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儿体质弱,易生病,您是怎样做的?打针、吃药?您是否发现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感冒、咳嗽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厌食、腹泻等等,面对种种小儿频发疾病,我们更主张用一双温柔而有力的手在小儿特定穴位上上推拿来抚平小儿病痛。
小儿推拿是一种纯中医、绿色自然疗法,在中国古代就有相关记载,在明代形成了独立体系,医生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通过推拿小儿特定穴来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它不吃药不打针,安全稳当,无副作用,使孩子不受苦,备受“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推崇。
小儿推拿,疗效显著,调理范围广,易被儿童接受,一般12周岁以下的儿童均可,据调查,70%的儿童疾病都可以采用小儿推拿来治疗;30%的儿科疾病采用小儿推拿效果很好;10%的儿科疾病小儿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80%的孩子需要小儿推拿作为日常调理来增强体质。
小儿推拿的适应范围?1、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呕吐、便秘、厌食、消化不良、腹痛、流涎等。
?2、呼吸系统疾病:发热、感冒、咳嗽、哮喘、鼻炎、鼾症、易感儿。
?3、夜啼、盗汗(虚汗)、遗尿、肌性斜颈(歪脖子)、抽动障碍。
?4、婴幼儿湿疹、新生儿吐乳、新生儿黄疸、生长发育迟缓等。
1肺经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次。
穴位:肺经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次。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图,清~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天河水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脾经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下左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下右图。
约推~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4板门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5捏脊捏脊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
双手食指、拇指配合捏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至第三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
6预防外感手法(1)以两手食指在鼻两侧上下推擦,用力不宜过重,以局部产生的热感向鼻腔内传导为度。
(2)以双手拇指和食指搓揉双侧耳垂,反复操作1-3分钟1-3分钟,以耳垂发红、发热为度。
(3)以全掌横擦肩背部,以透热为度。
(4)以四指及拇指提捏大椎穴,以局部潮红为度。
(5)以小鱼际横擦头颈之交,以局部温热为度。
禁忌症?皮肤烧伤、擦伤等皮损或有疮疖等
?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蜂窝组织炎等
?各种恶性肿瘤、骨折、脱位等
?有急性出血倾向的患儿,如紫癜、血友病等患儿推拿可能导致出血风险者
注意事项1治疗方法非诊断方法2家人的双手温暖、指甲圆滑3手法轻快柔和,平稳着实4注意宝宝的保暖和安全5只推宝宝左手6宝宝情绪、身体状况等7推拿后禁止受风受凉至少30分钟8宝宝皮肤受伤、破损、骨折等忌推拿9紧急情况寻求专业医生、医院帮助保生歌
欲得小儿安,常带饥与寒,
肉多必滞气,生冷定成疳。
胎前防辛热,乳后忌风参,
保养常如法,灾病自无干。
调护歌
养子须调护,看承莫纵驰,
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
衾浓非为益,衣单正所宜,
无风频见日,寒暑顺天时。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