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正是低温烧烫伤高发季节。各式各样的御寒方式中,如果使用不当,就会有烧烫伤的危险。
01
寒冷冬季
有种烫伤来得“静悄悄”
“暖宝宝”大家都不陌生
它甚至还被称为“御寒神器”
但您发现没有
当从身上撕下不再发热的暖宝宝时
贴敷处的皮肤可能悄悄起了变化
轻则有些红肿,重则冒出水泡
甚至还会撕掉一层皮,一碰就疼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发生了低温烫伤”
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烧伤整形科医生刘伟解释说,
很多因“暖宝宝”造成烧烫伤的患者
究其原因是其使用方法不当
“暖宝宝”不应直接贴于皮肤上
而且不要在晚上睡觉时使用
因为发热贴最高温度可达60℃
可持续12小时~20小时均匀放热
这就有点像“温水煮青蛙“”
刚开始,可能并没有引起明显痛觉
反而还觉得温度很舒适
但热力却在持续向皮肤渗透
当患者睡着了
低温烫伤就这样悄悄发生了
而未被察觉
02
专家表示,低温烫伤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等现象,但此时皮肤深部可能已经受到损伤。“如果处理不当,还会使伤害进一步加重。”不过,尽管知道了低温烫伤的危害,我们还是难敌寒风的凛冽,刘伟特别介绍了一些取暖“小技巧”。
取暖小技巧
暖宝宝勿直接接触皮肤
首先是暖宝宝。“暖宝宝不要直接接触皮肤,贴的时候最好隔着衣服,家长还可以提醒孩子,不时给暖宝宝‘换个地儿’,以免同一部位的皮肤被过高温度持续渗透。”
热水袋勿装太满,温度勿太高
对于更为传统的热水袋,一是要注意水量别太满,二是温度别过高。刘伟表示,“临床上,我们接诊过因为睡觉时把热水袋直接放进被窝暖脚,结果一夜过后,脚被烫伤的患者。”他表示,大家可以在热水袋外面包裹一条毛巾来隔热,或是将它放在被子和毯子中间,不要直接接触孩子皮肤。“当然,更稳妥的办法是提前把暖水袋放进被窝取暖,睡觉前就拿出来,这样还能避免因热水袋未塞紧,热水流出导致烫伤的情况。”
电热毯温度勿过高
对于没有暖气或不习惯开空调的家庭,电热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家提醒:“电热毯的温度不要设置得过高,使用时间也要注意,最好在入睡前关闭电源。”
撰文:王千惠编辑:赵星月、龙利群(实习)审核:汪萌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科普聚光灯
冬季呼吸道疾病(流感、肺炎、雾化吸入)
教育部年度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综述
“星标我”,精彩不错过
▼
欢迎订阅《学生健康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
健康报社主办
邮发代号1-24
订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