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连光都不让相信了。”9月24日,在《迪迦奥特曼》遭遇全网下架的这一天,苏同学在朋友圈上如此同它告别。“高考有一天中午,打开虎牙正好在‘借光’,看得我热血澎湃。”“光”这个单字的概念,对于-年出生的一代人来说,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光之巨人”。
“在幼儿园的一个房间里,有那种老式电视机摆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然后一群小朋友排排坐在那个房间里的小凳子上,大家的小脑袋围着那个电视机,伴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小朋友们发出激动的声音。”回忆起儿时大家一起看奥特曼的场景,黄凌一也仍然觉得“很美好”。
这一天,他们信念中的“光”,似乎闪耀到他们为止,便要熄灭了。
在同四十余种来自宇宙的邪恶怪兽、宇宙人以及地球上由于人类的破坏行为产生的巨大生物的战斗历程中,迪迦奥特曼数次依靠“光”的力量战胜对手。全世界无数坚信“光芒一定能战胜黑暗”的孩子们在剧情结尾化成一道道光,进入被打败的迪迦体内,复活了迪迦,和他一起战胜了最终邪恶。“光”的信念,连同当年十分接地气的中文主题曲,让他们和其他同龄人备受鼓舞。
这样一部特摄剧,在今年4月份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调查中,被审查出43个“暴力犯罪元素问题点”,43个“阴暗黑化元素问题点”。
9月24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消保委了解到,
《迪迦奥特曼》的全网下架可能是相关平台的自主行为,
与江苏省消保委没有关联。
调查中有家长认为“奥特曼和怪兽的战斗场景太暴力,可能受到小孩子模仿”,有的孩子“模仿奥特曼的动作,甚至还欺负了同学,原因就是他把同班同学当成了怪兽”,或者太沉迷收集奥特曼卡片或玩具,花销巨大。
下架当天,国家广电总局网站发布通告:“大力支持播出优秀动画片,坚决抵制含有暴力血腥、低俗涩情等不良情节和画面的动画片上网播出。”几乎所有媒体的文章都为《迪迦》等“宣扬暴力”动画、剧集的下架拍手叫好,呼吁应当加强动漫作品管控,给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群体提供正向引导。反对的声音只活跃于B站,微博等少数平台,其中不乏很多言辞激烈,意含褒贬的评论,这也激化了双方的争论。
“我觉得这是
学校和家长的教育问题,
不是动画片的问题”
“我会记得他,但我不会模仿他,奥特曼会那些招式是因为他是奥特曼,他是一个偶像。”黄凌一从未尝试模仿奥特曼或者其他童年时期喜欢的动画中的打斗场面。
回到同龄人的童年时代,年前后我国动画界出现了包括《铠甲勇士》《猪猪侠》《虹猫蓝兔七侠传》等多部以“正义对抗邪恶”为主题的动画作品,成为当时未成年人间的热点话题。这些动画片中主角几乎无例外地都通过“暴力”方式打败反派,取得最终的胜利,剧情中贯穿诸如“团结”“友爱”“善良”等美好品质,同时也穿插鄙斥了“卑鄙”“背叛”“欺骗”等备受唾弃的社会糟粕。同样在年前后,《三国演义》《秦汉演义》等许多历史著作改编的动画作品也为未成年人呈现了宏大的历史场面,传递了“情义”“宽容”“忠诚”等中华传统美德,而这类动画中,也少不了血腥的“持械打斗”情节。
而这些动画作品中,《虹猫蓝兔七侠传》在年被家长举报含有“暴力、色情、威胁”等低俗内容而紧急停播,尽管后续传出“已被禁播”属于谣言,央视也继续播完了剩余的剧集,但是这部动画随后几乎再也没有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猪猪侠》在历经多个系列的改版之后几乎删除了所有的打斗场面,《三国演义》《秦汉演义》等也没有在节目单上停留多久。
观看这一批动画作品长大的孩子,也就是苏同学与黄凌一的同龄人们,是否就因为作品中的“暴力、黑暗”甚至“持械斗殴”等情节就成为“问题青年”呢?
“我们从小在幼儿园、在学前、小学接受的教育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类的,这些在平时教育中是深入骨髓的。”黄凌一认为现在影视动画作品在儿童成长和三观养成过程中的教化作用在某些家长和专家来说似乎被过分夸大,甚至达到了喧宾夺主的程度。“如果有小朋友会因为这些所谓的暴力片段,对自身的行为产生一些恶劣影响的话,我觉得这是学校和家长的教育问题,不是动画片的问题。”
诚然,家长们对动画作品中暴力黑暗等元素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年4月,江苏连云港一位八岁男童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烤羊”情节把两个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造成严重烧伤。年3月,一名十岁女童模仿《熊出没》中的情节使用电锯,将妹妹的脸锯伤,造成无法消除的疤痕。年4月,安徽一名四岁男童模仿动画中喷火的场景,在房屋中点火造成火灾。
不可否认这些事件中动画作品确实引起了儿童对危险行为的好奇,然而家长为什么没有教育一位已经八岁的男童火的危险,没有将电锯和火源放在孩子们不能触及的地方,家长们在这样的事件中并不能说没有责任。
朱女士的女儿今年读初三,儿子刚读四年级,平日姐姐遵守同妈妈的约定不看电视,而弟弟每天都能获得半小时的动画时间。朱女士经常陪儿子一同观看,并在过程中解答儿子提出的疑问,提醒他生活中不能模仿的危险动作,更警告他不能对身边人动手。儿子喜欢看奥特曼,朱女士对此并不担心:“他相信奥特曼是正义的化身,能对抗邪恶。尽管有些地方有些‘黑暗、暴力’,但我不打算在他成长的时候把他保护得滴水不漏,如果能通过动画片教会他世上并不全是好人,也有很多的危险,我觉得很好。”
中国环境下的影视分级制度
在陪儿子看动画时,朱女士发现:“近些年的动画比姐姐小时候能接触到的更‘儿童化’了,动画人物不像之前那么精致了,能让我们去讨论的情节也少了很多,可能更适合年纪更小的孩子去看。”与其一刀切地下架那些涉及“暴力”的动画作品,她更支持制定合理的影视分级制度。
黄凌一也注意到现在的动画作品比之前更加偏向“低幼化”,“动画片不只是给小朋友看的,如果觉得奥特曼之类的片子里有一些不适合的片段的话,可以分级播出。”
苏州大学赵上发布在《影视传播》的文章《中国化的“影视分级制度”的初考量》中提出:“确立影视剧分级制度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可供借鉴的韩国分级制度对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节目都有严格的分级,分别是9、12和15三个年龄段的划分,标准也不仅限于情色部分,还包括血腥暴力场面或是言语暴力等。
我们的儿童动画作品,似乎开始因为绝对拒绝“暴力、黑暗”等“成人化”元素而滑向了“低幼化”的另一个极端:作品中的人物扁平简单,日复一日进行着各种“冒险”,他们遇到过最大的困难似乎就是风筝挂在树上,而且只需要呼叫一种神奇的口号就可以唤来得力的帮手解决问题。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面对目前儿童剧表演的“神话、童话式的低幼化趋向”时表示:“这类作品可以有,但不应是儿童文艺市场的全部,作为有影响的儿童剧院,更应有引领儿童剧欣赏和消费的自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