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入冬季,随着气温降低,煤、电、火、气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安全隐患相应增加,烧烫伤和一氧化碳中毒等也进入了高发期。近日,医院就迎来了多位因取暖而造成的烧烫伤、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
//因取暖中毒晕倒后她躺炭火上被严重烧伤//泸州人黄女士和丈夫在甘孜州打工已有三年的时间,每到冬季,用火盆烤火是夫妇二人最为方便实惠的取暖方式。
但即便已有多年经验,今年挨不住冷的黄女士,也因为取暖方式不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并被炭火严重烧伤。
事发已是11月初,黄惠萍回忆,当时当地气温已经零下七八度,夫妇二人在家将门窗都关的严严实实,并取来炭火装在铝盆里取暖。
午饭过后,丈夫出去上班,在家休息的黄惠萍午休,火盆就放在离床边大概1米的位置。下午四点过,起床的黄女士忽然觉得天旋地转,而后便晕倒在地。
直到六点下班回家的丈夫,才发现妻子不仅晕倒,左半部臀部更是被严重烧伤,慌乱之中,丈医院,经医生诊断,黄女士左半部臀部严重烧伤面积达5%。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黄女士恢复情况较好。
//封闭空间炭火取暖极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和黄慧萍类似,医院13日晚上急诊科送来的一名患者也是因火盆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14日,医院接受了高压氧治疗。
从事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工作多年,医院急诊科胡沥主治医师已经很熟悉这些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有的是室内安装热水器并在冬季长时间洗澡,有的是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煤球炉,有的是使用自制炭取暖……说到底,多数还是因为环境封闭,空气不流通,从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胡沥提醒,一旦发现身边有人疑似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将其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中毒程度轻的,通风换气后就可以缓解症状,医院治疗。
胡沥介绍,一氧化碳中毒后经过治疗多数患者能神志转清,很多人认为只要苏醒了就不用继续治疗了,殊不知,一氧化碳中毒后可能会引起迟发型脑病,所以一氧化碳中毒后要积极进行高压氧治疗,尤其是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可以减少脑病发生机会。
//谨慎预防低温烫伤切勿擅自使用民间偏方//进入冬季,怕冷人士调动所有“武器”,只求保暖。泡脚水水温越高越好、直接把暖宝宝贴在皮肤上、抱着很烫的热水袋睡觉、电热毯整夜不关……却不知,电暖袋、暖宝宝等成为“温柔杀手”,导致人体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烫伤,皮肤接触60摄氏度的温度持续5分钟,即可造成烫伤。导致烫伤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热力,而另一个则是作用时间。
“医院整形烧伤外科主任颜洪提醒:由于冬季人体神经反应比较迟钝,皮肤的感觉也弱了很多。一旦接触电暖袋、取暖器等取暖物品时间过长,皮肤可能并没有感觉烫,但热力已经渗透到软组织而形成烫伤。
“尤其是老年人,对热和痛的感觉迟钝;其次是婴幼儿,由于家长疏忽被低温烫伤的也时有发生。”
而在烧烫伤后,大家往往也会有自己所谓的“偏方”,但这也是误区之一,比如对受伤的地方使用醋、牙膏或紫药水之类的东西。颜洪表示,“这样做不但不能减轻伤情,而且会继续剌激创面,加深受伤程度,增加创面被感染的机会,也给医生的诊治带来困难。如果是轻度烧烫伤,应用冷水对着烧烫伤部位轻轻冲洗,或者浸泡在冷水中,时间以受伤部位不再感到疼痛为止。”
此外,在烫伤后创面起疱或脱皮时,有人会自行挑破水疱后并使用民间偏方来治疗。颜洪说,“为了避免感染,最好不要自行挑破。一般开水烫伤形成的水疱是无菌的,如果水疱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它会自行吸收。如果水疱过大,医院由专业人员来处理。”
文/徐庆、任诗雨
图/源于网络
视频/徐庆、任诗雨
编辑:汪帆
校对:李浩
主审:王伊
新闻-
宣传部投稿邮箱:x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