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救措施
幼儿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是幼儿意外伤害的高发场所。那么,你知道幼儿园幼儿急救措施有哪些吗?
幼儿急救措施一
碰伤、跌伤、骨折、烫伤
01
碰伤
基于孩子的身体发育特点,2~4岁孩子头颅占整个身体比重的四分之一,跌倒后头先着地,头部受伤的概率较大,平地上一般只擦破皮,淤血。
如果没有破皮,可迅速采用冷敷的方法,用保鲜袋、毛巾包上冰块,或蘸冷水冷敷5~10分钟,以达到消肿、消淤的目的。
如果有破皮,要先清洗创口并检查伤口深度,一般浅表性破皮处理用生理盐水清创,碘伏消毒,预防伤口感染。
02
跌伤
跌伤要注意孩子创伤部位和孩子跌倒损伤后的反应,一般的小伤参照碰伤处理。
如果发现孩子跌倒后,有一次性意识丧失,几秒十几秒后才有反应,应该注意观察是否有呕吐、嗜睡等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应该立医院检查处理,严重跌伤昏迷醒来后,观察护理时应每隔一小时叫醒孩子一次或遵从医嘱。
03
骨折
孩子跌倒导致骨折的,一般会身体某部位着地,并且不能立刻爬起来。老师要了解着地部位及当时详情,不要牵拉或强行抱起孩子,让他自己试着起来,并注意观察受伤部位。
根据外伤暴力程度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患儿受伤后未经急救包扎前不要轻易搬动肢体尤其是受伤的肢体,以免引起骨折移位,引起损伤的血管或神经大出血。
对于闭合性骨折,先用棍棒或木板固定受伤医院处理。
对于开放性骨折,先在伤口处覆盖消毒过的敷料或纱布包扎医院。
04
烫伤
冬季孩子穿衣服较多,烫伤机会少一点,春夏秋三季就要注意防止烫伤。
如果发生烫伤,不要惊慌,立即脱离烧烫伤源,立即用冷水浸冲局部降温,随即脱掉被热源浸透的衣服,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面,以防污染。
轻度烧(烫)伤,用烧伤膏涂擦局部即可。
烧(烫)伤面积较大,不要随便涂药,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床单、医院治疗。
幼儿急救措施二
口腔、气管、鼻腔的异物
01
口腔异物
由于孩子神经系统不够完善,调解机制较差,如果孩子的进餐习惯不好,如吃饭讲话、打闹、不专心,会容易将鱼刺、鸡骨等卡在咽部。发生这种情况后老师不要用土方法让孩子吃口饭,或喝口醋等强行咽下,这样会划伤食道,引起其他疾患。老师应详细了解情况,孩子应张大嘴巴,让保健医生仔细医院就诊。
02
气管异物
孩子有时会将比较小的物品放在口腔里含着玩,一不留神会突然卡到气管里。这时,老师要迅速将孩子抱起,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有时瞬间就会夺去孩子生命,应当边救治边请保健医生,医院。
03
鼻腔异物
孩子有时会模仿别人流鼻血塞棉球的现象,将能够填入的纸球、黄豆、花生、玻璃珠等物品塞进鼻腔、耳朵。这样的例子很多,鼻腔进入异物事件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时取出,医院治疗。尤其是孩子因为鼻腔异物发生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时,医院急救。
幼儿急救措施三
服错药
孩子不小心服错药时,首先应立即催吐,催吐后可以喝上几杯牛奶、稠米汤或豆浆之类的东西,初医院进一步处理,医院的同时要将误服药的药瓶带上,供医生抢救用药参考。
幼儿急救措施四
触电应急
发生触电后,立即使孩子脱离电源,关闭电源开关或用干木棒等绝缘物将肢体与电源接触分开。必须要分秒必争,电流通过人体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
如果孩子倒在电线上或手拉着电线,一时无法找到电源开关,可用木板、凳子等绝缘物拉开电源或用绳子、衣服拧成带子,套在孩子的身上拉离电源,隔绝电源后立即检查孩子的呼吸、心跳,如无生命体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
幼儿急救措施五
鼻出血
由于幼儿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较丰富,易扩张。若受外伤或常挖鼻孔、打喷嚏,天气干燥时都可致使鼻血管破裂而易出血。
若无法判断幼儿哪侧鼻腔出血时,用食指和拇指两个手指捏紧幼儿鼻的两侧鼻翼让幼儿用口呼吸,按压2~5分钟后即可止血。经常鼻出血的幼儿,家长可以在幼儿易出血的那个鼻孔擦些红霉素软膏,同时提醒幼儿不要挖鼻孔。
品质生活优悦教育
图文编辑|章夏菲
审核|徐洁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