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荣获“贝利马丁奖”护士王克荣
在首都医科医院,有一个专门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服务的组织——红丝带之家,王克荣是“家长”。在这里,没有人称呼她“王主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亲切地称呼她“王姐”,更年轻的感染者或患者则亲热地喊她“王阿姨”,他们说,王克荣给大家带来了家的感觉。
年,王克荣从北京护士学校毕业,医院工作。年,王克荣所在病房开始收治艾滋病病人。“其实,我们病房刚刚收治艾滋病患者时,我也很紧张”王克荣在后来接受采访时坦言,还记得当时医务人员进入病房时,都要全副武装。
后来,一位患者的故事让她改变了想法。患者姓李,是一间工厂的车间负责人,有一天车间着火了,所有人都往外冲,只有他毅然逆行冲进火场,关闭了可能会引起大爆炸的阀门,但自己却被严重烧伤。在后来的治疗中,老李多次输血,很可能是在某次输血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王克荣被感动了,从那一刻起,她总想着要多为艾滋病患者做些什么。她默默付出,用高超的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痛苦,用她的质朴和爱心赢得患者的信任。
一次活动中,一位患者指着自己的饭盒说,“护士长,我不吃肉”,王克荣听了,随手就把他饭盒里的肉夹过来吃了。患者惊呆了:“王姐,我们家的人都不敢这样!”
除了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与照顾,王克荣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进行情感的交流,改变艾滋病患者自卑、封闭的现状,减轻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压力。一次次的郊游、座谈会、聚餐,王克荣真诚地和患者相互交流,“王姐”的称呼也越叫越响了。
在这个过程中,王克荣发现,艾滋病患者在身体遭受痛苦的同时,还面临着精神上的痛苦,仅在病房里关心艾滋病患者是不够的,医院后,心理上以及融入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帮助。于是,王克荣的手机里渐渐存上了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