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很多第一次当爸爸妈妈的年轻人,遇到的第一个新生儿疾病。那么很多民间、医院进行的治疗方法是否正确呢?下面就讲一下一些常见的治疗误区:
一、晒太阳退黄
“多晒太阳退黄”可能是黄疸治疗流传最广的误区了,甚至有不少医生也会这样建议。一方面是因为简单易操作零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晒太阳本身的确有一定的退黄作用。太阳光中含有蓝光和绿光的成分,因此晒太阳确实能够使胆红素降低。事实上,新生儿蓝光疗的方法之所以被发现,最初就是因为护士发现靠近窗边接受光照多的孩子更不容易出现黄疸。那么为什么现在不再建议大家自己给孩子晒太阳来退黄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晒太阳退黄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光疗的效果与接受照射的面积、光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关系。在医院进行蓝光箱照射时,孩子在里面,除了纸尿裤和保护眼睛的眼罩之外,其余部位的皮肤是完全无遮挡的。在这样的条件下照射,通常需要12-24小时才能使胆红素下降到比较安全的范围。对比一下就知道,自己在家晒太阳很难达到这样的照射面积和时间,因此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那么,如果只是有一点点黄呢,不需要那么高的效率,是不是就可以晒太阳了?答案依然是否定的。这就要说到不建议晒太阳的第二个原因:晒太阳还有不安全的问题。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对孩子的眼睛和皮肤都会造成伤害,眼睛还可以遮挡,皮肤就没有办法了。同时,太阳光中还有大量的红外线,具有明显的升温作用。而小婴儿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长时间晒太阳容易造成体温过高。
因此综合来评价的话,晒太阳是一种低效率且不安全的退黄方法,不应当被提倡。如果孩子的胆红素已经高到需要干预的程度,医院照规范光疗,自己晒太阳有可能会延误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如果胆红素还没有高到要处理的水平,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一点耐心和时间,等待黄疸慢慢退下去。家长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观察黄疸的变化情况、孩子的精神状态以及吃奶和大便的情况,在必医院。
二、喝葡萄糖水
“喝糖水退黄”是另一个广泛流传的误区。事实上,葡萄糖水对黄疸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占据新生儿本来就不大的胃容量,从而造成吃奶减少、排便减少。前面讲过,胆红素最终是要进入肠道随大便排出的,排便少了,胆红素排出自然也就减少。胆红素长时间停留在肠道,会增加肠道重吸收的机会,反而不利于退黄。同时,葡萄糖是单糖,在肠道中吸收很快,能够直接进入血液。给新生儿喝糖水容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干扰糖代谢,还会影响孩子的味觉,让孩子“习惯”吃甜,为将来的肥胖等问题埋下隐患。
三、口服中成药退黄
新生儿黄疸是中成药应用的重灾区。市面上不少宣称有退黄作用的中成药,基本都含有致泻的成分,通过腹泻来加速胆红素的排出,这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但是,新生儿的胃肠道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人为造成的腹泻一旦开始就不容易缓解。吃完中成药黄疸是退了,但是腹泻却越来越重。反复腹泻造成体重不增和严重尿布皮炎,大人孩子都煎熬。何况,中成药成分复杂,大多未经过安全性的验证,不良反应不明确,为了一个小小的黄疸,给肝肾发育都不成熟的新生儿吃这些可能有害的东西实在是不值得。
尤其要注意:国家药监局已经于、年下文禁止/慎用茵栀黄注射液、慎用茵栀黄口服制剂用于新生儿、孕妇。
四、泡中草药澡推退黄
首先,黄疸是因为胆红素沉积在皮肤、黏膜上所致,之所以蓝光退黄,是因为在某些光谱上,照射后,胆红素会变为相应的溶于水的异构体,再随尿液及大便排出。中草药在轻微的接触皮肤后,是不能出现相应的光/化学反应的,所以退黄是肯定不可能。
其次,对某些黄疸的孩子,如果是G6PD缺乏造成的,那么,某些中草药是有很大的副作用,比如金银花、川莲、牛黄等,还极有可能造成溶血加重,影响孩子的肝肾功能。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家长记住:
所有的国外、国内的指南、诊疗规范、教科书已经明确指出,新生儿黄疸治疗手段就是蓝光照射,如果效果不佳或是黄疸程度很高时,需要换血治疗。其他诸如使用益生菌、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均为辅助手段,没有明确的退黄效果,尤其注意,新生儿尽量避免使用中草药制剂。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