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入伏
医院、中医科都要排起长队
患者盈门
有经验的都知道
这都是来贴三伏贴的
可这次,三伏贴真火了!
事件???
7月12日~13日,92名儿童医院“三伏贴”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灼痛感、起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甚至有儿童随后开始持续发烧。
7月16日,医院曾发布通报称,医院已暂停该治疗项目,仍在对“三伏贴”儿童进行后续随访和诊治,并配合专家论证和原因分析工作。
7月17日,红星新闻从多名被灼伤儿童家长处证实,据不完全统计,7月13日,在医院进行“三伏贴”治疗后,有至少27名儿童被灼伤。粗略计算,截至目前,在此次事件中,被灼伤儿童总人数已增至人。最小年龄仅11个月,多人未满2岁,大多3~5岁。
医院目前已向家长发放膏药等进行治疗。有部分家长自购膏药涂抹医院接受治疗。
江西省卫健委方面表示,目前,相关专家仍工作中,主要就不良反应原因展开调查论证。同时,医院一直在全力开展对不良反应儿童的后续治疗和监测工作。
被三伏贴灼伤的儿童
事件发生后,网友又为中医、西医的话题吵得不可开交,有贴过三伏贴的人极力拥护“没贴过的人不要瞎起哄”,也有大量网友认为三伏贴是“智商测试”,对其疗效提出质疑,“贴一下可以治那么多病,怎么可能?”
三伏贴有人捧有人黑,该相信谁?
到底什么是三伏贴?
冬季时,人体受到寒冷、寒气(即寒邪)的侵袭,从而导致阳气不足、阳气受损,进而“因寒”产生了一系列身体上的问题。
及至夏季,伏天期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此时机,人体毛孔张开,气血通畅,药性更容易到达腑脏。是驱散寒气,调理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
因此,把冬天容易发作的虚寒之病,放在阳气最旺的三伏天治理,即“冬病夏治”。
“三伏贴”就是为此而生。三伏贴采用贴敷的方法,使用对应(辛温散寒)的中药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最终达到驱散寒气,提升正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准确的说,三伏贴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治病,而是预防、强体与缓解。
三伏贴主驱散寒气,提升正气,所以三伏贴治疗的病大部分都是“寒”病。具体如下:
?呼吸系统疾病
(预防感冒、咳嗽、哮喘、鼻炎等)
?虚寒性便秘
?痹症
(颈肩腰腿痛、风湿关节痛)
?肾阳虚症
(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宫寒不孕、阳痿)
?脾胃虚寒症
(腹胀腹痛、大便稀溏、畏寒喜暖等)
以上几类疾病在寒冷冬天更易复发和加重,这类病的人群体质更趋向于阳虚体质,脾胃更可能是脾阳虚(胃凉)。阳气不足,易受寒气侵袭,三伏贴主贴此类疾病。
什么人不合适贴三伏贴
2岁以下的幼儿不宜贴三伏贴。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给自己的孩子在“三伏天”去贴个“三伏贴”,但是由于2岁以下的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很可能会因为药物给其带来刺激性伤害,即使感觉不舒服也无法清除的表达。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都不适合贴敷。
三伏贴不是想贴就能贴,需要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反应,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自己是否适合贴敷,应该怎样贴敷,选择哪一种贴敷,都应该先请教中医专家。
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长时间贴着“三伏贴”,比如很多人七八个小时甚至一整天都贴着,这样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建议贴到皮肤微微发红,这样既能保证药效,又可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同时,进行敷贴治疗后,尽量不要一回去就待在空调房内或者喝冷饮等,以免影响“三伏贴”效果。
医生提醒,部分患儿敷贴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潮红、轻度刺痛,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但如果敷贴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甚至水疱,此为不良反应,家长不可随意处置,建议及时就医,防止感染。
来源:邢台微城市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