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宝宝手指烧伤
小孩子手烧伤
烧伤烧伤医院
小孩烧伤用药
感染烧伤膏
小儿轻度烧伤

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的防治策略

创面脓毒症是严重烧/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严重烧/创伤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儿童因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机体抗感染能力差,烧伤后皮肤屏障功能削弱,创面脓毒症发生率高,有报道称严重烧伤患儿的创面脓毒症发生率达25%。临床上应提高对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病因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的认识,加强对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其病死率。

常见诱因

儿童烧伤后皮下液体渗出多,深度烧伤创面渗出的液体汇集在创面浅层,水疱大,烧伤深度易被估计偏浅。临床上单纯的儿童热液烫伤,即使皮肤全层损伤坏死,早期也可见大量水疱,很少会出现焦痂样改变,往往1~3d后创面干燥才出现焦痂样改变;而儿童深Ⅱ度烫伤创面往往呈典型浅Ⅱ度创面表现,即大水疱、创面局部红白相间且以红为主。这也是临床经验较少、资历尚浅的烧伤科医师容易对儿童烧伤创面深度判断不足,处理不到位,导致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的原因。儿童机体抵抗力差,一旦出现创面侵袭性感染,创面迅速发黑、凹陷,高热、腹泻、腹胀等全身脓毒症症状随之而来,甚至并发MOF而导致患儿死亡。

儿童烧伤后休克期度过不平稳,是导致其并发创面脓毒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小面积烧伤即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许多家长和非烧伤专科医师对此认识不足,烧伤早期补液不及时,使得患儿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灌注不良时间长,致微循环障碍,诱发创面脓毒症甚至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达27%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除了创面感染或恶化外,早期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仅为发热且高热比例高(78.1%),但热程长短不一,多数大于10d。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创面脓毒症仅仅表现为轻度发热且热程短,并不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的辅助检测指标如下:(1)降钙素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降钙素原较其他指标在诊断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方面更具有敏感性、特异性。(2)CRP。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早期诊断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的重要指标,CRP50mg/L时高度怀疑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的发生。(3)D-二聚体。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时,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形成大量纤维蛋白原,导致纤溶酶亢进,大量纤维蛋白原被亢进的纤溶酶降解为D-二聚体,使血浆内D-二聚体含量急剧升高,提示动态观察烧伤创面脓毒症患儿D-二聚体、纤溶酶变化,可为其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预防与治疗1抗休克

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等推荐的休克患儿液体复苏推荐方案,生理盐水首剂量为20mL/kg(5~10min静脉推注),电解质与胶体比例1∶1,维持尿量1.5mL/h,给予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然后评估患儿血压(以有创动脉压为准)、心率、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调整后续电解质、胶体的输入量及输入速度。对于入院时间晚、病情进一步恶化、创面脓毒症发展为脓毒性休克的患儿,按其心功能不全的类型进行抗休克治疗,维持患儿体内有效循环血量。6个月以下婴儿交感颗粒数量不足,在高排低阻型(心排血量高、外周血管阻力低)休克中容易出现多巴胺抵抗,建议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及大剂量肾上腺素抗休克治疗;若出现去甲肾上腺素抵抗,换用血管紧张素或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或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以抑制磷酸腺苷水解、刺激β受体、上调β1和β2受体敏感性。在6个月以上患儿的治疗中,多巴胺依然是抗脓毒性休克的一线用药。

2创面处理

儿童烧伤后早期及时清创、保持清洁、防治感染,可有效减少创面脓毒症的发生,对浅度创面应以非手术简单清创为宜;对深度创面要保持其上痂皮完整、干燥,不受压、不受潮,有计划地切削痂植皮。对于入院时即为烧伤创面脓毒症的患儿,应尽快彻底清除感染创面。对于感染相对较轻的创面,立即清创换药,局部外涂强效杀菌剂(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磺胺嘧啶银等);也有学者建议应用乙酸治疗,适当体积分数乙酸可通过抑制烧伤创面病原体生长,清除创面表面细菌生物膜,长时间抑制创面表面细菌再次形成生物膜,以减少创面感染,该制剂廉价、有效、未见病原菌对其耐药。对于感染较重的创面,在积极支持治疗的同时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应急诊手术切削痂后予异体皮覆盖、负压吸引或植皮,较彻底地清除感染灶,术中应清除正常皮肤上的坏死斑或脓疱疮、感染累及的皮下脂肪组织。

3抗生素选用

烧伤创面脓毒症患儿创面感染菌株中,革兰阴性菌略多于革兰阳性菌,前者最常见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后者最常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目前烧伤创面脓毒症患儿创面真菌感染所占比例较小,但真菌检出率逐年增加,与临床治疗中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等过频有关。烧伤创面脓毒症患儿真菌感染所致病死率远高于非真菌感染患儿,应引起烧伤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根据《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的目标导向治疗,创面脓毒症确诊后1h内,即经验性静脉应用强效抗生素,同时行创面分泌物或病变组织微生物培养,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为敏感抗生素。

4内脏器官保护和营养支持

对烧伤患儿行早期胃肠道喂养可有效维护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促进机体正氮平衡、降低烧伤后高代谢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和减少全身感染的发生。营养支持在液体复苏开始时即可进行,应以患儿消化道能够耐受为宜,血糖控制在小于8mmol/L的水平。创面脓毒症患儿若发生心功能不全,应及时给予多巴酚丁胺等非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心率过快者及时加用去乙酰毛花苷,常规应用1,6-二磷酸果糖、能量合剂改善心肌营养、减轻心肌损伤。此外,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展望

近年来随着液体复苏个体化、局部应用强效抗生素、积极手术清创、及时有效的创面覆盖等措施,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的发生率已有所降低。然而,目前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尚存在临床诊断不及时、创面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加之儿童内脏器官功能不完善、机体抗打击能力弱,烧伤创面脓毒症可快速进展为MOF等,从而导致患儿死亡。能否在免疫、基因、细胞因子等方面找到一些特异性比较强的早期诊断指标,及时指导儿童烧伤创面脓毒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依然有待持续深入的研究。

本文来源:节选自《中华烧伤杂志》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到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shanga.com/ssssyy/79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