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宝宝手指烧伤
小孩子手烧伤
烧伤烧伤医院
小孩烧伤用药
感染烧伤膏
小儿轻度烧伤

宝宝的手这是怎么了小儿脱臼不可掉以轻心

如果你不要和辣妈走散,记得现在就设置“置顶”“星标”哦!

年1月29日16:00

外公抱着熹宝从楼下玩了上来,跟大家说熹宝自己说手手痛。

妈妈想熹宝早上打了疫苗,现在语言能力发展了,会说自己手痛了,厉害啊。

妈妈开始逗熹熹,哪只手痛啊?熹宝:左手痛。大拇指痛。

全家都在笑,1岁7个月的孩子,开始乱说了。

17:00

妈妈出门跟朋友吃饭,临走前熹宝有点哭哭啼啼,但是看书或者玩玩具能哄好。

妈妈心里面还是想了一下,不会是今天注射疫苗部位有红肿或者其他吧,然后嘱咐了一下外婆晚上给换睡衣的时候看一下熹宝的疫苗注射部位。

18:39

菜正要上桌,外婆电话来了,说疑似熹宝脱臼。

立马抓着包包跟熹爸一起往外走。大脑一片空白,这是个啥?怎么会脱臼?要怎么办?科普文里没看过这个啊……医院?公立交叉感染太厉害了!医院晚上急诊收儿外病人吗?

马上电话新世纪妇儿,告知晚上没有急诊外科,又电话育儿界前辈师姐,建议去华西。

大概3分钟慌乱之后,冷静下来自己分析,脱臼是骨科问题。医院,省医院,医院都有小儿外科,但是急诊夜班医生不一定是小儿外科里面的小儿骨科医生,值班的住院总也不一定是该专业的,得现去通知专科医生。而且最近流感盛行,虽然有疫苗傍身,医院搞不好中标一个。熹爸还算头脑比较清楚,医院啊!对啊!马上拨通现在还在做骨科器械的前同事电话,也是这么建议。

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兵分两医院。

途中外公外婆回忆到,熹宝从下午第一次说自己手手痛开始就时不时要说一下,吃饭时候也有点哭哭啼啼,但大人还以为是想要玩耳温枪,并且有早上的疫苗影响在,一直以为是疫苗反应。直到下午饭后外公给他换衣服带出去玩,细心的外婆看到一只手是吊着不动的,马上给他喜欢的东西试探,熹宝也不伸手拿,这才判断疑似脱臼。

18:53

两路人马前后3医院。挂号1分钟,等待叫号1分钟。

进了诊室,帅哥医生说让把衣服脱了晾出手臂摸一下。熹宝从睡梦中被弄醒,开始哭。旁边的医生助手就叫熹妈过去签字,看着医生在摸熹宝的肘关节,熹妈正在忐忑是不是要被拍片,迅速签完字问医生怎么处理啊?

医生说已经处理完了……

熹宝停止了啼哭,诊室待的时间加上脱衣服签字也就两三分钟……

然后出门观察10来分钟,确认手可以自行举过头顶,撤退,走人。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熹妈看到骨科医生一分钟复位的神来之笔,焦虑慌乱的心情立马升华为赤裸裸的五体投地,只想用妙手回春来形容帅哥医生。

于是此番激动的心情持续到了回家,开始在群里八卦,查阅相关资料。正巧群里有位大隐隐于市的骨科罗医生,在他的指导下,发现小儿脱臼是小问题,但是也是大问题,因为如果认识不到发现不了,真就是因小失大了。

1

第一步:认识小儿脱臼

脱臼也叫“肘错位”、“牵拉肘”,医学术语叫“小儿桡骨头半脱位”。这种错位好发于4岁以下的孩子,因他们的桡骨头上端尚未发育完全,肘关节囊及韧带均较松弛薄弱。

2

小儿脱臼常见原因

小朋友的骨关节还没发育完全,特别对于关节活动度大、关节囊比较松弛的部位,比如肘关节和肩关节就很容易脱臼。甚至一点点拖拽就可能引起关节脱臼。肘关节的桡骨小头半脱位是1-4岁小孩肘关节脱臼中最常见的,又被称为“牵拉肘”。

拽孩子起床,孩子走路或上下台阶,有人突然用外力向上提拉孩子的手臂等等都是常见原因。而幼儿肩关节脱臼引发最多的原因是小孩朝前方摔倒时手掌或肘部撑地。

3

如何判断小儿脱臼

家长的细心观察!没有之一。

熹宝作为一个1岁7个月的宝宝,已经很争气地描述出手痛,左手痛,虽然说的是大拇指痛,但是被干扰项打疫苗影响我们判断,导致脱臼后3小时才就诊复位。但还好外婆细心,觉察到手跟平时不一样,医院,也算是及时止损。

医院复位观察的时候遇到一个不到1岁的宝宝,就是自己在床上玩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后来家长就发现有点哭闹,给到喜欢的玩具也不愿意伸手去拿,于是琢磨是不是肩关节脱臼,来医院就诊果然是脱臼,不过不是肩关节,是肘关节。

对于大一点的小朋友,可以表达的自然不成问题,对于2岁之前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宝宝,就需要家长细心观察以及知识储备。能够联想到疑似脱臼的可能性并且迅速就诊。例如熹妈就很佩服这位就诊时遇到的不到1岁的宝宝妈妈,能够觉察到宝宝的不适有可能来自于骨关节。

以下是来自专业骨科医生的脱臼临床表现,大家可以参考

4

?疑似脱臼怎么处理

当判断疑似脱臼之后,家长首先要好好安慰因为疼痛而啼哭的孩子。熹熹妈妈查阅了一些资料,基本教科书上都是要求用夹板、绷带等轻轻固定脱臼的部位。例如可用大围巾折成三角形把手臂吊在脖子上,别随意移动患肢,避免移动造成患部的二次伤害。医院治疗。

但请教了临床骨科罗医生,实际上在临床当中,除非短期内反复脱位,基本没有如此要求。小朋友因为年龄阶段环状韧带发育问题导致的脱臼,基本很少习惯性的脱位。只要不故意去晃动患肢,就不用那么麻烦耽搁时间去折腾固定,医院就诊就好。

脱臼的复位手法是几乎每个骨科医生的必备技能,因此脱臼可以不医院去。基本骨科医生都能搞定,当然也有厉害的家长可以自行搞定的,不过没有科班出身的最好还是慎重,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复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但韧带和肌肉都有一定程度损伤,家长切忌不可用粗暴的方式突然牵引小儿手臂,这样容易导致脱位再次发生。此外,复位成功后穿脱衣服要注意顺序;穿衣先穿脱位的这一边,再穿另一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脱位一侧。

5

平时注意预防哪些

除开上文提及的避免脱臼出现的常见原因:拽孩子,提拉孩子等。要注意一些游戏的力度,例如“拔萝卜”“拉大锯”等。平时穿衣服也需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家长给小朋友穿衣服时候,扯住小朋友一只手的手腕去使其通过衣服袖口。可以把衣服袖口给小朋友套上,引导他自己钻出来。或者是稍微让小朋友手腕弯曲一点等。切忌直接用力拽拉。还有马路上牵着走路宝宝摔跤了也容易一下牵拉力度太大而脱臼,需要尽量避免此种情况。

骨科医生说一般值个急诊夜班,一晚上总会有四五个来复位的。不完全统计,50%以上的小朋友在6岁之前都遇到过脱臼情况。连医院的保安叔叔都知道小朋友来了手举不起来就是脱臼,复位过后还拿对讲机吸引熹宝举手去拿来测试。

脱臼本身不可怕,就怕家长粗心发现不了。

否则等到关节肿胀或者骨头错位很久,

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希望大家看完以上文字能够在心中记住脱臼的存在,记住熹妈的教训,尽量预防出现,最好用不上这些经验。但真出现了也能不慌不乱及时治疗,让宝宝少一点痛苦。

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开心健康地成长!

作者

writer

简介

introduction

熹熹妈妈夏夏:1岁+熹熹宝宝的妈妈,处女座,医学学士,全球前十医药公司市场部经理,科学育儿践行者.

为了方便大家第一时间接收到推送

请给“辣妈世界观”标颗星星吧!

是不是很有意思?下期更精彩哦!

做有思想的妈咪,有选择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shanga.com/xeqdss/13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