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首。
根据《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显示: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虽然从年已开始持续下降,从19.3%下降到年的12.6%,但婴幼儿贫血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尤其是6-24月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最高,然而家长们往往容易忽视儿童贫血问题的严重性。
宝宝贫血的常见原因往往是家长的“喂养不当”
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家长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其中有38.72%的父母缺乏对贫血与铁元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及重视。
要知道,宝宝缺铁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起病较缓慢,很难被父母发现,一旦发现,宝宝体内缺铁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基本已中度贫血了。
另外,通过对名宝宝日常饮食的追踪,发现宝宝日常摄入谷类、蛋类食物的比例比较高,分别占比92.40%、61.00%。
对于含铁量较高以及能促进铁元素吸收的肉类、深色果蔬和红心薯类的摄入量相对较低,只有33.91%的宝宝日常有摄入深色果蔬和红心薯类,而补充肉类的宝宝更少,只有15.08%。
传统的辅食添加是以谷类如米粉、粥类为主。很多家长仍然认为“大米”对于宝宝是最佳的营养来源。然而大米里含有的营养素有限,尤其是铁含量太低。
含铁比较多是动物性食物,如果宝宝的辅食当中只是吃一些谷类的食物或者蔬菜、水果,但是动物性的食物少,容易造成贫血发生,家长在给孩子进行辅食添加的阶段,要注意辅食的质和量的问题。
另外有些孩子添加辅食过晚,添加量不足,均会引起缺铁引发贫血。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的饮食主要以母乳、奶粉以及辅食为主,在母乳或奶粉喂养的基础上,添加辅食的质量和数量是否充足、里面含有铁元素丰富的食物是否足量,都会影响宝宝体内铁的含量,从而决定宝宝出现贫血的几率。
宝宝缺铁的危害
缺铁不仅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更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素质。当宝宝血色素低于正常水平时,可出现厌食、体重不增、胃肠吸收不良等症状。缺铁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能力,常常动不动就生病,活动能力也差一些。
WHO在《世界健康报告》中指出:
亚洲地区的缺铁性贫血问题,造成儿童智商降低5-8分,成人劳动生产力下降5-17%。
怎么喂养预防缺铁?
第一、动物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
每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容易被人体吸收。肝脏可加工成各种形式的儿童食品,如肝泥就便于婴儿食用。
第二、鸡蛋黄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素。
第三、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里铁的利用率为12%,婴幼儿可以多吃一点。
第四、黄豆及其制品人体吸收率为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高。
第五、木耳和蘑菇、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也是较好补铁的食品。但是吸收率有限。
第六、宝宝辅食添加期添加强化铁的米粉:尽量不要自制米粉
重点:婴幼儿喂养指南建议:
辅食添加期婴幼儿应用辅食营养包,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金贝恩母倍铁宝----富含双铁的婴童辅食营养包
每天一袋,加入辅食更方便!
吸收更好!更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