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长速度很快,每天都在变化,连指甲也在生长。宝宝经常会无意识地用手指甲在自己的脸上乱抓,抓得到处都是小伤痕。有的宝宝还喜欢吃手,指甲会藏污纳垢,宝宝吃手会把细菌带入体内。婴儿的脚趾甲过长,经常与裤、袜摩擦,易发生劈裂。
相信妈妈们总是会勤讲卫生,给宝宝剪指甲。然而,如果过于频繁地修剪指甲会使指甲向肉里生长,严重时可能引起骨质发炎或溃烂最终导致截肢。即便是常见的指甲向肉里生长,也可能需要移植指甲或烙烧指甲根部,阻止其反向生长。
“脚趾甲往肉里长”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嵌甲”,也就是趾甲嵌入了甲沟,引起肿胀、疼痛。而发生嵌甲后,甲沟处就更加容易藏污纳垢,引起细菌繁殖、造成感染,形成甲沟炎,严重患儿可有脓汁流出。
嵌甲产生的主要原因:家长的错!
1、把趾甲剪得太短或形状不正确
有的家长以为将趾甲的两个边角修成弧形更好,会符合足趾的的形状;有的家长又担心宝宝趾甲长得太快,所以每次都把趾甲剪得很短很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刺激趾甲向两侧的皮内生长,趾甲边缘就会像"硬刺"似地插向甲沟的软组织里,造成嵌甲。
2、穿瘦小或过于宽松的鞋袜
不要给婴幼儿经常穿瘦小的或过于宽松的鞋子和袜子。这是因为瘦小的鞋子或袜子将脚趾的软组织挤向趾甲,造成嵌甲;而过于宽大的鞋子或袜子会造成脚趾活动摩擦,也容易形成嵌甲。
1.嵌甲的家庭护理:
所有的足趾都有发生嵌甲的可能,但拇趾发生嵌甲的机会最大。由于嵌甲造成局部受损,因此发生疼痛、肿胀、触痛。甲沟处易于藏着污垢,便于细菌的繁殖,造成感染,感觉非常疼痛,严重者可有脓液流出,形成甲沟炎。
如果已经发生了嵌甲或者甲沟炎后,在家里,每天将婴幼儿的脚浸泡在温的肥皂水中数次。将嵌甲从皮内抬起,在趾甲和皮肤之间塞入棉花或油纱,每日更换。在医院,请医生处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来说,如果处理得当,不会影响孩子走路的。
2、嵌甲比较严重:红肿、疼痛加剧,甚至有渗液流出。
A、可继续采用垫高趾甲等方法,消除趾甲对足趾的压迫。
B、感染严重时,医院,请医生处理,应用抗生素治疗。
C、将婴幼儿的脚浸泡在温水中,以软化趾甲。每天温水泡足4-5次,每次10-15分钟。
3、嵌甲特别严重的患儿:肉芽组织形成。
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就要采取手术治疗,切除全部或部分甲板和甲床生发区。不过,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根据嵌甲的病因及严重程度决定的。所以如果宝宝有嵌甲的表现,请及时到专门的足踝外科就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1、宝宝指甲多久剪一次?
宝宝的脚趾甲和手指甲生长速度不一样,所以每次的间隔时间也不一样。不过,当肉眼明显能看出宝宝的指甲长度超过手指时,就说明宝宝指甲该剪了。
手指甲:一般1周内修剪1-2次
脚趾甲:一般1个月修剪1-2次就可以了
2、给宝宝剪指甲的正确姿势
A、让宝宝平躺床上,妈妈靠在床边,最好是能够保证自己的手比较稳定,握住宝宝慢慢拉向你,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最好是同方向、同角度,这样就不会因为没看清楚剪到宝宝的肉了。
B、妈妈坐着,把宝宝抱在身上,让宝宝背对着自己,也是同方向地握住宝宝的一只小手。
让宝宝的五个手指能够打开,先捏住其中一个指头剪,五个手指依次轮着剪。
切记不要同时抓住一排指甲,若宝宝突然动起来,很容易让剪刀误伤其他指甲。
Tips:剪指甲时宝宝往往不太配合乱动,可以选在宝宝睡着的时候。
a、妈妈对孩子说:“快来看啊,妈妈的指甲里有黑虫了,我要把它剪掉了。孩子过来后,妈妈在孩子面前,露出很愉快的表情,一边剪自己的指甲一边说:“咔嚓、咔嚓、真好啊,黑黑的虫虫剪掉了”!这样,孩子看妈妈剪指甲很轻松,就会消除顾虑,放心地让妈妈给剪指甲。
b、妈妈对孩子说:“妈妈剪完了,我看看宝宝的小手吧!”妈妈仔细一看说:“宝宝的手上也有黑虫虫了,妈妈帮你剪掉吧。”妈妈边给孩子剪边告诉孩子,指甲里的黑泥很脏,不剪掉的话,洗手都洗不掉,用这样的脏手拿东西吃,肚里会长虫子的。
c、剪完指甲,妈妈和宝宝一起去洗手。用肥皂洗干净双手后,妈妈说:“宝宝真厉害,小手真干净!”
3、修剪的工具
最好给宝宝使用专用的指甲剪、锉刀。
Tips:
如果不慎误伤了宝宝手指、脚趾不要紧张,尽快用杀毒纱布或棉球压迫伤口,直到流血停止为止,再涂抹一些碘酒消毒或消炎软膏。如果已经有轻微的嵌甲,可将指甲稍稍留长,再剪成正确的性状,调整数日可恢复正常。
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
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