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宝宝手指烧伤
小孩子手烧伤
烧伤烧伤医院
小孩烧伤用药
感染烧伤膏
小儿轻度烧伤

提醒珠海这7个婴儿刚出生不久就就丢了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对

刚出生的宝宝,

已是呵护备至,

然而却不知道,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酿成了

不可挽回的大错!

今年珠海有7个宝宝因为窒息而死亡,

而且现在就是高发季......

儿童意外伤害频发

现在中国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逐年攀升,平均每4名死亡儿童中,就有1人死于意外伤害。

对儿童可能面临的风险中,对外伤和跌落等,家长一般警惕性较高,但实际上,烧伤烫伤、耳鼻喉及气管食管异物、窒息、误服等都是导致儿童伤害的经常性原因。对此,家长一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二是要懂得基本的急救常识。

刚出生的宝宝是如此娇弱,妈妈喂奶动作不对、或者盖被子没盖对,就可能造成宝宝的窒息死亡。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急救医师曾立忠介绍,今年以来该院因窒息死亡的病例已达到7例,都发生在1岁左右的孩子,原因是被被子捂住头脸、喂奶不当。

待孩子稍大,好奇心爆棚,又不能分辨危险,家长稍一不留神,他们就可能把自己烫伤、跌伤,或者吃下什么有害的东西。

采访中,曾立忠提供的儿童意外伤害案例堪令家长们心惊肉跳:比如,一个4月大的宝宝气管里竟有一截弹簧,而这弹簧是宝宝2岁的小姐姐放进他嘴里的。

今年小儿误服病例达35例

今年10月22日15:00,紧张的一幕出现在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抢救室:一对夫妇一人抱着一个孩子,慌张地呼喊着冲进来。他们告诉医生,两个孩子把家里用来灭鼠的鼠药鱼肉当美食吃了!医生护士立即对两孩子进行洗胃、预防内脏出血等一系列抢救,最终病情平稳出院。

急救医师曾立忠介绍,小儿误服情况不少。仅今年1月至10月,该科就接诊了35例之多,平均每个月都有几起。这些孩子中,最大的9岁,最小的是只有19日龄的新生儿。

出现误服最多的是2至4岁的孩子,主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同时,家长对药物、清洁液或有毒物品保管不当,放在了小孩容易拿到的地方,当家长不在时他们可能就会偷偷地拿来吃。

此外,有部分家长在给孩子喂药时没看清楚说明,加大了服用剂量而造成药物中毒。甚至还有粗心大意家长,把毒物当成普通食物喂给孩子。

11月5日晚上10点半,一名5岁女童胸腹、左下肢、右上肢15%二度烫伤入院。曾立忠说,二度以上烫伤即需要住院的,今年市妇幼就有19例,门诊接诊的轻微烫伤没有专门统计。

国家的统计数字是:0至6岁儿童发生烧烫伤的比率占了烧烫伤患者的23%,1岁患儿最多,占34.3%,2岁的占29.5%,受伤原因以热液烫伤最多,达到46%。

据曾立忠介绍,大部分烫伤都是因为煮好的东西放在桌上或灶台上,孩子去拿,还有的是煮好的开水放在地上没盖,造成意外。

冬季婴幼儿窒息意外事件高发

今年4月12日早上9点,家长发现4个月大的宝宝被被子盖住头脸窒息,到达时孩子已无呼吸心跳。

6月14日早上,5个月大的宝宝因窒息死亡。

10月6日早上,16个月大的女婴窒息死亡。

据悉,今年市妇幼类似的死亡病例共7例,其中呛奶窒息4例、被子捂住窒息2例、喂奶不正确引起的窒息1例。

曾立忠说,引起儿童窒息另一类原因是气管异物,近3年来市妇幼共接诊此类患儿43例,其中5例死亡。有数据说,全国每年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名,在儿童意外伤害占了很大比例。

在儿童气管异物中,比较常见的是钮扣、玻璃球、硬币等,另一种情况是吃豆类、果核、瓜子时,不慎将食物吞进气管,有些家长给幼儿喂药时,捏紧幼儿的鼻子喂药,结果导致药粒进入幼儿的气管。

有时候,你真的很难想象好奇心爆棚的孩子还会把什么放进嘴里,比如,一位两岁的小女孩把一截弹簧放进自己4个月大的弟弟嘴里。曾立忠向记者展示了弹簧取出后的照片,真的有点吓人。

医生支招

防范风险,细节很重要

曾立忠说,家长一定要有防范意识,小心呵护,别让懵懵懂懂的宝宝们伤害到自己。

很快天冷了,无论睡觉还是抱着外出,都要注意尽量让宝宝的小脸露着,即使需要戴口罩,最好还是将鼻子外露。妈妈夜间哺乳时最好坐起来,防止不清醒的状态下乳头挤压到幼儿口鼻。宝宝与父母最好分开睡,因为大人熟睡时,不小心胳膊可能压着宝宝口鼻部,或是同盖一张被子时把宝宝口鼻遮住。宝宝刚会翻身,但又不灵活时,挣扎翻成俯卧位时,容易出危险,家长要注意防止宝宝出现俯卧位,另外,床头不要放软枕头。家里的药物、清洁液等可能伤害孩子的东西,都要注意放在他们拿不到的地方,所有的“热源”也要小心对待,比如说,抱孩子时不要同时端热的饮料或食物,不要把热的食物或开水放在低矮的桌子或桌子的边缘。装有食物的锅的手柄要向内,以预防幼儿伸手取,高压锅、电饭煲等热容器不要放在地上或低处。电器插座放置高处或加盖,家用电热设备,如电熨斗、电炉,都要放在高处或远离婴幼儿的地方。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跟他们讨论可能发生的火灾或烫伤情况,以及避免的方法。预防儿童伤害急救常识误服有毒物质

首先家长要保持冷静,切忌不要打骂孩子,尽快了解孩子误服了什么?服用了多少?服用了多长时间?同时保留样品,并求救。尽快催吐,减少毒物吸收,医院治疗。

曾立忠介绍,如果误服的毒物在口腔当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吐出或用手指、勺子把毒物从口腔当中清理出来,然后用清水多次漱口。如果毒物已经咽下去,家长应该立即帮助孩子催吐,催吐之前鼓励孩子大量饮水,然后用手指刺激孩子的咽喉部引起恶心反射,催吐可以反复多次地进行,减少毒物的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误服毒物为强酸、强碱,或者出现昏迷、抽搐,这种情况下不宜催吐,应该及时送医。

呛奶窒息

保持镇静,及时拔打。宝宝因呛奶窒息在仍有意识状态时及时运用气道异物排除法:

1、将婴儿放在前臂上,面部朝下,手指托住宝宝下巴,保持头低位。

2、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拍打3-5下,少量奶汁及奶块可自行流出。

3、拍打背部后,父母马上检查婴儿的口腔,并用手抠出残留在口腔内的奶汁或异物。如宝宝没有意识、没有呼吸,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烧烫伤

烧烫伤现场急救五步法:

冲:受伤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或将受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快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这样能清洁创面,并减轻损害和疼痛。

脱:小心除去衣物。如果烧烫伤严重,皮肤粘连衣物,千万不能强扯,必要时可用剪刀把衣服剪开、剥离。尽可能保护表皮完整,避免将创面上的水泡弄破。

泡:持续在冷水里泡20分钟以上,让伤口降温。但如果烫伤面积太大或年龄太小,则不宜浸泡过久。

盖:就是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送:除非创面极小可以自行处理,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曾立忠提醒,千万不要用民间土法给烧烫伤处涂抹酱油、醋、碱、牙膏等,这样不但不能减轻伤情,还会继续刺激创面,加重创面疼痛,并增加感染机会;也不要在创面涂抹有颜色的外用药物,如红药水或紫药水等,否则会影响对创面的判断,给医生的诊治造成困难。

珠海特区报记者雁行/摄

气管异物阻塞

首先,观察孩子有无呛咳、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烦躁不安等表现。如有上述现象说明异物进入气管。此时,切勿拍打孩子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物。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这些方法不仅无效反而容易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拨打。在等待救援人员赶到的同时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其将异物从气管内排出。

对于1岁以上孩子气管异物有意识者,急救者站在或者跪在孩子身后,将双手环抱在孩子腰部,一手握拳,将握拳的拇指侧紧抵住孩子脐部以上、胸骨以下的腹部正中线上,另一只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快速按压孩子的腹部,反复快速按压,直至异物排出。

1岁以内婴儿的急救手法是“拍背压胸法”:先将婴儿的身体伏在急救者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急救者用手支撑婴儿的头部及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拍击婴儿背部和肩胛骨之间的区域,连续5次,大约1秒1次。

如果拍背5次仍然不能将阻塞物排出,就开始压胸法急救:

用双手安全地夹住婴儿,将婴儿翻转过来,令婴儿的背部仰卧在急救员的前臂上,婴儿的头仍朝下,急救员用手支撑婴儿的头颈部,然后另一只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婴儿胸廓上两乳头连线的位置,快速压迫,深度约为小婴儿胸廓的1/3或者1/2,重复压迫5次,大约1秒1次。直至异物排出。如此反复,直至异物冲出。

如果发现异物已经在婴儿的唇边,要小心将其取出。如果孩子完全无反应,已经失去心跳呼吸,则应该立即就地给予心肺复苏。

珠海特区报记者蔚宁/文除署名图片来自网路

田海/编辑

更多珠海精彩资讯和服务

请下载珠海特报app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天津哪家好
白癜风医院天津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shanga.com/grssg/1113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