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宝宝手指烧伤
小孩子手烧伤
烧伤烧伤医院
小孩烧伤用药
感染烧伤膏
小儿轻度烧伤

家长一定要学的超紧急处理法,关键时刻救孩

家长必读

儿童救助手册

进入夏日之后,

儿童意外频发。

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天天都有人在说。

但生活中很多意外

都是突如其来的,

面对危险,

各位爸爸妈妈们,

真的能够做到

冷静正确地处理吗?

  今天,小太阳人整理了一些你可能知道也可能忽视的儿童安全问题,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仔细地阅读,避免误区!

1

家庭篇

01

鱼类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味美又营养。但同时也伴随着危险,比如鱼刺卡喉的情况就时有发生。

  大口食用未咀嚼的大米、番薯等,可能会将鱼刺弄得更深;另外,这些食物也会压迫气管,导致咳嗽甚至窒息。

正确做法

  最安全的方式是立即就医,让医生使用专业设备取出鱼刺

  除了鱼刺,生活中孩子也会误食一些其他的异物,比如体积小的玩具、硬壳坚果、果冻等。一旦发生呛咳,爸爸妈妈需要及时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3岁以下的孩子

  家长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02

烧伤、烫伤也是家里常见的危险之一,热水壶、电熨斗等。

  当孩子烫伤时,很多家长都会选择给孩子涂牙膏、酱油,这是错误的做法。膏状物体会把热量聚集在皮肤上,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胡乱涂抹还会让医生难以判断烫伤的严重程度。

正确做法

■立即将伤口放到凉水(不是冰水)下冲20-30分钟,再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伤口

■不要将冰块放在伤口处,也不要摩擦烫伤部位

■如果烫伤程度较为严重:出现水疱,或者皮肤发白、发焦;面积较大,露出更深的皮肤组织;烫到脸部、手脚等部位;伤口经过处理后,发红、肿胀、疼痛加剧,以上情况需要赶快送医,切勿耽搁

03

夏季天气炎热干燥,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流鼻血的情况,或者是孩子喜欢用手指抠鼻腔,也会引起出血。

  我们常听到老人说:“流鼻血了?没大事,赶快把头抬起来。”,其实这样的做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而且这样会让孩子吞咽血液,引发窒息。

正确做法

■让孩子保持身体直立,头微微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保持10分钟

■如果止不住血,继续重复上述动作

■如果再次按压依然没有作用,立医院的急诊室

04

当大人不在家或稍微不注意,孩子发生高处坠落的事件时有发生。除了要看好孩子,防患于未然,还要学会正确地处理方式。

  在受伤不明情况下,盲目移动孩子可能会导致伤势加剧。

正确做法

■保持冷静,先观察孩子的反应和状态

■孩子有意识并能自己起身,在接下来的24-48小时里进行严密观察,看是否会出现呕吐、斜视、失去平衡、呼吸不正常等症状,出现上述情况立刻就医

■如果孩子丧失意识,立即拨打,并且不要挪动孩子,万一呼吸停止,马上给孩子做心肺复苏

2

外出篇

05

夏季,很多家长都选择带孩子去海边、湖边游玩,儿童溺水近几年来屡见不鲜,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看好孩子,不要只顾玩手机。

  一旦孩子发生溺水,千万不要将孩子倒立控水,这样只会延误抢救时机。

正确做法

■让孩子仰卧,迅速检查能不能自主呼吸

■如果孩子没有了呼吸,要立刻做心肺复苏术,正确顺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如果有其他人在场,赶快让他人拨打。如果没有人在身边,那就等做完2分钟的心肺复苏术再打电话,一定要做到让孩子恢复呼吸、意识或者救援人员赶到

06

在野外、小区里,如果孩子被小狗、小猫等小动物咬伤、抓伤后,很多家长会根据伤口的严医院打针,这样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猫、狗等动物在无缘无故攻击人的情况下,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不管伤口多小,一定要就医,遵循医嘱。

正确做法

■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时间在15分钟左右

■无论伤口大小如何,医院,详细描述被咬伤过程以及咬人动物的特征。让医生来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疫苗或者进行其他相关处理

07

已经有太多孩子被“关”“忘”“锁”在车里了!粗心父母和无辜孩童的组合,案例那么多,悲剧却一直重演。

  很多家长害怕自己一时粗心,会将孩子遗留在车内,所以经常把车窗打开,留一条缝隙,以防万一。

正确做法

■在室外较温暖甚至炎热的季节(春夏秋),孩子单独留在车里15-30分钟就有严重危险;在寒冬季节,孩子单独留在车内1小时可能有严重危险。所以,任何季节,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车窗留个缝也没用!

■养成锁车离开前,前后检查车内是否遗落了孩子的习惯。同时,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我们马上就回来你自己在车上等一会”的习惯

■孩子到2岁以上,我们就可以进行安全教育了(首先当然是父母的责任,但是真的是万一的万一,教他们如何应对也是有必要的。比如教孩子按喇叭,或者用脚,或者叫孩子按双闪灯,这些重要部件的位置要让他们认识

■车窗贴膜不要颜色过深,以便外面能够及时看到车里孩子的情况,有助于营救

08

触电,是在家里或者野外,都容易发生的危险。

  很多爸爸妈妈看到孩子触电后,由于一时情急,会直接上去拽孩子,这不仅救不了孩子,还会伤到自己。

正确做法

■事故发生后应尽快关闭电源,用手边方便的不导电物(如干燥木棍、竹竿、塑料椅子等)挑开电线或将触电人离开电源。亦可用干绳子,衣服拧成带子套在触电人身上,将其拉出

■救护人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脚下垫干燥的厚木板或站在棉被、厚塑料板等绝缘物体上

■之后要检查有无呼吸及心跳,医院或等待或急救车到来之前,心跳呼吸停止的一定要及时做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

  希望爸爸妈妈都能够认真看完这篇文章,“知道并做到”,保护好孩子,平安、健康地成长。

本文部分图文来源(年糕妈妈ID:niangao-mam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shanga.com/xhzsss/1630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