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宗雷记者吴涛实习生高姗姗
最近,不断有妈妈抱怨,当妈后,每个女人都会变身超人,与熊孩子斗智斗勇。
除了照顾他的吃喝拉撒睡,还得担着他肆意带来的小惊喜,及各种小惊吓。
如被烫伤了,吃东西被卡住了,被磕碰了……
哎,孩子长大哪有一帆风顺的。
当妈的,只能做好“全副武装”在排除一切危险因素外,在他发生意外时,第一时间给予救助。
可,咱们在朋友圈看到的急救方法很可能是错的!
今日,河南商报医院急诊外科冯欣、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僧东杰,给咱们最全权威的救治方法。
烧烫伤现状:儿童,是烧烫伤的多发人群。目前,在青少年儿童各类意外伤害中,烧烫伤的比例是最高的。绝大多数儿童意外烧烫伤都发生在家里,这与父母的疏忽有很大的关系。近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儿童因烫伤就医。
错:
孩子烧烫伤后,一定不要脱衣物,这是不对的。
烧伤后的瞬间应立马把衣物脱下再进行冲水,如果脱不了就用剪刀把衣服剪开,尽量保持患处裸露,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衣服和皮肤粘连,不但会加重孩子的痛苦,也会给后面的治疗带来不便。
当然,如果没能第一时间脱掉衣物,就不要硬脱,否则可能会连皮带肉一起撕下来。
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烫伤了,就把孩子的烫伤部位放在大量流动的冷水下冲三十分钟,冲水过程有利于把热气带走。
因为烫伤之后遗留在患部的这些热气会继续损伤肌体,冲水能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另外什么东西都不要抹,例如紫药膏、风油精、牙膏或者粉面状的东西,这些后期处理起来会很麻烦,孩子会感觉非常疼。患处的皮肤也不要弄破,能起到一个暂时的保护作用,例如水泡等不要用针扎,医院。
冷水下冲三十分钟后裸露烧医院就医。
气管异物现状:冬天是气管异物发生的高峰期,夏天就诊的孩子较少。主要是花生、瓜子等异物卡在孩子气管内,一到三岁孩子居多。
错:
孩子气管异物就用海姆里克急救法。
医生不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海姆里克急救法,因为孩子年龄小,比较娇嫩,骨骼等发育还不完全,进行海姆里克急救法的家长掌握不了动作的力度,容易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另外,海姆里克急救法也存在着局限性,它只适用于卡在喉管里较大的异物,比如糖块、奶片等;但如果异物较小或进到下支气管,急救法也毫无用处。
怎么办?
医院,早期进行治疗或是手术是最好的方法。
住院医师姜岚介绍了两种在医学上常用的针对气道异物的急救方法。
对3岁以下的孩子:
救护人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通过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采取另外一种方式。让孩子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面朝前。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对3岁及以上的孩子:
抢救者站在孩子背后,用两手臂环绕孩子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磕碰伤现状:最近市场上流行的那种不用手扶也不能坐的平衡车,并不建议孩子骑,如果使用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重伤。因为这种车不带有任何保护措施,而且孩子对于平衡感的把控也并不成熟,很容易发生磕碰。
提醒:一旦发生严重磕碰什么药都别给孩子涂,如果出血较多就用干净的毛巾或是纱布等(妈妈用的卫生棉也可)按住医院进行伤口缝合包扎。关于伤口处理后的恢复期,家长应让孩子避免暴晒,出汗,抓挠,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和酱油。
溺水现状:由于近年来的宣传教育到位,发生溺水的越来越少。
提醒:
但家长们还是要注意:1.应该加强宣传教育,不让孩子靠近水深的地方。2.带孩子游泳时家长也要提高警惕,不带孩子去深水区玩。
如果孩子溺水,家长把孩子救上来后应第一时间检查口鼻腔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应把异物清理出来,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术,并第一时间拨打就医。
请大家务必记住:溺水急救不要控水!不要控水!!不要控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坠落伤现状:近段时间,医院接收好几例儿童从二楼三楼坠下的病例,原因都是没安防护窗。
提醒:
孩子们并不知道窗户边危险,只是想向外张望,但小孩子的攀爬能力很强,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
建议大家二楼及以上楼层,家中有小孩子的都要安防护窗,特别是住在高层的家长更不能掉以轻心。但如果不幸发生小孩坠楼事件,就尽量让他就地平躺,然后立马打,不要随便挪动孩子,因为如果头部或者脊椎有外伤的话,这样会加重病情。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
统筹/李雅静编辑/王海玲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