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使用什么方法纠正他们的错误,是很多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一些家长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会说出伤人的话语,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话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下面是10句孩子们经常听到,也最不愿意听到的话,一起看看吧。
1你如果考一百分,我们就给你买…你如果……我们就……以孩子的表现为条件作为目标与计划,决定权在家长,而不是孩子。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2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给孩子争辩的权利,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学会与孩子说话。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3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宽容孩子的偶尔的「不务正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4我说不行就不行。不能因为你是爸爸或者妈妈,就能粗暴替孩子做决定。惧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
5笨蛋,没用的东西。贬低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多称赞孩子,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
6就知道玩,一提读书就没精神。哪有孩子不喜欢玩,鼓励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适当地玩一玩游戏也没什么。
7都是小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别的孩子再好也不是你的小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与自己比较才能有进步。
8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这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你做不到」的种子,他们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这样的话说出口,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阴影。
9你又做错了,怎么这么笨!每个人都会犯错,不要抱怨。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失败后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10胆子也太小了,这有什么好怕的。每个人都有恐惧,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样表现出胆怯,让孩子知道害怕是多么正常的感受,一起消除心中的无力感。
还有一些家长总是说「不是我唠叨,是你没明白!」「你还像个男孩/女孩吗?」「听见了,别再叫我啦!」这些不经意间的话语已经伤害了孩子的心,他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精神匮乏,缺乏亲情沟通,更没有成就感,自然会犯错。
父母学会这5件事,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1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爱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明白付出比给予重要。只对孩子付出爱,会让他们没有责任感,只会一味索取。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2成长比成功重要,让孩子输得起。现在的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念书。这会让孩子缺乏基本的生存本能,只会读书,没有成长,年龄大了以后怎么办呢?
3别跟孩子「较劲」,对话比对抗重要。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内心躁动,父母还不愿意好好沟通,总是用命令的口吻去教育孩子,效果自然很差。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对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强,心灵的大门只朝着同龄人开放,这时候他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
4激励比指责重要,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总是传递给孩子负面讯息,他们会渐渐变得怯弱、抑郁,甚至产生厌世情绪。一名网友喜欢画画,因为家人的鼓励,长大后创办了画报杂志;他小时候还想跳舞,却因为舞蹈老师轻蔑的一句「哼,腿都不直还跳舞呢!」从此之后再也不敢跳了。
5经历比名次重要,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无能。父母不给孩子经历挫折的机会,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每天都有意外发生,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应对逆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替他们解决问题。
不经意间说出的话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有些话他们没有说出口,但永远不会忘记。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的缺点父母身上一定也会有。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