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邻居家1岁多的小男孩在吃早饭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大碗热汤扣在了身上,烫得肚子上一个水泡跟枣子那么大。全家人都吓蒙了,手忙脚乱给孩子脱衣服、擦拭时,又扯掉了半个巴掌大的一块皮……
这几天,小男孩的妈妈想起这事来就哭:“医院痛苦的样子,我心里跟刀绞似的。要是孩子有个什么事,我还怎么活……”
儿童烫伤,是最不好处理的意外事故之一。
首先,烫伤往往疼痛难忍,很容易引发感染,严重的话会危及孩子生命。
其次,烫伤后容易留下大面积的疤痕,不但会影响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容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阴影。
所以说孩子烫伤正确处理非常重要,但有些家长偏偏相信一些“江湖传说”。
近日,医院小儿外科急诊来了个被开水烫伤了3天的小朋友。
乍一看,医生们吓了一大跳:小朋友创面“长”了密密麻麻的毛,就像个“金刚狼”。
仔细一问,原来家里老人相信偏方,说猫毛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就把家里一只猫的毛全剪下,敷在小朋友的创面上。
但是,小朋友的创面并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感染。
除了用猫毛处理,这些“偏方”也别信,孩子的烫伤会加重甚至威胁生命。
01涂牙膏有些宝妈在烫伤后最先想到的就是牙膏,但是你知道用牙膏来缓解烫伤,也是有一些隐患的。
虽然说涂上牙膏,烫伤处感觉凉凉的很舒服,但我们知道牙膏并不是药品,其本身也不是无菌的。
烫伤后涂牙膏,会使皮肤热气无处散发,只能往皮下组织深处扩散,造成更深一层的伤害。
烫伤后涂抹牙膏还很容易使渗出液积聚,滋生细菌,发生感染。
虽然有些牙膏对较轻烫伤有一些作用,但牙膏并不能改变血管的通透性,也不能保护伤口。
另外,市面上的牙膏有的是酸性、有的是碱性,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牙膏涂在创伤面上,反而会增加损伤。
02淋酱油不要使用酱油治疗伤口,首先酱油不具备治疗功能,酱油的颜色也会影响医生的诊断,最重要的是酱油中还存在大量细菌,很容易加重感染。
03涂香油或奶油香油不能对烧烫伤降温。
所有的油都会阻止热量散发,对人体来说这属于“异物”,与我们需要做的降温是相反的。
如果你涂了东西在伤口上,到医院清创时务必要去除,而且清洗过程中非常疼,为了少受罪,小星觉得还是别了。
小星咨询过身边的资深医生后,告诉大家,其实,孩子烫伤后,家长必须要做的五件事:冲、脱、泡、盖、送!
第一步:冲!孩子烫伤后,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患处10~20分钟!目的是尽快带走烫伤部位的热量,降低组织损伤。
冷水冲是烫伤处理最关键的一步,是第一选择,越快越好!
千万不要轻信偏方,忙着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不但容易引起感染,还妨碍医生观察烫伤严重程度,增加清理伤口的难度。
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跟室温差不多温度的冷水就可以,不是水越冰越好,更不能用冰敷,否则会加重皮肤损伤,影响愈合。
水流要适度,不要太急冲破水泡。
如果烫伤部位在脸上,不方便水冲,那就用冷水浸透毛巾冷敷(不是冰敷)。
第二步:脱!冷水冲到足够时间,孩子疼痛减轻后,试着轻轻脱掉烫伤处的衣物,不方便的话就用剪刀剪开。
需要注意的是:
脱衣物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有时候衣物会跟孩子的皮肤黏连在一起,强行脱很容易弄破水泡,甚至撕掉一块皮肉,加重伤势。
如果已经发生黏连不好脱,就保留黏连部分,只去除周围衣物就行。
第三步:泡完成前两步后,如果只是小面积的烫伤,可以在一盆冷水(不是冰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以便缓解疼痛,稳定孩子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烫伤面积比较大,就不要长时间浸泡了,否则容易导致体温流失,引发不必要的感冒或其他不良状况;仍然不要给孩子涂抹任何东西。
第四步:盖用一块无菌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如果家里没有无菌纱布,用干燥清洁的毛巾等也可以,但是千万不要用有毛、絮状物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很容易粘连在伤口上。
需要注意的是:仍然不要给孩子涂抹任何东西。
第五步:送经过上述四步处理,就可以送医诊治了。送医过程中注意保暖,仍然不要涂抹任何东西。
除了正确处理,避免危险发生是更重要的。家长要时刻警惕日常几个常见的高危场景:
01
热汤家长端汤出门,一定要确保孩子没有在附近,我小时候妈妈端汤端菜出厨房门之前都会喊一声:上菜了,烫!警告屋外的孩子避开,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方法。其次孩子会去抓饭桌上的东西,热汤热菜一定要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或者等大人上桌再上菜。
02
热水壶现在大家不用暖水瓶了,但是家里仍然有装热水的茶壶、热水罐等等,一定要注意。最近我推荐家长给孩子泡热水脚,发现有的家长给孩子泡脚的时候会在旁边放一壶热水加一加,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
03
低温烫伤这个是很多家长会忽略的,尤其是冬天快到了,暖宝宝、暖水袋、电热毯,都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
如果喜欢就把“设为星标”
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精彩内容
科学育儿尽在爱幼星球
长按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