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暖宝宝、烘着取暖器或者躺在电热毯上,是不少人冬天的取暖方式,眼下天气再度降温,这些取暖工具在市场上也是大卖特卖,不过如果取暖设备使用不当,会带来安全隐患,烫烧伤科医生告诉我们,每年冬天都接到过不少“低温烫伤”送院就医的患者,详细情况一起来看今天的健康第一。
新闻视频
兔娃娃、小熊宝宝,市面上这些印有卡通色彩的暖手宝在冬季零售市场销售火爆,记者走访惠州某小商品城了解到,每年冬季这些取暖产品销售量都非常好,尤其受学生欢迎。
调查拍摄海绵宝宝、叮当猫这些小孩子就最喜欢,都是25块钱一个温度不会太高,暖暖的保温三个小时左右吧。这种可以拆开来的,里面温度就会高一点没有保护套。记者:能达到多少度啊?充了电有七八十度,八十度以下吧,加上这个保护套就刚刚好。记者了解到,常见的暖手宝有两种款式,保护套不可拆卸的暖手宝一般充好电稳定达40摄氏度左右,而另一种可拆卸的内胆温度可达80摄氏度,而铺在床上的电热毯一般控温在38到40摄氏度之间。
体感温度不高的取暖产品却存在着“低温烫伤”的风险,日前陕西有一名男童就因为睡着电热毯尿床,尿液受到热源长期加热后,把孩子烫伤了。
医院烧伤外科副主任薛春利这种低温烫伤有点像小火炖肉,就是温度不高。但是持续的时间特别长,然后它(取暖器)把里面的肌肉,甚至是骨头都会损伤。低温烫伤我们一般都是认为,六十度以下的温度烫伤的,因为四十五度的温度,被(皮肤)接触的时间久了以后,也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医院烧伤外科医生介绍,今年降温后,每个月科室都接收一到两例“低温烫伤”的患者,近期还有一名慢性糖尿病患者同样被“低温烫伤”正在接受治疗。医院烧伤外科副主任薛春利一般比较多见的糖尿病,还有老年患者比较多,特别是有些老年的(患者)比如说有中风、偏瘫,他下肢感觉不太好放个热水袋(在下肢),时间一久就会导致低温烫伤,还有一些是小孩,小孩对感觉也是比较迟钝的如果说家属放了热水袋(小孩)也会烫伤,临床上都有见到烫伤的工具都有什么,有些是热水袋,还有暖宝宝,还有一些是以前用的小太阳取暖器这些都会有。
医生表示,“低温烫伤”相比“高温烫伤”不容易被发现,同感也不明显。但创面会越来越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暖手宝一旦超过45摄氏度,持续发热时间长达几个小时,甚至可以把鸡蛋煮熟。所以不建议给特殊人群、老人和小孩独自长时间使用。
医院烧伤外科副主任薛春利其实低温烫伤刚开始的时候,它的表现不明显的,它的表现只是一个红斑,红斑之后慢慢起水泡,过几天才严重然后慢慢地皮肤变黑,比如说刚刚说的那个糖尿病病人,他是慢慢地后面小指的骨头都会坏死,是要截肢的。
END
往期推荐
1、惠州下月将迎来“第三针”疫苗接种高峰期
2、疫情防控:东莞再增6例本土确诊病例省教育厅提醒做好元旦、寒假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3、年公共假期通知发布补班时间有变动
4、新时代好少年——龚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