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1《我爱我家》
超级妈妈
活动建议
可以让幼儿阅读课本,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片信息。
生活中的电
科学细节:
1、秋冬人体易起静电原因:
(1)天气相对干燥,所以各物体间的绝缘电阻大,衣服等不良导体上容易聚集电荷;
(2)由于冬天人穿的衣服多,而大部分纤维特别是化学纤维都是不良导体和绝缘体,人在活动时,带动了这些衣物之间和人体之间的摩擦,产生了静电聚集在衣服纤维上,当达到一定的电压强度后,便“击穿”原来的绝缘(比如空气)进行放电,所以人就容易被“电击”了。
2、避免秋冬衣物静电小方法
(1)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
(2)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
(3)穿全棉的内衣。
(4)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
(5)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
(6)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中班下2《植物大世界》
什么是植物
科学细节:
如何区别茎和根(有些植物的根和茎很难区分;有些植物根就是茎,茎也就是根):
(1)凡是茎,都有节,不管是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或鳞茎……,在它们上面都可以找到节。
(2)凡是茎,都长叶。
(3)茎上能开花。
植物叶子真奇妙
1科学细节:
(1)棕榈(lǘ,二声)树
(2)叶绿素是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光合作用是通过合成一些有机化合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叶绿素从光中吸收能量,然后能量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
2活动建议:
(1)课本在介绍叶子特征时,使用了“锯齿”等词语,这些词语对于幼儿来说相对陌生。为了让幼儿能够了解这样的形容,可以通过出示锯齿图片和芦荟图片作对比,引导幼儿把锯齿和叶子联系起来。
(2)教师可以创编故事来让幼儿认识光合作用。比如从前有三位魔法师,它们分别是叶绿素姐姐、小水滴妹妹和二氧化碳哥哥。它们三位是好朋友。其中叶绿素姐姐住在叶子上面,小水滴妹妹住在叶子的下面--根部。三位好友约好在叶子上面变魔术。早上,叶绿素姐姐睡醒后,和太阳公公打招呼,并且从太阳公公那里得到了能量。这时候,二氧化碳哥哥也来到叶绿素姐姐家,小水滴妹妹爬楼梯上到叶子上。魔法师都到齐了,开始变魔术。它们变出了什么呢?变出了养分,养分可以让叶子变得越来越绿,越来越大。
花草妙用多
科学细节:
1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又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黄素可作分析化学试剂。
2夏枯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茎,节上生须根。茎高达30厘米,基部多分枝,浅紫色。花萼钟形,花丝略扁平,花柱纤细,先端裂片钻形,外弯。花盘近平顶。小坚果黄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夏枯草适应性强,整个生长过程中很少有病虫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
植物在喝水
做实验看时间
中班下3《动物大世界》
动物王国
科学细节:
1、成年青蛙皮肤呼吸原理:青蛙的皮肤湿润,密布毛细血管,具有单方向的选择透性,因此它可以靠皮肤直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2、海牛“水中除草机”之称的由来:海牛的食量很大,每天能吃水草相当体重的5%一10%。肠子长达30米,是典型的草食动物。它吃草像卷地毯一般,一片一片地吃过去,誉有“水中除草机”之称。
3、书本中列举的狗、猪、牛都是哺乳动物;海龟、鳄鱼、鸡、蜗牛、青蛙和蝴蝶都是卵生动物。
动物会说话
活动建议:
1、可以进行动作演示,让幼儿熟悉动物说话的方式。例如两手交叉,其中一手捏着鼻尖,一手往前升扮作大象,并让幼儿两两一组,相互握手表示大象卷鼻子。
2、进行游戏来巩固所学内容:
(1)动物模仿。播放音乐,当音乐一停,老师出示不同动物图片,让幼儿快速做出该动物说话的动作。
(2)教师扮演动物,让幼儿抢答扮演的是什么动物。
中班下4《奇妙的声音》
声音的秘密
活动建议:
1、准备好所有跟课程相关的教具
2、跟幼儿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建议:表格线条)
3、结合生活实际,探究更多的声音
4、形式:集体—小组—个别—集体
5、结合区域进行延伸活动。
快乐传声筒
活动建议:
1、如果选择毛线太细,可以在毛线两端绑好胶带固定住。
2、制作完成传声筒后,可以上网找《打电话》儿歌,运用传声筒,与幼儿一起进行歌曲表演。
声音的高低
科学细节:
课本上的原理:对着塑料瓶口吹,引起塑料瓶里空气振动。水越加越多的时候,塑料瓶里的空气越来越少,振动越来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来越高。
原理的详尽解析:当瓶里水越加越多时,相应的瓶里空气越来越少,则空气从水面到瓶口的路程变短了,空气从水面到瓶口的次数变多,即振动频率变快。又因为频率决定音调,物体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所以当瓶里空气变少,音调就变高。
人体的声音
活动建议:
让幼儿了解身体各个部位能发出声音的基础上,可以围绕人体声音来由、如何令人体声音发生变化等科学内容让幼儿知会。例如打喷嚏需用纸巾、手帕捂住口鼻,或者是对着胳膊打。教育幼儿打喷嚏时,用手捂一下,以防止口沫四溅而将病菌向四周传播。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喷出的口水沫会附在手上,因此大量病菌残留在手上。也因此需要勤洗手。再比如科普打呼噜及长期打呼噜的危害。打呼噜常见人群有:胖人、咽喉部肌肉松弛的人、嗓子发炎的人。打呼噜会影响他人睡眠;长期打鼾者或是打鼾严重的人往往都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睡眠的全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血中氧气减少。也就是说整夜吸进去的氧气比正常人来得少,时间久后,会影响记忆力。
动物的声音
科学细节:
1、人耳听觉范围:20Hz-Hz。超声波:频率高于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蝙蝠、海豚等可发出)。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可发出)。
2、大象的能发出10Hz左右的声波,即次声波。大象之间的交流通常就是次声波,是人听不到的。
3、动画视频网址(响尾蛇发声的作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