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一岁,是一个宝宝一生中变化最大的时光,爸爸妈妈眼见着懵懂软弱的宝宝,一步步学会爬、学会翻身、学会爬行,甚至学会走路,大概都会感叹造物的神奇吧。除了发展各项能力,宝宝的脚掌、身高和体重也都飞快的变化着。然而,这些改变远不及婴儿大脑中的变化令人惊奇!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大脑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未来应付复杂的学习做准备。但聪明与否并不是天生,从某种角度说,聪明是大脑先天硬件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和婴儿的每一次互动,都在影响着宝宝的大脑本身。
0-1岁孩子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在生命的最初,宝宝的大脑中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呢?从医院把锵宝带回家,他除了吃就是睡,仅仅两天后,他开始探索周边的环境,盯着婴儿床上的挂件发呆。一个月之后,他就开始趴着观察这个房间了。
首先,在生命的第一年中,孩子的大脑重量会接近成人的一半
我们知道,在妈妈肚子里宝宝的大脑已经开始发育,出生时基本的结构都已经具备,但是新生儿的大脑只有-g,在这一年之内,胶质细胞不断增长。大脑的重量翻了三倍,接近成人的一半。这也意味着婴儿有了足够"硬件"实力进行更复杂的智力活动。
其次,大部分的神经元连接会建立
在《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中作者感叹:孩子的大脑发育,简直是个疯狂的过程。
重量增加比较直观,对比锵宝一个月和一岁的照片,明显能感到脑袋大了一圈。但是比这个还令人震惊的是宝宝大脑内部的变化,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在妈妈的肚子里,胎儿能够接受到的刺激很少,因此神经元的连接大部分是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发生的,2岁孩子的神经元突触会达到成年人的2倍。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也是宝宝学习能力最高的一段时间。
最后,大脑的情绪功能正在形成
和神经元疯狂连接一起进行的,是大脑皮层的增大。一项对婴儿大脑的观测发现,随着大脑容量的增加,0-1岁婴儿的大脑皮层也会随之扩张80%,而其中前额叶皮质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情绪发展非常重要。
照顾孩子的第一年,我们肉眼可见的发现他们从最初的只会用哭表达各种情绪,变成了会哭、会笑、会生气、好奇的小宝宝。而情绪功能也是影响智力的重要因素。
宝宝大脑发展需要三种动力了解了第一年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多关键后,爸爸妈妈很定会想,那我们该做点什么为孩子的大脑发展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呢?认知心理学家们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而如果把宝宝的大脑想象成一台高配的计算机,可能理解起来就没那么困难了。
1、充足的营养
大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想要"扩容"自然离不开各种营养。对于1岁之前的宝宝大脑而言,母乳是最为珍贵的营养来源。母乳中的一些成分,对于婴儿神经脑发育至关重要,比如牛磺酸、Ω-3脂肪酸。因此美国儿科学会一再建议妈妈:至少在宝宝出生前6个月内保持母乳喂养。
2、内在安全感
对于我们这些爸爸妈妈来说,提起大脑发展,最关心的当然是让孩子更聪明,更能胜任日后各科的学习,成为社会精英。但是大脑有自己的规则,它最关心的可不是什么数学成绩,而是生存。
仔细观察婴儿的行为,你就会发现这点。最初的设定,比如吮吸、哭泣都是为了更好的活下来。因此当宝宝的大脑觉得安全后,才能开启其他部分的发展。对于婴儿来说,安全感就是所有的需求得到回应。
3、外界的刺激
在一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经常和爸爸妈妈交流的孩子,比那些交流少的孩子智商高1.5倍。
如果说宝宝的大脑是高配计算机,通过外部刺激和交流不断增加的神经元连接,就像是给这台电脑装上各种软件。软件装的越多,宝宝就越聪明。黑白卡、触摸球、多多接触大自然都是帮助宝宝大脑发展的好方式。此外还要特别提到爸爸妈妈的语言,婴儿对人的兴趣远大于物体,多和宝宝说话效果更好。锵宝月子里,只要我在说话,他就会聚精会神的听着。奶奶爷爷看了还笑着说:"好像他真的能听得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