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一枚少先队队徽!
昨天下午4点,一名8岁女童被家医院消化内科。原来,当天中午她在托管时,把胸前的一枚少先队队徽取下来,顺手就放进了嘴里!结果,一不小心,竟然滑进喉咙,吞进了食道里!着急的医生想立刻为她取出队徽,但是因为她下午还曾进食,只好等到当晚8点进行麻醉后,才夹出了队徽!幸运的是,过程非常顺利,这枚尖锐的队徽被安全的取出,孩子的食道只是被轻微划伤!
我们的记者,竟然掩饰不住笑意!究竟是觉得吞进一枚少先队队徽匪夷所思,还是打心眼儿里为这个孩子感到庆幸?但是,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林卫东看来,这似乎都习以为常。今年到目前为止,他已经为不下20例患儿取出消化道异物。仅仅这个星期,今天才周三哦!已经有两例了!而且患儿们吞进去的异物五花八门!
本周一,一名2岁患儿,将父母放置在桌面上的两枚硬币,分别顺利地吞进了消化道,幸亏发现及时,家长赶紧将孩医院。还有一位无比心大的爸爸和一枚“顽强不屈”的硬币做起了斗争:孩子吞进去五毛硬币后,这位爸爸坚持给孩子吃韭菜吃泻药,然而,一年时间过去了,硬币愣是排不出来!医院求诊。取出硬币时,林卫东医生说:“已经是一枚年代久远的青铜器了!”
今年年初,一名女孩误吞食一颗磁力珠,同学们就出了各种主意,最后,这名女孩竟然在同学的怂恿下,一口气吞食了十几颗磁力珠,妄图连成一串,自动拎出来!此外,小铁丝、纽扣电池之类的异物屡见不鲜!对此,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林卫东提醒,儿童吞食异物,自然排出的比例只有1%——2%,因此,一旦发现儿童误吞食异物,医院接受救治。
“熊孩子们”还吞了些什么!
2月1日,一名孩子把汽油当成了饮料,感觉味道不对时,慌忙吐出,由于距离火源较近,孩子面部烧伤,身体受到二次伤害。
2月2日,三名孩子因鼠药中毒被紧急送往监护室抢救,逐渐平稳后转入消化内科治疗。
2月3日,一名孩子在玩耍时误吞了洁厕用的强酸,造成嘴部口唇处、口腔黏膜腐蚀糜烂。
2月6日,一名2岁大的孩子在玩耍时误吞1枚1角钱的硬币。
2月7日,一名孩子在咳嗽时,误把一根棒棒糖棍吞下。
2月8日,五岁的小魏因玩耍时误服水宝宝医院消化内科。
2月9日,两名小朋友分别误服了硬币和枣核被消化内科收治。
短短的十天内,一家儿童医的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误服小病号”就多达10个!平均1天1个啊,可不可怕?惊不惊讶?家长们可长点心吧!
常见的消化道异物有哪些?
腐蚀性异物以纽扣电池占比最高,废旧的电池容易泄漏,会使消化道受到腐蚀,需短期内取出,超过4-6小时极易发生危险。
尖锐状异物枣核、牙签、鱼刺等,此类异物容易划伤食道,引起局部感染、穿孔、主动脉弓大出血。
长条形异物棒棒糖棍、铁钉等,此类异物可能留滞胃内,不易排出,引起胃黏膜损伤甚至是穿孔。
圆形异物硬币、游戏币、弹珠、棋子等,这类异物对孩子损伤相对小一些,大部分能够自行排出,但也可能会滞留胃内。
如何判断孩子误吞异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孩子会描述,小孩子却不会,一般来说,大多吃进异物的孩子表现的症状包括干呕、唾液增多以及吐泡泡等等。
避免孩子误食的关键?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避免孩子误吞异物,预防是关键。孩童可以伸手触碰的地方,必须保证无电池、小零件、清洁剂、杀虫剂等危险物品,有抽屉的柜子要有安全扣锁;所有的药物或保健食品,都应放在儿童不易开启的安全瓶中;在明亮的地方服药,服药时应默数数量,若有掉落要找出并丢弃,以免孩子在爬行或玩耍过程中看到而误食。
如果家长在服药或做家务时有访客或电话,一定要把正在服用的药物或整理家务使用的清洁剂等物品收好,再去开门或接听电话,因为很多儿童误食都是在这时发生。
此外,很多家长喜欢把一些买来的散装酒、汽油或者其他一些粉末、液体装入饮料瓶进行存放,如果一定要这样保存,切记在瓶身做好物品名称标记,并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一旦遇到儿童吞咽异物的情况,应第一医院就诊。家长切记不能自作主张试图吃芹菜、韭菜以及水果等将异物压下,事实是,这些食物的重力作用会导致异物损伤食道黏膜,轻者会引起出血,严重者会引起消化道穿孔导致大出血,会危及生命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FM福建新闻广播(ID:fm-)
有什么悄悄话要告诉小编的不?
来互动区留言呗!
没有!?那点个行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