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宝宝手指烧伤
小孩子手烧伤
烧伤烧伤医院
小孩烧伤用药
感染烧伤膏
小儿轻度烧伤

6个月大女婴被烫伤,外公一个操作,孩子休

中科医院曝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6个月大女婴被开水烫伤家属竟用浸泡了高度白酒的毛巾给孩子包裹

孩子被送到福建泉州第医院时,全身通红,已休克,意识模糊。

接诊叶维奇医生指出,家属用白酒覆盖的错误做法,不仅引起创面疼痛,部分酒精还会被伤口皮肤直接吸收,导致孩子醉酒。如果送医不及时,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酒精中毒导致休克死亡。

6个月女婴被烫伤

家属用浸泡白酒的毛巾包裹

前几日,孩子的妈妈带着女婴回福建惠安娘家,女婴不慎被打翻的热水壶烫伤。孩子的脸、脖子和身体被不同程度烫伤。

妈妈第一时间抱着女儿用自来水冲洗。但孩子的外公说,要用当地的土方法,即用高浓度的白酒敷在烫伤处,这样可减少孩子的疼痛感。随即,孩子妈妈便按照土方法进行操作。

当天下午12时50分许,孩子由家人紧急抱至泉州第烧伤科。接诊的烧伤科医护人员见到孩子时都十分震惊,“女孩全身通红,一股酒味很呛人。”叶医生介绍,如果送医不及时,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酒精中毒导致休克死亡。经医生检查,孩子的面颈、躯干、四肢都有烫伤,全身22%面积被烫伤,深度达2—3度,属于重度烫伤。烧伤科护士长介绍,在送医后2小时,意识模糊的孩子反复呕吐7次,已处于严重的醉酒状态,经血液生化检查后发现,转氨酶已升高,肝功能已受损。截至24日,孩子还在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烫伤后,别用错误偏方

“我们之前接诊一个被烫伤的孩子,伤口不大,但家长却往伤口涂酱油,酱油导致孩子得了高钠血症,医院就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泉州第医院烧伤整形科主治医师刘丁井介绍,以往的烫伤案例中,还见过家长送医前往烫伤伤口涂盐巴、醋、牙膏甚至大便的,这些错误的偏方,不仅容易容易造成伤口感染,严重的还会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烫伤常见误区

误区一:烫烧伤只是皮毛损伤局部烫烧伤不仅会损伤皮肤也会引起全身性反应,成人烫烧伤面积超过20%、小儿烫烧伤面积10%以上,就有引起休克的可能。烫烧伤后心、肺、肾、胃肠等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现象叫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不要再认为烫烧伤只是小伤不碍事,必要情况下也需及时就医,进行综合治疗。

误区二:烧伤后不能用冷水冲

有人错误的认为烫烧伤后不能用冷水冲,否则会起水泡。其实烫烧伤后起不起水泡,与烫烧伤的原因和深度有关,而与烫烧伤后是否接触冷水无关。Ⅰ度烫烧伤损伤轻、渗液少,Ⅲ、Ⅳ度烧伤损伤深,皮肤脱水或出现干性坏死,一般不起水泡;深浅Ⅱ度烧伤因渗出较多,往往会起大小不同的水泡。电烧伤、化学烧伤、液体或固体热物烫伤也会起水泡。烫烧伤后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可使创面血管收缩,组织液渗出少,反倒可以减少水泡形成。但也要注意用水卫生,最好用流动自来水等清洁水冲洗。误区三:用酸碱中和法缓解

酸碱中和?no!!!

以前有人主张酸烧伤用碱中和,碱烧伤用酸中和,从理论上说是对的,但实践中并不可取。因为在酸碱中和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在原来化学烧伤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热烧伤,更加重了伤情。所以,现在不主张化学烧伤后用酸碱中和,而主张应用大量清水冲洗。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生石灰烧伤是一个例外,伤后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产生大量热,加重创面的损伤程度。所以必须先将创面上的生石灰完全清除干净,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

误区四:用牙膏治疗烫烧伤牙膏本身没有治疗烫烧伤的功效,更没有抗感染作用。牙膏中的摩擦剂是一种细的矿物质粉末,对创面是一种刺激物,牙膏里的发泡剂等对创面也无治疗作用,反而会刺激创面引起肉芽增生和创面感染。所以不要再用牙膏“欺骗”自己了。误区五:创面用紫药水和红药水红药水、紫药水抗感染能力都不强,不能很好地控制创面感染。更主要的是深颜色的药物遮盖创面,使医生不能明确了解烫烧伤的深浅程度,影响治疗方案的制订。非专业人员紧急处理烫烧伤时,最好不要随便用药,以免弄巧成拙。

误区六:烧伤后不吃“发物”

所谓“发物”主要是指能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其发作的某些食物,主要包括鱼、虾等海产品,羊肉,狗肉等及韭菜、香菜等蔬菜。其实“发物”只是一种民间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认同。鱼、虾、肉类含有高蛋白,韭菜、香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对烫烧伤创面愈合有很大帮助。只要平时对这些食物无特殊反应,大可放心食用。

如果不幸发生烫伤

该这样处理

“冲、脱、泡、盖、送。”泉州第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王浩介绍,一旦发现孩子被烫伤,家长可按这5字口诀进行第一时间自救。

●“冲”:烫伤时,第一时间用凉水冲,最好冲半个小时。

●“脱”:冲凉期间,被烫的衣服也降温了,可一边冲一边脱。如果烫伤部位被粘住了,不可硬脱下来,可一面浇水,一面用剪刀小心剪开。

●“泡”:家里有条件泡凉水,最好整个人泡在凉水里。

●“盖”:伤口创面要保护好,用干净毛巾盖住,有条件的用湿毛巾盖住,可缓解疼痛。

●“送”:医院。送医前,不要涂有色药膏,医生可根据创口判断烧伤程度,如果涂了有色药膏,医生不好判断,且清洗容易造成孩子二次痛苦。

来源:综合成都商报四川名医、江苏疾控、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广州日报、健康南粤

我就知道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oshanga.com/grssg/1633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