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三伏天
不少家长都会带孩子
到医院贴“三伏贴”
想要“冬病夏治”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三伏灸、天灸、发泡灸。它是针对容易在冬天发作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也就是“冬病夏治”。
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
然而
近日江西92名儿童
却因为贴三伏贴后被灼伤
主要症状为皮肤红肿
起水泡、破皮、溃烂等
卫健部门已派专家进行调查
一个月前
医院为三伏贴活动预热
年“三伏天”从7月12日起至8月20日止。三伏贴一般在每年初伏开始,中伏、末伏各敷贴1次,共敷贴3次。
一个月前,医院发布《三伏贴即将开始火爆预约·亚健康/体弱多病/的孩子快来》,为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预热。
吴萌(化名)看到此消息后,决定带儿子和女儿去贴三伏贴,“孩子体质差,经常咳嗽。之前没试过,看到他们说三伏贴对支气管炎与哮喘有功效,就带着孩子去了。”吴萌说,医院医院,市民较信任,“号是抢来的。”
多名儿童贴三伏贴后被灼伤
她向记者回忆,7月12日上午9时,她带着儿子和女儿到医院中医科贴三伏贴,女儿2岁8个月,儿子1岁1个月。医生原本让贴2个小时,只贴了10分钟左右,女儿就开始哭闹,“她又坚持了下,就撕掉了,整个过程大概40分钟。”
而儿子贴满2个小时,到了晚上,孩子皮肤开始发红,“当时拍了照片,准备下次贴时再问医生是否正常。但第二天发现,孩子的皮肤红肿。第三天下班回来后,孩子发烧,而且伤口已经破皮,且有渗液。医院,一开始女儿症状相对较轻,但现在比儿子都发红,药效可能就在前几十分钟。”
7月12日,吴萌的孩子贴三伏贴后,背部发红。
医院回复吴萌,已接到很多投诉电话,“医院处理。到中医科后,医生称系接触性皮疹,系药物配比出现问题。然后,给了我两支药——氢化可的松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让我回去混合涂在孩子伤口处,早晚各一次。”吴萌说。
7月15日,吴萌发现,还有更多孩子被灼伤,“包括我侄女和同事的孩子。”
吴萌告诉记者,被灼伤后,孩子多哭闹,儿子曾持续发烧20小时,用药后才退烧。这两天一直喊疼,不太愿意吃饭,只喝奶。
事发已4天,孩子背部灼伤处仍发红
吴萌向记者提供的多张照片显示,其儿子和女儿背部贴三伏贴处灼伤严重。
江西省卫健委:已派专家进行调查
多名家长称,他们的诉求是,一是进行体检,证明三伏贴无毒副作用;二是公布三伏贴成分,看有无对人体有害成分;三是院方为留疤孩子无条件祛疤;四是进行相应赔偿等。
江西省卫健委方面向记者称,医院,“医学必须科学客观,调查需要过程,尤其是产生问题的原因。”
医院向澎湃新闻回应称,7月12日至13日,接受治疗的名儿童中92人出现瘙痒、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目前,该院已暂停“三伏贴”治疗项目。
孩子背部灼伤处开始脱皮
每年都有这样的案例发生
着实让人心疼
年7月,杭州有网友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里面有张照片,照片里,她身上贴三伏贴的部位,都出现了深浅不一,直径一两厘米的深红色伤疤。
年8月,浙江萧山一网友的妈妈因为“冬病夏治”医院贴膏药,贴到第四次时,出问题了
贴完三伏贴后,她的妈妈背部刺痛,整晚没法睡,贴膏药的地方一直流脓。
之医院,医生诊断为灼伤,需要治疗10多天才会好。
这些人不适合“三伏贴”
若以为人人都合适“三伏贴”那就错了,一旦遇到火毒炽盛或阴虚内热的体质,敷贴就如火上浇油。除此之外,部分特殊人群,如发烧的病人、皮肤过敏或破损的人群、糖尿病、严重心脏病患者,还有孕妇,都不是冬病夏治的适应患者。
儿童贴药与成年人差异大
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李滋平提醒家长:儿童贴药,无论是用药量,还是贴药的时间,与成年人是有很大差异的。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适合贴药的儿童
天灸贴药对体质偏虚、阳虚的患者,疗效较为突出。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等)、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肺系相关病症的防治。对小孩遗尿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不适合贴药的儿童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对药物过敏、有皮肤破损的孩子。
由于婴幼儿皮肤较细嫩,容易灼伤皮肤,建议两岁以下婴儿慎行天灸贴药治疗,但个别婴幼儿因病情需要,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贴药,贴药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儿童的贴药时间
3岁儿15~30分钟为宜
儿童的贴药时间约为成人的一半。如3岁儿童一般15~30分钟为宜,以皮肤感受和耐受灼热水平为察看指标,揭开胶布后皮肤出现红晕即可。不可太久,避免灼伤皮肤。
儿童贴药的药量
成年人的一半或更少
到医院贴药,医生一般会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等因素选择用药量。
如果是自己在家里为孩子贴药,用药量通常要比成年人减少。根据孩子的年龄,用药量为成年人的一半或更少。
对此你怎么看?
你会去贴三伏贴吗?
来源:梅州日报(mzrbweixin)综合自人民日报、红星新闻、新晚报、苏州交通广播
编辑:吴海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看梅州最热新闻
扩散提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