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地方,怎么会积水呢?其实积水就是积尿。
天性肾积水是指胎儿期就存在的肾集合系统异常扩张,扩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积水”了呢?
国际胎儿泌尿协会将胎儿24周之前肾脏集合系统分离超过0.5cm,24周之后和新生儿期集合系统分离超过1cm定义为肾积水的诊断标准。
端端的肾脏怎么会积水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尿液产生到排出的这套结构,也就是泌尿系统。
肾脏通过输尿管与膀胱连接,通过尿道与外界相通。肾脏产生的尿液汇集到肾盂,然后沿输尿管进入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尿液在流经的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一处受阻,都可以导致肾脏积水。这就像河流,下游不通畅必然导致上游积水。
水分为生理性肾积水和病理性肾积水。病理性肾积水又包括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梗阻性包括输尿管或尿道狭窄,非梗阻性主要有膀胱输尿管返流。
胎儿期发现的肾积水中,80%以上属于生理性肾积水。这种生理性肾积水不要治疗的,胎儿出生后,随着其生长发育肾积水会逐渐消退而自愈。有些肾积水虽然不会消退,但也不加重,不出现肾功能损害,这些肾积水是不需要治疗的。
胎儿期发现的单纯性肾积水很少需要在产前进行干预,只要定期进行产检就可以,产检主要依靠超声或者核磁。孩子出生后3-7天需要做一次超声检查,判断积水的程度及有无合并其他异常,以后定期随访,观察积水变化。
如果随访观察过程中,肾积水进行性加重,出现肾功能损害,或者出现肾积水相关症状(如泌尿系感染、腰痛、血尿等),则需要进行手治疗。
张友波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