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们已经连续两个月不敢好好睡觉了,哪怕休息在家,他们也总提着分精神,一晚上盯着手机不敢早睡,睡觉时铃声开到最大……
是什么让医生如此紧张?
原来,自打进入了秋冬季,气道异物的小患者就多了起来。
昨天,记者从浙大儿院了解到,近一个月,光是气道异物手术,耳鼻喉科就做了50多例,最多的一天连轴做了8例,夜里急诊五六例也是常事。
网络图
“过去的一个月里,我的一个同事因为几台急诊手术需要同时进行而人手不够,医院。大家早就已经习惯做好随时被传唤的准备了。”耳鼻喉科主治医生严杨艳说。
被取出的异物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昨天早上9点半,严杨艳一脸倦色坐在病区办公室。
从前天白天起,仅她一个人就做了台异物取出手术,此外还有5台平诊手术。
前天白天手术结束后,夜里她还负责值班。直到昨天早上查完房交接完工作,严杨艳才顾得上喘口气。这个年轻的女医生已经连轴工作超过2小时了。
严杨艳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大号收纳箱,里面满满装着这一两年来耳鼻喉科手术取出的各类异物,甚至已经冒出一个小山丘。
她统计了一下年气道异物的数据:“00多例将近例吧,如果还算上鼻腔内的、耳朵里的异物,差不多要六七百例。”
记者翻看了一下这些被装进标本袋里的异物,坚果、花生、瓜子、笔帽、鸡鸭骨头、塑料球、虾壳,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标本袋里的异物严杨艳告诉记者,气道异物吸入这类事件,夏天偶有发生,而到了冬天坚果上市,病例也就有了显著增多。
巧合的是,严杨艳前天做的台气道异物手术的小患者全都是年龄在1个月的幼儿,取出的物体全部都是花生。
“已经再三说不要给幼儿喂食坚果类、果冻、葡萄之类的食物,有些家长还是没有这方面意识。”严杨艳很是无奈,
“岁以下孩子最好别吃坚果类食物,孩子活动量大,哭笑打闹顽皮比较频繁,有的家长喜欢在喂食的同时逗玩孩子,孩子一哭一笑,食物就有可能进入气道。”
不要再用错误的急救方法就在前两天,一则《用错急救方法,母亲眼看6岁儿子因一粒花生米窒息而亡》的新闻刷边了整个网络。
当天,小区监控录像拍下了母亲紧急带孩子送医的过程,母亲抱着已经昏迷的孩子跑进电梯,
在电梯下降的过程中,她双手牢牢抓住孩子的双脚,不停抖动,甚至将孩子倒扛在肩膀上,不断用手拍打孩子背部,但孩子始终没有反应。
医院后,孩子的心跳和呼吸都已经停止,尽管经过近1个小时的抢救,孩子的生命依旧没有被挽回。
令人难过的是,医生指出,在整个送医过程中,孩子母亲使用的急救方法是错误的。
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气道异物吸入时是首选方法。在时报以往的健康新闻报道中,也常常提及这一急救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
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要知道海姆立克急救法怎么用如果是3岁以上的孩子或者成人被卡救护者可站在其身后,用双臂围绕其腰部,并以一手握拳,用拳头的拇指顶在患者上腹部剑突处,
另一只手握住握拳的手,向后向上做猛烈挤压,挤压动作要快速,压后随即放松;
如患者处于卧位,让其仰卧,救护者两腿分开跪在患者大腿外侧地面上,双手掌叠放在患者上腹部,向下向前作快速挤压。
对于3岁以内的宝宝救护人员可以把宝宝倒立抱起来,一只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用手捏住孩子颧骨,让其脸朝下的趴在救护人膝盖上。
另一只手拍打其背上拍5-6次,如果异物已经吐出来,就可以停止重复这个动作。
“海姆立刻急救法最好在孩子异物呛入后,呼吸困难情况不好时用;如果孩子呛入后情况平稳,则不建议使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严杨艳谈到,孩子往往在异物呛入时会发生剧烈的咳嗽,脸咳的通红,唇色发绀。
但如果这阵剧烈咳嗽很快平缓了,证明异物有可能被咳出或者进入到了支气管,这时候就不建议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医院进行检查,
因为再度冲击有可能挪动支气管中异物的位置,一旦异物移动到主气管,情况会更糟。
来源:时报记者纪含羽通讯员王雪飞
编辑:菜菜
转载须申请授权并注明出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