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在春季发作
较多的原因之一是气候变化,
那么冬去春来如何预防哮喘?
和温小卫一起
来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嘉宾:张海邻
温州医科医院儿内学系副主任、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肺间质性疾病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儿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儿科专业组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妇幼健康协会儿童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温州市抗痨协会常务理事,温州市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入选浙江省“人才工程”和温州市“人才工程”。
专业特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结核病的诊治和预防。
截至目前,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WHO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是世界第二大的致死和致残疾病。人们应该重视哮喘防治,等到出现不可逆的气道狭窄,气道重塑,就为时已晚。
高发人群多数哮喘患者有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食物药物过敏史,直系亲属有哮喘病史的。
专业一点讲:反复喘息的儿童,也就是一年≥4次的,有3项主要危险因素,3项次要危险因素供判定。其中只要满足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者2项次要危险因素,就表示高风险进展为哮喘。
·主要危险因素:1.父母有哮喘病史;
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次要危险因素:1.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
3.与感冒无关的喘息。
典型症状大孩子也就是≥6岁的孩子症状更加典型,就是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大笑,哭闹)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严重的会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端坐呼吸、语言不连贯,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心肺功能不全。
确诊儿童诊断支气管哮喘是分年龄的。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一般适用于大于6岁的)有5点诊断标准:
1看症状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大笑,哭闹)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看体征发作时双肺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看治疗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或自行缓解;
4排除其他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
5不典型的还要做检查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无明显喘息或哮鳴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看FEV1有没有达到预计值的70%选择)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a、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压力定量气雾剂-ug)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
b、抗炎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改善。
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白三烯药物治疗4-8周,FEV1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每日变异率≥13%。(连续监测2周,每日测两次)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
儿童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对于6岁以及6岁以上的患儿必要时根据肺通气功能辅助诊断,6岁以下诊断强调抗哮喘治疗的有效性。
6岁以内喘息儿童如果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时高度提示哮喘诊断:
1.多于每月一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2.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3.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4.喘息症状持续到3岁以后
5.抗哮喘治疗有效,但是停药后又复发。
治疗哮喘分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相应的期内有相应的严重程度分级,控制水平分级。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年龄可能有不同的治疗。也就是说,治疗是分阶梯的。所以要按照哮喘门诊专科病历按时规律随访评估,严格遵医嘱正确治疗。
哮喘是有停药指征的,要遵医嘱停药。如使用二级治疗方案患儿的哮喘能维持控制,并且6个月一1年内无症状反复,可考虑停药。有相当比例的6岁哮喘患儿的症状会自然缓解,因此对此年龄儿童的控制治疗方案,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经过3~6个月的控制治疗后病情稳定,可以考虑停药观察,但是要重视停药后的管理和随访。
AIT(免疫治疗)适用于症状持续、采取变应原避免措施和控制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症状的轻、中度哮喘或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AIT治疗疗程3—5年,可改善哮喘症状、减少缓解药物应用需求、降低ICS的每日需用剂量、减少急性哮喘发作。在疾病过程的早期开始治疗可能改变其长期病程,预防新增致敏变应原。
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比成人好,70-80%年长儿症状不再反复,但是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30-60%患儿可完全治愈。停药后还是有可能会复发的,如果出现哮喘症状复发,应根据症状发作的强度和频度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误区1.喘的时候才吃药,不喘不吃药。
2.雾化副作用大
3.ICS(吸入糖皮质激素)明显影响身高
4.不治疗长大后自己会好的
预防脱离过敏环境,避免着凉感染,避免理化刺激,避免过度运动。部分哮喘与肥胖有关,注意控制体重。在患儿出现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时早期,及时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物等进行强化治疗,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来源:主播建芳、温州医科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