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偶然听到一件“趣闻”:医院儿童重症病区(PICU)收到一封特别的感谢信,和以往科室经常收到的患者家属来信不同,这封信出自本院烧伤外科医务人员之手。这是咋回事?小编带着疑问,来到了烧伤外科一探究竟。
给力!儿童重症病区积极协助救治烧伤重症患儿
烧伤外科主任徐俊赐告诉小编,事情是这样的……
8月31日下午,医院烧伤外科收治了一名烫伤后发热伴抽搐1天的1岁小朋友,医院的时候,医生发现患儿的烫伤面积有30%,属于小儿特重度烧伤,当时已有嗜睡、精神稍差、反应差、心率快、呼吸促、紫绀、四肢冰凉等症状,这是典型的休克表现!
病情如此危重的患儿,绝非一个科室之力能够成功救治的!尤其是头面部、口咽部烫伤甚至大面积烧伤的患儿,一旦出现急性喉头水肿、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等重症,需要上呼吸机时,就格外需要儿童重症病区的支持和协助。
徐俊赐解释说,对于同样情况的大龄儿童或成年人,他们通常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但年龄较小的患儿,如果直接切开就会增加对气道的损伤,还容易引起感染和其它并发症。而儿童重症病区配有儿童专用的无创呼吸机和专业操作医务人员,能够在避免切开的情况下给患儿上呼吸机。这些技术和设备的支持,能给烧伤重症患儿提供生命体征的观察和保护,显然是更优的治疗方案。
当天,接诊这位1岁患儿后,烧伤外科的医护人员马上与儿童重症病区取得联系,把患儿转入儿童重症病区治疗。
儿童重症病区接到电话后毫不犹豫地同意收治患儿,并积极给予输血、抗感染、抗惊厥、维持内环境平衡等治疗,经过3天治疗,患儿的病情稍有好转,于是再次转回到烧伤外科进行烧伤伤口处理。
点赞!PICU医生风雨无阻协同烧伤外科转运患儿
让大家措手不及的是,回到烧伤外科后,患儿再次出现紫绀、血氧低(指脉氧91%)、呼吸促(呼吸46次/分),同时伴有高热(39.5℃)、四肢冰凉,皮肤大理石花斑样改变,情况非常危急,已再次达到上呼吸机指征!
家属跟医务人员协商后,决定医院治疗。然而,出发前患儿的病情一直不太稳定,儿童重症病区的医生闻讯后前来会诊评估,建议患儿插管上呼吸机后再转送。
但问题是,这么小的患儿上呼吸机插管本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路上稍有颠簸,或是小朋友哭闹乱动,很可能会导致气管插管意外脱落,造成危险。患儿家属再三考虑后,决定不上呼吸机,等宝宝状态稍微稳定后直接转运。经过监护、吸氧、保暖、静推激素等治疗,患儿病情终于有了好转。
徐俊赐说,“当时患儿的病情一直反反复复,路上依然有可能会出现呕吐窒息、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情况,随时都要做好给患儿插管上呼吸机的准备。如果有儿童重症病区的专科医生带着相应的设备在途中协助,安全系数将会大大提升。”
在此案例中,PICU本无转运责任,徐主任与儿童重症病区副主任曾雪飞沟通后,曾雪飞爽快地同意安排一名医生协同烧伤外科的医师护士转运患儿。
患儿的管床医生杨奔回忆道,护送患儿当天下午,天气非常恶劣,风雨交加。因两个科室协同护送是临时调整定下的方案,儿童重症病区无法将正在上班的人手调配出来,于是指派了刚准备下班的唐尚鸿医生。他接到任务后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迅速从科室调了配重症患儿转院急救包,冒着倾盆大雨,协助烧伤外科将患儿安医院。
徐俊赐点赞称,儿童重症病区真是“中国好队友”!他说,这已经是两个科室间的第N次亲密默契合作。因为烧伤是小儿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同样条件下小儿烧伤时的损伤程度甚至会比成人更严重,也更容易出现并发症。而且烧伤患儿带有烧伤伤口,伤口受感染的风险高,护理难度大,但正如儿童重症病区曾雪飞主任所说,只要烧伤外科有需要,他们随时都愿意给予大力支持。“这种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所有医务人员学习。因此,我们特写感谢信一封,为儿童重症病区点赞,也与大家共勉!”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社会工作部林斐
责编:社会工作部周婷婷
主编:曾宁
编辑:钟一夫
喜欢就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