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越羽
小朋友得喘息性支气管炎,家长往往都很担心,不明白好好地怎么跟喘挂钩了呢?OHMYGOD,好像全身被水泼了个透,从发根一直凉到脚底。
喘息性支气管炎,有喘息的特征,医生会按照常规的急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治疗方法来灭火,消炎祛痰解痉免不了。此时还未发展成为哮喘,与哮喘有区别,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非常及时的治疗防止其发展成哮喘。
在我们国家,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时,通常从以下几方面治疗:
控制感染: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有脓性痰时,应用抗菌药物。轻症可口服,较重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等。
祛痰、镇咳:急性发作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氨溴索、羧甲半胱氨酸和强力稀化粘素等。应谨慎用镇咳剂,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产生并发症。
解痉、平喘: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
雾化疗法:雾化吸入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①②
抗组胺药(主要是H1受体拮抗剂,有过敏症状时用):常有富马酸酮替芬片、西替利嗪滴剂、赛庚啶、扑尔敏、氯雷他定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是顺尔宁(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防治兼并。
等家长过了接受喘这一事实,坚持做雾化(通常是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为主,酌情加某种支气管扩张剂),买书上网逛论坛找熟人等等各种了解,觉得坚持一段时间,吃药做雾化,孩子就真的会被控制住,会好起来。
可是,天气一变化,病情会反复,而且变化很快,从流鼻涕打喷嚏到咳嗽到喘,用不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往往弄得一个家庭措手不及。
另外,激素会有副作用(虽然有观点认为局部用药副作用很小,但,它还是激素),用多了药物失效了,只要是喘息性支气管炎,吃来吃去都是那些类型的药,小朋友就变成了药罐子,家长所学的知识赶不上病情的变化,咳还在咳,喘还会喘,怎么办?
家长隔三医院容易么?规律复诊可行性有多高?都是情况好一点的时候就被迫放松了一点,不然还要不要工作,还要不要养家糊口了?
这时家长是否想过角色错位了,医生针对的是疾病,是某种病症,看医生的时候他们往往是按当时的主要矛盾开的处方;当次要矛盾升级为主要矛盾时,也许原来开的药不对症了。或许本来对症的药就是治不好病,根本原因是孩子本身的免疫系统发生了改变。
能给予孩子健康的是家长,不是医生!
就像起火时,消防员根据起火性质来选择哪种灭火器,只是暂时控制住了火情。等消防员走了,还会不会再起火不是依赖消防员来灭火,是需要用户注意用火安全、防火管理。
家长的观念意识、知识储备、时间精力,护理方法及居住环境决定了孩子的发作频率,变化程度;家长需要在护理上下较大的功夫,但是医生会说么,有时间说么?问了会耐心解答么?
我们需要梳理一遍,除了不可抗力因素,如气候变化、环境干扰外,我们有哪些是需要注意、需要努力的,例如:
及时看医生,不仅仅因为我们知道常规怎么治疗就在家给药,还要靠有经验的医生检查是否有并发症,给予治疗,不能拖;尤其是有过敏性体质的小朋友;
如果体质不够强,纯西医治疗会慢慢失效,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是以整体出发,从个人的身体素质出发;
如果免疫力已经失衡,不管用什么药都不理想,或者根本没有作用,就要把日常的精心护理提上NO.1,同时及时制定执行营养补充计划;
注意别吸入刺激性气体,如二手烟,厨房油烟,汽车尾气等;
慎用止咳药,应以祛痰为主,止咳药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多拍痰,轻轻按摩胸背,促使痰液排出;
少量多次喂水,湿润呼吸道,对排痰有好处,同时补充身体水分;排痰很重要,因痰液就是身体的垃圾,要清除;
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加强个人保护,避免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注意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密切留意天气预报,气温骤变前,睡觉时提前准备被褥衣物;避免因受凉再次引起感冒;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及过敏原。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不可过度运动,过度运动同样是引发喘息发作的一个因素。
注意饮食中补充营养。发热及细菌病毒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会引起营养缺乏。以流质食物为主,少量多餐,以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
晚上早睡早睡早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尤其是冬天。早晨等太阳出来或气温暖和再出去活动。
参考资料:
①《专家诊治支气管哮喘》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