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蔚
医院
内分泌专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六年制专业,后于天津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得儿科内分泌硕士学位。距今参加工作已有二十年,曾在《中华儿科内分泌代谢》、《国外医学》、《天津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过文章多篇;参与了《药物与母乳喂养》、《儿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糖尿病门诊百问百答》等书的编写工作;参加过国家、省及市级多项课题的研究。医院工作的十余年中,接触了大量的儿科内分泌病例,诊断并治疗了许多儿科内分泌疾病,如儿童糖尿病、性早熟、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疾病、尿崩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为许多内分泌疾病患儿解除了病痛。
1
年6月,11岁的男孩小杰(化名)因为嘴周围长了一圈毛茸茸的小胡须,脸上还长满了青春痘,到内分泌科就诊。一系列检查结束后,医生说,小杰已经发育完全了,骨龄显示已经17岁了,骨骺闭合,达到终身高了。也就是说,11岁cm的小杰再也长不高了。要知道,按照遗传身高,他至少可以长到cm的。听完结果,家长崩溃大哭。
现在这种病例越来越多了,女孩子8、9岁就来月经,男孩子10、11岁就变声、长胡须了。还有很多虽然没有出现第二性征,身高不高,体重也不重,医院检查的时候却发现骨龄超前了。骨龄的增大,意味着生长潜力在减少。
医院问医生,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孩子出现早熟?是不是食品不安全?是不是吃错什么东西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下面我逐一介绍。
01
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是指在性发育年龄以前出现了第二性征,即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出现,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外生殖器发育。目前一般认为男孩在9周岁前,女孩在8周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或10周岁前出现初潮即诊断为性早熟。在男女儿童中,女孩子的发生率较男孩子明显增多。
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两种。中枢性性早熟是缘于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和释放量提前增加,提前激活性腺轴功能,导致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其过程呈进行性发展,直至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外周性性早熟是指第二性征发育与性腺发育步调不一致,睾丸或卵巢本身并未发育,但部分第二性征却提前出现的疾病。外周性性早熟持续存在的话,最终会转变为中枢性性早熟。
02
性早熟的危害
性早熟的孩子往往伴随着生长潜能受损。在性发育的过程中,男孩和女孩身高和体重过快增长和骨骼成熟加速,可使骨骺融合较早,身体越早成熟也就意味着身高增长越早停止。早期身高虽较同龄儿童高,但成年后身高反而较矮小。发育提早一年,往往会损失5厘米左右的身高,成年后达不到遗传的靶身高,给以后的婚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性早熟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往往会背负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使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很另类,不合群,产生怪异、自卑、自闭的行为特征。此外,生理上的巨大改变也可能引发性早熟儿童对性产生强烈兴趣和好奇,从而对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会引发早恋,甚至有的女孩被一些不良少年或成人诱惑,出现性行为导致怀孕等社会问题。
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生长发育领域最常见疾病。
03
引起性早熟的原因
性早熟的内在原因是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使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量增加,性腺增大,性激素分泌增多,使小儿提早进入青春期,性腺和性特征才开始发育。当然青春发育还受遗传基因、父母青春发育的情况、慢性疾病、营养情况与生活环境的影响。接下来让我们解剖一下生活中引起性早熟的外在因素,探讨一下性早熟逐年增加的原因,尤其提醒家长不要人为地把自己孩子造成性早熟。
1
1、摄入含有激素的食物或药物
食物作为影响孩子性早熟的饮食之一,家长不可忽视。特别是广东人喜欢煲汤,经常在汤中放花旗参、人参、蜂王浆、虫草、燕窝、黄芪、红枣、枸杞、蜂蜜、桂圆干、北芪、当归、鱼胶、灵芝等滋补的食物。有些药店为了卖药,在门口贴标语说:田七加海马可以增高,牛初乳、蛋白粉可以补充营养。殊不知这些滋补品含有或促进人体分泌雌激素、泌乳素等性激素,表面上看身高长了,但是第二性征也出现了,3-4岁的男孩、女孩出现乳房发育,8-9岁的孩子阴毛生长,这些情况在内分泌门诊也经常见到。短期进食只是性征出现,但令人担忧的是长期大量摄食的话,随着性激素的积累,将引起不可逆的骨龄增长,从而小小年纪就结束了生长期。
另外,家长未能将避孕药、化妆品等保管好,孩子误服含性激素药物。这等于向体内注入了雌、孕激素,可促使孩子提早发育。
1
2、营养过剩,过量摄入含饱和脂肪食物
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变得优越,营养越来越好,很多孩子把牛奶当水喝,每天餐桌上必有牛肉,父母以这种方式给孩子增加营养。然而就拿牛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乳蛋白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乳脂肪多为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易被人体吸收;钾、磷、钙等矿物质配比合理,易于人体吸收;对于体虚多病、刚做完手术的人,身材瘦小、营养不良、发育落后的人,多饮牛奶可以很快改善体力,补充营养。但对于发育正常的孩子来说,把牛奶当水喝,同时还进食大量肉类食物,很少吃蔬菜,很少喝白水,所以就容易出现高尿酸,高血脂以及肥胖的症状。而过量摄入牛奶、红肉、乳酪等含有大量饱和脂肪的食物会刺激雌激素的分泌。同时牛奶中的雌激素为食物源性雌激素,可被人体吸收,是环境雌激素的一种。环境雌激素与近20年来男孩尿道下裂和女孩乳房早发育有一定的关联。
另外过分的高蛋白饮食或者高糖饮食使得儿童出现营养过剩,从而出现肥胖症状。肥胖的孩子,体内脂肪含量相应较多,脂肪细胞中含有一种名叫芳香化酶的物质,这种酶可以将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并引起性腺发育的紊乱,更容易引起骨龄增大,肥胖的男孩女孩都易患性早熟。
1
1
3、环境污染的影响
国外文献报道,由洗涤、农药杀虫剂、塑料工业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可产生环境类激素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均被发现具有雌激素的活性,通过水源、食物、皮肤吸收,成为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的外界促进原因。
1
4、荧光刺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手机、掌上电脑、电视覆盖大多数家庭,孩子很小就开始玩手机游戏,过多的荧光刺激会诱发性早熟。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那些远离电视、电脑以及收音机的青少年,褪黑激素的分泌量要比平均值高出30%。褪黑激素能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可以防止性早熟。部分孩子还有开小夜灯睡觉的习惯,当人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松果体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儿童若受过多的光线照射,会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同样导致性早熟。
1
5、社会性信息的传播影响
现在的社会是个媒介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小朋友不但可以从电视中获取到大量具有性暗示的画面,而且可以从网络上接触到性信息。家长尽量对小朋友接触到的媒体进行筛选,选择健康向上的媒体信息。
1
6、疾病影响
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肾上腺疾病、甲状疾病、卵巢疾病、肝脏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引起儿童出现性早熟,尤其是男孩的性早熟,80%以上是器质性的。尤应引起家长注意,应及时去专业的儿童内分泌科就诊。
04
如何预防性早熟
防治性早熟,重点在早防早治!
发现孩子出现早熟的苗头,如果及时减少改正的话,在孩子长期的生长过程中,慢慢是可以纠正的。比如说小孩子乳房发育,如果去除了雌激素增高的因素之后,增大的乳房也是可以消退的。在小的时候,骨龄有超前的表现,在去除了引起早熟的因素之后,小孩子的骨龄进展变缓慢,但身高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话,身高超过骨龄,将来也会达到中等以上的身高的。
建议孩子们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乱吃补品,定期监测身高的增长,同时还要留意是否有第二性征出现。
一旦发现孩子有性早熟倾向,家长应该及时医院内分泌专科就诊,找出性早熟的原因并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专家科普助力成长
编辑|雯静陶然
审核|晓冰阿紫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异议请联系小编,感谢支持
成长天使基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