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条荒诞新闻上了热搜,着实让人胆战心惊,感到非常痛心和遗憾!
一名9岁的小女孩儿,不小心被防盗门夹伤了手,奶奶用花椒面为孙女止血,最后孙女伤口感染,被迫截肢。
据孩子的父亲阐述,他们家防盗门众,被风一吹,孩子来不及躲避,手指便被夹了。
奶奶慌忙中采取“土办法”,用花椒面撒在伤口处止血。虽然血止住了,但是花椒面造成伤口感染。
用花椒面撒在伤口处止血。虽然血止住了,但是花椒面造成伤口感染。
原本只需在末端截肢,现在必须在手指中部进行截肢。
真是让人心痛!孩子的奶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无知竟然会影响孙女的一生。
孩子的父亲说到:孩子现在还小,不知道,但长大了肯定会有阴影的。
这件事情也引起了网友们广泛吐槽,纷纷声称自己能够长大也是不容易。
有位网友不禁吐槽:老人家容易相信偏方,婆媳关系可能也因此而紧张。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快速止血?
第一,如果遇到擦伤,割伤,出血不太多的情况,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再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条、衣物条等,覆盖伤口并保持按压5-15分钟;若出血基本停止,就不用包扎,用碘伏消毒即可;若发现感染症状,如变红、肿胀、化脓、发烧等,及时就医。
第二,如果遇到出血较多,比如常见的四肢出血,就需要施压和包扎双管齐下:先将伤口处盖上纱布等压迫施压,再用止血带或绳子、布条等,捆扎在上臂或大腿处,阻断血流;如果还是大量出血,医院;
第三,如果在户外被树枝、石头等划伤时,伤口较小较浅,流血缓慢,可以直接用干净的手帕、衣服等压住伤口10分钟左右即可;
同样,如果大量出血,就要考虑通过包扎加压来止血:先用纱布、医用棉垫、衣服条覆盖住伤口,再用绳子、鞋带、藤条等条状物包扎,绳子不够长,藤条绑不了,可以用小树枝、铅笔等按顺时针方向铰紧,再打结固定,注意松紧适宜。
02
宁波一3岁男孩被开水烫伤,外婆用老家土方法给孩子胸口上撒盐,不料加重伤情,造成孩子3度烫伤。
烫伤3度是什么概念?
伤口上撒盐,你能想象到有多疼吗?成人都难以忍受,更别说小孩子了!
伤口一旦出现创伤,那么痛觉神经就会暴露出来。而盐,只会刺激神经末梢将痛感无限放大。
有人说,“盐可以杀菌消毒啊,医院都用盐水消毒伤口呢!”
医院用的是浓度仅为0.9%的生理盐水,而你用的却是食用盐。要知道食用盐中的钠离子浓度极高,它非但不能起到缓解病情、杀菌消毒的作用,反而会加重创面损伤,延长伤口痊愈时间,留下疤痕。
宝宝烫伤后应该怎么办?
冲:用冷自来水或普通肥皂水冲洗伤口,越早越好!除了有清洁作用,而且能够降低伤面温度。
脱:小心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但如果衣物粘到皮肤上,千万不要强行撕脱,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泡:烫伤部位浸泡在干净的冷水中或者冷水毛巾局部冷敷,可以减少疼痛和烧伤的程度。但切记避免用冰块直接接触到皮肤,虽然当时很爽,但可能进一步加重皮肤的损伤。
盖:局部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者棉质的干净布类覆盖。但没有必要使用酒精、碘伏、其他清洁剂消毒皮肤,更不要使用牙膏、蛋清、酱油等。
送: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03
每个孩子都是大人们的心头肉,我们总是想倾尽我们的一切,给予孩子最完整的爱,可很多时候我们却总在关键时候忽视科学育儿的重要性,盲目相信一些坑娃的“育儿土方法”,结果给孩子带来严重的伤害。
那么,到底还有哪些坑娃的“土办法”在我们身边频频出现呢?
异物卡喉拍背——窒息
如果孩子遇到异物卡喉,出现呼吸困难、呛咳甚至呼吸骤停,千万别拍背或者用手指伸入喉咙去取,这样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使异物更深进入呼吸道。
对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家长们的做法应该是:
1.屈膝跪坐地上;
2.抱起孩子,将孩子的脸朝下,使其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
3.单手用力在宝宝两肩胛骨之间拍背5次,再将婴儿翻正,在婴儿胸部正中,乳头连线下缘,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4.重复上述动作,用压力帮助孩子咳出堵塞气管的异物,一直做到东西吐出来为止。
流鼻血仰头——肺炎、窒息
如果孩子流鼻血,家长把孩子的头仰起不但不利于止血,还会使鼻血倒流至咽喉、食管、气管和胃,引起不适、恶心,流鼻血过多的患者还会把吞入的血液呕吐出来。
如果孩子不停地俯身和仰起头,更会增加鼻腔出血;另外,如果孩子出血量很大时,仰头还易把血呛入气管及肺内,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还会引起窒息。
而家长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1.坐下来,让孩子身体稍微前倾,引导孩子张开嘴巴,用嘴巴呼吸,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朝后脑勺方向挤压10分钟,最好让孩子感到一点点痛感。
2.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们可以放一个小冰袋在鼻梁上,这样可以达到迅速止血的效果。
3.如果孩子还流鼻血,可以稍微改变捏鼻的位置,直到止血为止。如果孩子血流不止,家长们应让孩子立即就医。
长期用母乳给孩子洗脸
很多家长认为母乳给孩子洗脸对孩子的皮肤好,但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害无利,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这些营养物质正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然而孩子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皮肤角质层非常薄、通透性强,这都为细菌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容易引起孩子的毛囊炎,甚至发生感染,严重的话还会发生败血症导致全身感染。
烧伤、烫伤涂抹牙膏等
日常中,孩子活泼乱跳,家长稍不注意,孩子就容易发生意外,特别是烫伤。如果孩子不小心烫伤或者是烧伤,家长们擅自在创面上涂抹牙膏等,不仅没法治疗烧烫伤,还会掩盖创面,使医生无法立即确定创面的大小和深度。
这样的话不仅会增加孩子的疼痛,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和创面感染,面临加重病情的风险!
家长应该将孩子烧伤的地方在水龙头下冲淋或浸入清洁冷水中,或者采用冷毛巾敷于伤口处,但需要注意的是,过低温度的冷疗对伤口也很不利。如果烧伤、烫伤情况比较严重,医院诊治。
扭伤脚采用热敷——更痛更肿
如果孩子不小心扭伤后马上进行热敷,会使孩子的脚踝变得更痛、更肿。
家长应该让孩子立即停止活动,稳定受伤的部位,前期(1-2天)可以采用冷敷的办法抑制出血,外用药物最好是在受伤1-2天后使用。
如果伤势看起来并不严重,应尽量让受伤部位休息,并进行冷敷,直到肿胀和痛楚减退为止,必要时还是寻求医生救助。2天后,方可采用热敷。
卡鱼刺吃醋、咽饭团
孩子吃鱼最怕的就是卡到鱼刺,很多家长认为喝醋可以使鱼刺软化,其实醋无法在食道内停留,没法达到软化鱼刺的作用;此外,让孩子强咽饭不但没有效果,还带有危险性,因为鱼刺扎入咽喉或食道黏膜时吞下饭团,会使鱼刺扎得更深。
家长们可以用家中的筷子或者牙刷放在孩子舌头前2/3处,轻轻平压,观察孩子的整个口咽部,如果能看见鱼刺就可以直接用手或者镊子取出;如果看不见鱼刺或者孩子无法说话,孩子应该立即就医。
漫漫育儿路,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孩子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对于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土办法,家长们应该谨慎为之,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科学育儿,最大程度地减轻对孩子的伤害。
随手转发让更多妈妈看见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阅读点击图片
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