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博白新生儿"↑免医院新生儿科提供的行业资讯、健康教育、育儿知识!
导读:
不良育儿习俗在我国,特别是农村仍然广泛存在,是宝宝健康的杀手!
不良习俗几乎是老人流传下来的,在缺医少药年代不得为之。
在医学比较发达的年代,“老人言”的一些育儿经验非常过时,甚至威胁到了宝宝的健康。
作为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新时代年轻父母,育儿知识尚缺乏,育儿你是选择相信科学,还是“老人言”,对宝宝成长影响很大。
不重视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几乎都会出现皮肤黄染,农村习俗认为是“着末”,问题不大,不予重视。其实新生儿皮肤黄染在医学上称为新生儿黄疸,黄疸严重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慢性损伤称核黄疸)和听力损伤,其中胆红素脑病一旦发生(大部分是在生后第5、6天发生),治疗后几乎留下严重脑部后遗症,而且极难康复。正确做法:生后7~10天内的新生儿一旦出现皮肤黄染,家属要严密观察黄疸变化,最好找专业医生就诊,其中凡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黄疸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者应及时就诊,出现皮肤金黄色,伴发热、食奶减少、抽搐、四肢强直等,表明已经发生胆红素脑病,提示病情非常严重。黄疸轻者一般在出生1周后开始自行逐渐减退,严重者需要蓝光治疗甚至换血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差。
新生儿不怕热,要多穿衣服:
农村普遍认为“小孩无六月天”,无论是热天还是冷天,都要多穿衣物,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甚至热天穿上冬天的衣物,这样做法,新生儿极易出现发热,严重可以发生脑损伤、肺炎等。正确做法:新生儿包裹衣物比成人多一件,感觉手足掌心温暖即可。
“坐月子”卧室紧闭门窗:
农村习俗普遍存在产妇“坐月子”时,不管是热天还是冷天,卧室门窗紧闭,防止产妇、婴儿吹风,以免落下疾病。这样做法,由于房间不通风,容易滋生病菌,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极易生病。正确做法:房间要保持通风,冷天也要保持每天开门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只要人不是对着过堂风即可。
热天住在闷热房间不采取降温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基本住在混凝土、红砖建成的房子,这种房子在热天极易闷热,加上习惯紧闭门窗,农村习俗通常认为新生儿不怕热,卧室也不采取降温措施,结果新生儿极易出现发热、皮肤病等。正确做法:转移到阴凉的房间居住、开门窗通风,或使用空调降温,室温不超过30℃,一般在26℃~28℃之间。
冷天保暖不注重观察:
冷天气温过低时,家属往往会用热水瓶等保暖设施保暖,新生儿容易烫伤和保暖过度出现发热。正确做法:热水瓶等保暖设施要用毛巾裹住,不能直接接触皮肤,有条件的家庭可采用电热器、空调辅助保暖,保暖过程中家属要注意观察,经常触摸婴儿身体体温是否过热,面色通红,口唇干燥,如果有这些症状,提示保暖过度,要调整保暖措施,家属最好学会使用体温针,定时给婴儿量体温,视体温调整保暖措施,维持体温在36.5℃~37.3℃为佳,不低于36℃,不高于37.4℃。
无母乳时不喂配方奶或过早喂米糊:
当无母乳喂养时,部分家长认为喂奶粉“热”,不给喂配方奶,而是喂米糊或4个月内即开始添喂米糊。一般来说,4个月以内的婴儿,消化道淀粉酶分泌少,过早喂米糊,会导致吸收不好,出现腹泻、便秘、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而且米糊营养价值低,单纯喂米糊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正确做法:纯母乳喂养6月以上,母乳不足或无母乳则用配方奶代替,如认为奶粉有“热气”,可适当喂温开水即可。
常喂凉茶乱服药:
农村地方在孩子出生后常喂各种所谓凉茶,美其名曰“去胎毒”,无论是中医或西医的理论中都没有胎毒这种理论。一般去胎毒的中药多是苦寒成分,常服这些中药对孩子的脾胃都有一定的伤害。也有地方婴儿生后喂珍珠粉,说是让小孩以后长得好看一些;用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洗浴,认为是给小孩子皮肤消毒,或是患病一开始就喜欢自行喂六神丸、八宝惊风散、七厘散等中药,殊不知,在博白本地,蚕豆病发病率较高,蚕豆病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导致的一种病,这些中药、化学物品对于蚕豆病患儿很可能诱发溶血,出现贫血、黄疸、血尿等症状,新生儿极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留下严重脑部残疾,而且极难康复。正确做法:新生儿出生后尽量不喂凉茶,不要自作主张喂药。
让婴儿含着奶头睡觉:
一些年轻妈妈为了让婴儿睡得香甜,便让宝宝含着奶头睡觉。其实,含着奶头睡觉未必睡得香甜。这是因为婴儿醒后便嚷着要吃奶,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养成不能按时、按顿吃奶的习惯,影响了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再说,年轻的妈妈喂奶时往往因疲劳容易睡着,一不小心乳房便会堵住婴儿的口鼻,以致造成婴儿窒息。正确做法: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头睡觉,有窒息危险。
挤奶头:
一些地方女孩子出生后要给孩子挤奶头,其理由是防止以后奶头内陷。新生儿生后4~7天常见乳房肿大,如黄豆,蚕豆,甚至胡桃那么大,有的还可以见到乳晕,分泌白色的液体。这是由于母体中雌激素通过胎盘残留在孩子体内影响所致,不必处理。有的地方有挤奶头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陋习。给新生儿挤奶头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擦马牙:
新生儿出生后可在其牙龈处看见有上皮细胞堆积而成或为粘液包囊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不必处理,其实有的地方就有用布擦马牙或者挑破的习惯,不洁的处理往往引起感染,造成感染扩散。
艾灸:
在缺医少药年代,新生儿一旦患病,农村习俗喜欢采用“艾灸”治疗,容易造成皮肤烧伤引起细菌感染,且对大部分疾病无任何帮助,少数婴儿可能会引起脑出血或加重原有的脑出血。正确做法:医院诊治,不主张“艾灸”。
嚼食喂孩子:
有的家长(尤其是在农村)喂孩子时,先用自己的嘴把食物嚼烂,然后口对口地喂孩子;有的把嚼过的食物放在手上,再用手指一点一点地抿到孩子嘴里。他们认为,这样可帮助孩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其实,会事与愿违。人的口腔和手上细菌很多。一毫升普通口水,有细菌1万到5万个;一只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4万到40万个。如果口对口或用手指抿着食物喂孩子,孩子极易发病,这是因为小孩体内抵抗疾病的免疾系统发育不成熟,抗病能力弱,细菌一旦进入孩子体内,很可能发病。
博白新生儿收集整理。
医院新生儿科魅力引领博白科学育儿新风尚育儿知识健康教育行业资讯发布做好博白首家健康服务治疗白驳风是哪家北京请问治疗白癜风多少钱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