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宝宝手指烧伤
小孩子手烧伤
烧伤烧伤医院
小孩烧伤用药
感染烧伤膏
小儿轻度烧伤

安全是快乐的前提,六一儿童节送你一本安全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425691882285194&wfr=spider&for=pc

夏天来了

这是孩子们快乐的季节

也是少儿安全事故高发期

你知道吗

美丽的喷泉可能成为儿童“杀手”

清清的河水下面可能暗藏杀机

独自把宝宝留在车内导致悲剧频发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是社会的共同义务

别把喷泉池当戏水池

  随着天气转热,各大公园、商场、广场等处的露天喷泉陆续投入使用,然而对于贪玩的小朋友来说,释放清凉的喷泉却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近日,福建3名儿童在喷泉水池旁玩耍时疑似触电不幸身亡,引发多方   喷泉水易变成细菌滋生温床

  住建部曾发布公告,批准《喷泉水景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该标准自年10月1日起实施。根据上述标准要求,喷泉的喷头应该隐藏安装,其水流轨迹上不应有障碍物。在部分水域设置喷泉时,需要在水体周边设置提醒标牌。《喷泉水景工程技术规程》明确要求,应采取抑制水体中菌类生长、防止水体藻类滋生的措施。

  业内人士分析,多数喷水景观池内的水为循环使用,为了防止水体藻类滋生,会添加除藻剂,但由于喷泉水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喷泉池中的水很容易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

  喷泉戏水存“五大风险”

  看似轻松休闲且安全无公害的喷泉,潜在的安全风险却不容忽视。根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玩喷泉引发的伤人和电击事件屡有发生。消防部门提醒,在喷泉池中戏水应谨防以下“五大风险”。

  风险一:漏电保护出问题易电人。国产喷泉设备使用年限一般为6到10年,同时需要定期检修。由于维护与更换都需要成本,使得不少喷泉都处于“有人建没人管”的状态,渐渐年久失修。喷泉是水与电的结合,一旦电线的防水与漏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电击事件一触即发。

  风险二:容易引发过敏或传染。喷泉用水一般属于景观水,来自水池内的水源,包括经过处理的污水、雨水。喷泉水长期暴露于户外并循环使用,难免滋生细菌,卫生程度远不及自来水干净,孩子的皮肤娇嫩,接触不干净的水很容易引发皮肤疾病。如果孩子身上有伤口存在,就更容易发炎或感染。

  风险三:瞬间加压的威力伤人。喷泉靠电机的高压形成水柱,水柱冲击的力度之大超出人们所料。一个直径5厘米的喷泉口,在开启不到3秒时间里,喷出的水柱可将体重50公斤的人轻松抬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走近不喷水的喷泉,很容易会被喷起的水压冲击,对孩子造成伤害。

  案例回顾:年8月14日晚,山东省昌邑市一名8岁的男孩在文化广场喷泉玩耍,被突然喷出的高压喷泉顶起后受伤,造成直肠破裂。医院相关人员介绍,孩子虽然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一直在发高烧,伤口还在化脓,大小便失禁。年8月,河南省一名18岁的女大学生和同学一起在喷泉广场戏水玩耍,下方水柱突然喷出,致其肠子被冲断。

  风险四:可能引发溺水事故。喷泉水池的水不深,不会轻易引发溺水事故,因而没有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其实,儿童一旦遇到摔倒和晕倒的情况,在喷泉池中也极易发生溺水事故。

  案例回顾: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西史赵小学一名8岁男生在郑州市国基路普罗旺世小区门口的喷泉池上玩耍,说了句“我不玩了”后往下方水中跳,结果跌入池水中溺亡。

  风险五:出水口缝隙易卡手指。当喷泉出水口的直径与小孩手指的直径差不多时,就有可能发生“卡手”的危险。

  案例回顾:年,山西省永济市一名家长带孩子在广场玩耍时,孩子贪玩将手指伸入喷泉的出水口,不料被卡无法拔出。最后救援人员只能将钢板整体撬出,再尝试用多种工具切割,历时1小时将孩子的手指与钢板分离。

  为防止喷泉引发意外事件,消防部门提示,物业部门应排除隐患定期检修,并做护栏等物理阻隔,同时张贴“当心触电”等安全提示标志;为了安全,家长不要带孩子去喷泉池玩水,触碰到喷泉产生刺疼、麻木等感觉时,一定要尽快脱离池水,以免遭受电击;得知孩子在喷泉戏水后,应立即给孩子洗个澡。

儿童防溺水安全手册

  进入夏季以后,少儿溺水的悲剧都会在全国各地上演。全国各地发生的溺水事故呈现出“五多”特点:事故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多、中小学生发生事故多、男同学发生事故多。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8万名1至17岁儿童因伤害死亡,而6至9月份是意外溺水事故的高发季节。一些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和救护知识缺乏,是溺水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紧急部署防范学生溺水工作。《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预防溺水有关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安全责任,结合当地水文、水情特点,做好安全教育、联防联控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有效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遇到儿童溺水怎么办?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家长老师一起学习,教给孩子!

  如何预防溺水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以下8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溺水防护8要点: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辨别溺水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辨别溺水: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2.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至60秒之后下沉。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5.溺水者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溺水自救方法

  为了防止溺水事故发生,消防部门在此提醒,家长们应不断地提高认识,加强对孩子的监管,要教育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学校在假期前应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溺水原因,提醒学生加强防范,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溺水,不熟悉水性者可在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并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此时便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了,呼吸时应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会游泳者,如果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要保持镇静,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缓解痉挛,同时呼救寻求帮助。

  如何营救落水者

  会游泳不等于会救人。即使水性很好,一旦发现有人落水,也不能盲目下水救援。溺水时,溺水者往往惊慌失措,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在情急之下难免会把施救者当成救命稻草而死命抓住,使施救者无法脱身。很多青少年尤其是男生缺乏施救技能,看到同伴出现险情,会直接跳下去救人,殊不知,在水中挣扎的人往往蛮力很大,救不了别人反而搭了自己性命。在靠近溺水者并进行施救时,必须掌握正确的施救姿势,那就是从溺水者的背后靠近,一手从其前胸伸入对侧腋下,将其头紧紧夹在自己的胸前,另一只手划水,仰泳将其拖向岸边。万一被溺水者死死抓住,施救者可以憋气向下沉,这样溺水者就会出于本能向上挣扎松手;如果被从后抱住,施救者可以向外掰开溺水者的手指;如果被锁住颈部,就立即将下颚收紧;如果从前方被抱紧,则要先将身子向上伸,然后向下蹲,同时双臂向上用力挣脱。

别把宝宝留在车内

  每到夏季,各地都有儿童因为滞留在车内而死亡的事故发生。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只是短暂的离开,让孩子短时间待在宁静舒适的车内,并不会造成伤害。大量事实证明,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待在车里。夏季车内温度高,很容易造成宝宝中暑,严重时有可能引起窒息,孩子独自在车内,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家长应该打起%的注意力!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阳光直射下,密闭车厢内的温度可在一小时内上升约20摄氏度,因此即便车内最初温度是26摄氏度,一小时后也会超过40摄氏度。

  高温下,宝宝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发,从而引起中暑、脱水性休克,以及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导致生命危险;因为密闭狭小的空间里,如果得不到新鲜空气的补充,车内的氧气会逐渐减少,宝宝容易出现缺氧现象。一旦缺氧,身体的很多机能都会变缓慢甚至是停止,如果时间一长,孩子甚至会因窒息而死亡;独自留宝宝在车内,宝宝长时间看不到爸爸妈妈会哭闹,尽然产生恐惧心理,这对宝宝的成长并没有益处。

  驱车带娃出行时,请注意:1、爸爸妈妈下车时一定要检查,宝宝是否还留在车上;2、千万不要把宝宝独自留在车里。不得不让宝宝留在车里的时候,也要给车窗开一条缝隙,而且滞留时间也不要超过半小时;3、如果可以,请给适龄宝宝佩通讯工具,不小心被滞留车内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与家长手机进行联系;4、请勿让宝宝随意在车内玩耍,避免不小心按下车锁将自己锁在车内。

  请教会宝宝这样自救:1、教宝宝学会自己打开车门;2、如果不会开车门,请教会宝宝大声喊救或者按喇叭或车灯;3、如果出门佩戴有儿童智能手表或者手机,请教会宝宝拨打家长电话求救;如果路人发现有宝宝被锁车内,请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将宝宝解救出来,或者及时联系孩子父母。

  请家长们警醒起来,不要单独滞留宝宝在车上,危险!

这些易造成烧伤烫伤

  烫伤、烧伤……酷暑来袭,小孩子被烫伤的意外也频频发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家长没有防范意识,造成身边热源烧烫伤孩子。小孩子本来就皮肤娇嫩,自我保护意识差,家长一个不留神就可能会有严重后果!家长们警惕了,这些东西,要让孩子远离!

  露天娱乐器材???

  室外金属滑梯在阳光暴晒下,温度急剧上升。在夏季,金属制成的攀爬架、滑梯以及健身器材都容易造成皮肤烫伤。塑料健身器材的“火热程度”,真心不输于金属。据有关部门检测,正午12时塑料滑梯的表面温度就达到了63.7摄氏度。甚至随处可见的石凳,暴晒后温度可达到41摄氏度,不要随意坐。

  汽车排气管???

  现在小区里最多就是私家车,有些刚刚从外面开回来的汽车,或是在车位上等人没有熄火的汽车,排气管散发着热气。孩子好动,玩耍时很容易把手扶到排气管上,被滚烫的排气管烫伤。

  露天的公共设施???

  金属垃圾桶、铁艺围栏,在暴晒后也很高。还有一些非LED的长明灯,比如公园地灯,在长时间发光后温度会非常高。

来源:中国警察网

更多警事介绍

全省第一!给惠州公安打CALL!

群众报警称遇到“拐卖儿童”,真相却是......

惠阳惊现“飞脚踹车哥”,任性后被拘留!

有一种后悔叫做当初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shanga.com/xeqdss/16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