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杭州入伏,“喜提”高温
但很多人不知道
其实三伏天
有个霸气的英文名字
——dogdaysofsummer
(直译为“夏天狗狗的日子”)
完美地契合了
我们“热成狗”的抱怨
持续的高温天气
加之夏天衣服穿得少
皮肤外露多
一旦和热源接触
就很容易造成
皮肤烧伤或者烫伤
因此夏季往往是
此类意外伤害的高发期
开水烫伤的人数最多
记者了解到,最近省儿保暑期烧伤烫伤人数增多。7月以来,浙大儿院每周都会接诊近70例被烧伤、烫伤的小患者,严重住院的有20多例;数量比上个月翻了一倍多。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被开水烫伤的,3岁的玲玲上周在家洗澡时不小心坐进了滚烫的热水里,造成全身40%烫伤,在icu抢救了两天才脱离危险。
5月25日,杭州也曾发生了一起相似的儿童烫伤案件,4岁的墨墨(化名)一屁股坐进了滚烫的开水桶里,全身65%以上大面积烫伤,被紧急医院。
▲正在接受治疗的墨墨
当孩子发生烫伤事件时几秒钟的瞬间,
家长的一个选择,孩子的一个动作,
或许能改变一生。
儿子被热水烫伤
妈妈一个动作被医生点赞
小刚17个月,大眼睛、胖乎乎。上周六晚上9点,小刚妈妈给儿子洗澡。
“怕孩子一屁股坐进热水里,所以我给孩子兑洗澡水,都是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兑好水温,再给孩子洗。”小刚妈妈说。
在放好热水,妈妈转头丢弃刚刚尿不湿的那几秒,小刚一把抓过妈妈兑热水的花洒。
“真的是只是几秒钟,我就听见哇一声!”小刚妈妈两眼泪汪汪回忆道,“我现在都记得那声惨叫!”小刚扔开花洒,花洒弹到了脸上,瞬间就是火红一片。
“我们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热水温度达到℃,刚刚放过热水的花洒滚烫的。”小刚妈妈说,看着儿子的惨样,家里顿时慌了神。
“家里长辈都说,医院!但我看到以前媒体写过,万一烫伤,要先用冷水冲烫伤处。”小刚妈妈说。
所以,小刚妈妈力排众议,用凉水给儿子冲了半个小时,医院。
医院时,浙大儿院急诊接诊医生一看伤口处理,就夸小刚妈妈做得对,“医生说,这样可以降低烫伤皮肤表面的温度,中和余热,减轻孩子痛苦疼痛。”
经诊断,小刚为二度烫伤,周一进行了手术。
今天记者在病房看到小刚,小刚伤口都被纱布包裹着,正甜甜睡着。小刚妈妈说:“孩子还挺乖的,没怎么哭。
下面就要敲黑板划重点啦!
烫伤之后该怎么办?
怎么处理才合适呢?
专业人士告诉你!
1、发生烫伤时,切记不要按照老经验,使用油、牙膏、酱油等涂抹伤口,这些“土方法”很有可能会造成伤口细菌感染,甚至加重伤情。
2、没有水泡的情况下,立即用清水冲洗或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30分钟左右,以冷却伤处,减轻热力的损伤程度,可使创面血管收缩,减少水泡形成。
3、水泡小的话,一般不要弄破,等待它自己吸收消散,水泡较大的话,到医院处理,以免影响创面修复,增加感染机会。
4、烧伤部位如果被衣物覆盖,先别急着脱衣服,因为衣服(特别是化纤类)在烧着后容易粘连着皮肤,一旦用力,会连带皮肤撕下来。应立即往衣服上浇冷水,待局部温度下降后,再轻轻脱去或用剪刀纵向剪开。
5、烫伤如果严重,医院救医,而不是擅自使用来历不明的草药涂敷创伤面,免得感染和影响医生观察伤情。
烫伤程度
一度烫伤,最轻的烫伤,只损害皮肤表层,有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疼痛明显。
二度烫伤,中度烫伤,不但损害表皮,而且也伤及皮肤中层,有水泡,疼痛明显。
三度烫伤,最严重的烫伤,皮下、脂肪、肌肉都受到损伤,呈灰或红褐色,甚至会变黑变焦,此时由于神经受到损伤,反而可能不觉疼痛。
暑期衣服穿的单薄,孩子在家活动频率也相对高一些,像保温杯、热水壶、花洒等物品,要尽量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温馨提示
烫伤后:
1、不要吃发物,比如牛羊肉,家禽
2、不要吃辛辣食物,忌口姜蒜,蒜是串皮的,会留疤
3、可以吃些高蛋白的(除了以上几种外),帮助皮肤新生组织快速重建。
4、多吃蔬菜
此外,暑假除突发的烫伤
还有电击带来的突发伤害!
因电击受伤
暑期除突发的烫伤,还有因触摸电瓶产生的意外伤害!虽然接诊数量不多,但病情更严重。
处理方法不当,导致伤情更重
其中还有因为家长疏忽,烫伤后没有正确处理,从而引发的伤情再次加重。
3月15日,因为一杯热开水,18个月的宝宝被烫伤,情急之下,家人用了“土方法”——他们把土和蚯蚓体液涂抹在烫伤部位。然而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减轻烫伤问题,还可能会引起感染。也正是因为家人的“土方法”使得清创进行得更加艰难。
暑假
本应该是孩子们
最快乐的时光
千万不要让意外伤害
成为无法挽回的伤痛
来源:杭州综合频道、杭州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叶璐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