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山东邹城1岁半男童误将火碱当白糖吃下。奶奶听到哭声后跑出去一看,小孙子整个口腔已发黑,慌乱中的奶奶赶紧用水给孩子清洗,结果火碱流到肚子上、腿上、生殖器上,反而加重了伤情。随后孩子被送医,经过20多天的治疗,孩子的生命体征平稳了,但是否还有其它器官受损,还不得而知。
看到这大家肯定都是有点懵的,火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火碱学名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为什么孩子的家里会有这种东西?原来孩子的父母之前是做的早餐生意,火碱是用来清洗抹布的。早餐生意早就不做了,但火碱还没处理掉,万万没想到就伤害到了家中的小孩。
误服强酸、强碱等有毒液体导致孩子消化道损伤,甚至丧命的例子并不少见。
四川一个3岁的孩子喝了装在饮料瓶里的高浓度盐酸,检查发现,孩子的整个食道壁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损伤,胃部也被强酸灼伤,溃疡面积很大,颜色都发黑了,情况不容乐观。
福州2岁女童误将强碱清洁剂当成奶粉吃,虽然仅吃了一点,嘴唇却立即灼伤。家人见状后,手忙脚乱对她灌水,忙乱中,又将清洁剂洒落在她身上,导致女童的皮肤也受到灼伤。
成都一3岁的女童因误食强碱导致咽喉和食管严重烧伤,一直靠着胃部灌流食艰难生存。
类似的真实事件还有很多。儿童处于心智发展初期,无人照看时很容易发生意外。孩子误食类似火碱这样的腐蚀物时,大人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遇到孩子误服强酸、强碱等有腐蚀性的液体时,切忌不要给孩子催吐,因为这些液体从入口到达胃部,已经对整个消化道造成了损伤,如果这时候马上催吐,这些腐蚀性液体从胃部再次经过消化道,会对器官造成二次损伤。
如果误喝洁厕灵等强碱物,立即让孩子服用食醋,柠檬汁、橘子汁等弱化碱性。误喝浓盐酸消毒液等强酸物,应立即给孩子服用苏打水、肥皂水,生蛋清,以中和酸性物质。若误喝碘酒或来苏水等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的药物,立即口服稠米汤或面糊等含淀粉的液体,减轻对胃粘膜的损伤。
家庭基本处理完之后,医院就诊,以免耽搁时间让病情加重。医院时,最好带上孩子所误服的有毒物或呕吐物。
孩子因误食清洁剂等家用物品而中毒的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家长一定要看好孩子,加强监管,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清洁剂等家用产品,尽可能不要更换包装,并放置在孩子触及不到的位置,避免发生误服。
专家提醒
误食中毒,别急着喂水!
专家称,孩子误食中毒后,首先不要轻易催吐,因为孩子太小,一旦家长催吐,孩子容易倒吸呕吐物导致窒息;第二,如果发生抽搐呕吐,要将孩子的头部侧放,避免倒吸呕吐物;第三,一旦孩子误食毒物,要保持呼吸通畅,不要喂食或喂水,应赶紧送医。因为强酸强碱在溶于水后会释放大量热量,尤其是这种高腐蚀性的强碱,反而会加重灼伤,累积面积也会更大,无疑是雪上加霜。
强烈呼吁,所有的家庭,你们家里购买的,没有用完的有毒、腐蚀性化学品,绝对不可以放在盛放食品的容器内,而且必须明确标示有毒有害的文字和图片,还要放在小孩和老人无法接触的地方,最好是能够加锁存放!孩子年龄在1岁以上,5岁以下,他们会走路,好奇心强,喜欢用嘴巴探索世界,常常一瞬间就把能拿到手的东西放进嘴里。农村患儿多于城市患儿,主要跟家庭看护孩子不严,药品放置随意有关。
家中的清洁剂、药物要放好,盖子盖紧,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药物不能和饮料或零食放在一起,最好放在固定的药箱里,并且锁起来;家中的灭蟑药、灭鼠药等有毒的药物更要放好,不让孩子有机会接触。
当误服发生时,很多家长由于缺少常识,进行了不正当救治,导致情况更加严重。事实上,误服药品种类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比如,误服强酸强碱时,家长应给孩子喝大量的牛奶或鸡蛋清,这样有利于发生蛋白反应,从而消耗掉部分强酸强碱。误服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时,例如降压药、镇静药,在家长发现时要及时催吐,比如刺激孩子咽部,呕吐排出药物,医院。当孩子出现抽搐、昏迷时不要催吐,以免发生窒息。
误服强碱,就喝醋,误服强酸,就喝石灰水’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酸碱中和时也会释放热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