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youtoday
Likeyoutoday
23
01-
A
B
第九章
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烧伤
●烧伤临床分期
根据烧伤病理生理特点,病程大致分为4期:
①体液渗出期
一般以伤后6~12h内最快,持续24~48h以后渐稳定并开始回吸收,此期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上又称为休克期,是烧伤48h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②急性感染期
③创面修复期
烧伤后组织修复在炎症反应的同时即已开始。
④康复期
●伤情判断与临床表现
(一)烧伤面积和深度估计
①中国新九分法
②手掌法:若将五指并拢、单掌的掌面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
③烧伤深度
(二)烧伤严重程度判断
按烧伤总面积和烧伤深度将烧伤程度分为4类:
⒈轻度烧伤Ⅱ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
⒉中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11%~3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
⒊重度烧伤总面积31%~50%,或Ⅲ度烧伤面积11%~20%;或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虽未达到上述范围,但已发生休克、吸入性损伤或有较重复合伤者。
⒋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或存在较重的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等。
●处理原则
(一)现场急救
迅速脱离热源/保护创面/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合并一氧化碳中毒,应移至通风处,给予高流量氧气或纯氧吸入)/其他救治(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治疗,避免多饮水,以防发生呕吐及水中毒,可适当口服淡盐水或烧伤饮料)/妥善转运(烧伤面积较大者,如不能在伤后1~2h医院,应原地积极抗休克治疗,转移途中应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防止休克
静脉补液是防止休克的主要措施。
⒈补液总量
伤后第1个24h:补液总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h内输入。
第1个24h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儿童1.8ml,婴儿2ml)+ml生理需要量
伤后第2个24h:电解质液和胶体液为第1个24h的一半+每日生理需要量ml。
⒉补液种类
胶体液:电解质液=1:2,大面积深度烧伤者与小儿烧伤比例1:1。胶体液首选血浆,用量不宜超过ml,Ⅲ度烧伤病人可适当输全血。电解质首选平衡盐液,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溶液,生理需要量一般用5%~10%葡萄糖注射液。
(三)处理创面
⒈初期清创浅Ⅱ度以下小水疱可不予处理,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
⒉包扎疗法适用于面积小或四肢浅Ⅱ度烧伤。包扎厚度为2~3cm,包扎范围超过创面边缘5cm。
⒊暴露疗法
⒋手术疗法
(四)防治感染
改善机体防御功能,正确处理创面,合理应用抗生素。
●护理措施
⒈维持有效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氧浓度40%左右,氧流量4~5L/min,有条件者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
⒉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轻度烧伤者,口服淡盐水或烧伤饮料(ml液体中含食盐0.3g,碳酸氢钠0.15g,糖适量)
中重度烧伤者: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输液原则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及速度;根据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精神状态等判断液体复苏的效果。
液体复苏有效的指标是:成人每小时尿量为30~50ml,小儿每公斤体重每小时不低于1ml;病人安静,无烦躁不安;无明显口渴;脉搏、心跳有力,脉率在次/分以下,小儿脉率在次/分以下;收缩压维持在90mmHg、脉压在20mmHg以上,中心静脉压为5~12cmH2O;呼吸平稳。
⒊加强创面护理,促进愈合
包扎疗法护理:抬高肢体并保持功能位;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必要改用暴露疗法;包扎松紧适宜,压力均匀,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状况。
暴露疗法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温度维持在28~32℃,每日空气消毒2次;保持创面干燥;定时翻身或使用翻身床,交替暴露受压疮面;创面已结痂避免痂皮裂开及出血或感染。
植皮手术护理:术前准备受皮区术前用生理盐水湿敷,术后护理2周后换药。
特殊烧伤部位的护理:眼部烧伤,保持局部湿润;耳部烧伤,放置无菌干棉球并经常更换;鼻烧伤,保持局部湿润;会阴部烧伤,多采用暴露疗法,保持创面干燥清洁;留置导尿管每日行会阴抹洗2~3次。
⒋防治感染
⒌心理护理
⒍健康教育
宣传防火、灭火和自救等安全知识;指导康复训练;创面愈合,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洗,水温不宜过高,勿搔抓,烧伤部位一年内避免暴晒;指导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完
图文编辑
一条爱学习的鱼
考研
护理综合
带背
文艺
贫民窟女孩的日常生活
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
有时治愈,
一起来学习吧!
欢/迎/关/注/我
原创个人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