥照看一下。没有想到小梓涵吵着要下床,于是哥哥将他抱到已经坏了一只滑轮的学步车上。小梓涵刚上学步车一秒钟,车子向前滑时失去平衡,小梓涵本能地将手扑向旁边桌子,未曾想将桌子上电水壶打翻。一壶刚刚烧开的水泼在小梓涵的身上。
小梓涵大哭起来,黄云也吓坏了!连忙叫回来丈夫,医院,县医院看到小梓涵的状况都不敢接收,于是小两口连夜打的赶往合肥安医附院烧伤科。
开水导致小梓涵四肢和下半身大面积烫伤,并且伤势很严重。治疗期间,医院一度认为孩子没有希望,建议出院。没有想到孩子很顽强,终于挺了过来。“那段时间,每天孩子都是死死拉着我的手,害怕我们放弃他。”黄云每每想到5月26日那天的状况,都会流泪。“我和孩子的爸爸从来都没有放弃他的意思。”图为康复中心康复时,黄云用手机哄小梓涵。
“已经用了20多万了,现在每天康复费用、药膏都得多元,家里已经负债累累。”黄云说,“未来只是想孩子能够自理。”图为出租房里,每天陪着女儿照顾外孙的黄云妈妈心疼外孙,也心疼女儿,但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安医附院烧伤科3楼康复中心里,每天云集着三四十个像小梓涵这样烫伤的孩子。10个多月大的苏兰馨,3岁的孙祖一,2岁的郑文亮……他们都是被开水烫伤,治愈后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图为10个多月大的苏兰馨在康复时,因为疼痛而哭泣,她双下肢被开水烫伤。
图为周医生在给小苏兰馨按摩,孩子在大声哭泣。
周医生一边按摩,一边和3岁的关天乐聊天。关天乐的右手被开水烫伤。目前烧伤科康复中心只有周医生一个人,孩子多他显得有些忙。
2岁的郑文亮在妈妈怀里接受康复治疗。下巴和胸口被开水烫伤,做过植皮手术。
康复中心,一个被开水烫伤的孩子在玩耍。康复是为了孩子未来能够正常面对生活。
刚刚1岁半的马晓婷安静地躺在床上熟睡,瘦小的身躯与硕大的病床显得格格不入。孩子在家玩耍时不小心扳倒了桌上的开水瓶,开水整个灌向孩子的头和身体,三度烧伤。(年摄)
晓婷的奶奶坐在病床边看着孙女,暗自抹泪。晓婷住院以来已经做过两次植皮手术。
而康复中心的周医生每一次给孩子们按摩,这些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都会让陪伴的家长们自责,因为自己照看一时大意,给孩子造成莫大的伤害。图为一个孩子在接受手指功能康复。
除了康复中心,楼下的病房里,也住着很多还在接受治疗的烫伤的孩子。安医附院烧伤科徐庆连主任告诉记者,他在烧伤科工作了31年时间,接触的烫伤病人中,孩子占了大多数。而在孩子中,婴幼儿又占了大多数,甚至有孩子因此失去生命。而造成烫伤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照看孩子一时疏忽。图为病房里,一个孩子在病床上玩耍,她的双腿被开水烫伤。
徐主任介绍说,这几年经过不断地宣传,目前烫伤孩子的人数有所下降,烫伤后及时处理方式也越来越规范,但婴幼儿烫伤依然很高。徐主任呼吁家长,照顾婴幼儿千万不能忽视细节问题,不要让婴幼儿独处,更不能让婴幼儿靠近水瓶、火炉等危险品。图为病房里,一个被开水烫伤手臂的孩子。图为康复中心,一个孩子在接受拉伸颈部伤疤康复治疗。他也是被开水烫伤。
一旦受伤,应立即用凉水冲洗约半小时,若起水疱,千万不能随意将水疱挑破,以防止感染,有条件医院治疗。而治愈后康复也要引起重视。图为病房里,2岁的李思熠抱着玩具玩耍,经过治疗,她已经可以在病房里跑来跑去。李思熠玩耍时不小心打翻了水壶,将小屁股烫伤。小家伙到现在还不能穿裤子,一穿就疼得哭。(年摄)如果你想要了解并帮助余梓涵,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