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实验分析)、(医学研究)、(农业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3、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观察蚂蚁)、(拆玩具)、(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4、(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5、18世纪初的(爱德华·琴纳)是一位英国乡村医生,他是第一位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6、(爱迪生)是(美国)的伟大发明家,他发明的(电灯)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
7、科学家工作[或者说科学研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8、年英国医生(罗杰特)做了一个(“动起来小人”)的实验,发现了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9、我们发现,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平衡)。回形针放在鹦鹉的尾巴上时,鹦鹉会站起来,因为(降低重心),可以让物体站起来。
10、(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11、《本草纲目》是明代大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撰写成的,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12、做纸鹦鹉的材料有:剪刀、彩笔、胶水、彩纸。
13、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通过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
2、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3、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4、一个小的疑问只要细心观察、思考都有可能引出科学发现。(√)
5、科学家做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怀疑。(×)
6、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7、科学是很神秘的,离我们很遥远。(×)
8、科学家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办法做。(×)
9、科学只和科学家有关系。(×)
10、▲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11、小孩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12、▲电影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制作的。(√)
13、物体上轻下重不容易倒。(√)
14、“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15、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6、科学只是与科学家有关。(×)
17、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18、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19、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20、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21、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三、选择
1、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上重下轻B放在矮处C下轻下重D上下一样重
2、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这是(C)
A解决问题B作出猜测C提出问题
3、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
A挡风B保持平衡
4、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
A.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中出现的一个问题
B.小明把电视机砸烂了
C.技术员在观察实验田中的玉米生长情况
D.小军在自己制作飞机模型
5、你认为做一名科学家,下列行为中(D)是不对的。
A.细心观察B.善于思考C.具有好奇心D.不要怀疑大人的话
6、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寻找证据D.得出结论
四、问答
1、我知道的科学家有: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爱迪生: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
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
牛顿:物理学的奠基者,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3、怎样做就能成为一个小科学家?
细心观察,从探索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科学家。
4、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
5、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5、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
我观察过鱼是怎样睡觉的。观察过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观察过蚂蚁是怎样搬运东西的。观察过人为什么会有影子。
6、小华总是在课余时间观察燕子的飞行活动,并知道了燕子不同的时间里飞行的高度都不同。这种活动属于科学探究活动吗?如果属于,为什么?
这种活动属于科学探究活动。因为它具有科学研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7、让纸鹦鹉“站”起来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具有科学研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8、当听到“科学”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我会想到动物学家在研究新的物种;航天员在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医学家在研究新的药品;农业学家在研究如何让粮食丰收。
9、说说纸鹦鹉为什么能站在指环上掉不下来?
因为我们把回形针放在鹦鹉的尾巴上,降低了重心。纸鹦鹉上轻下重,保持平衡。
第二单元
一、填空题:
1、校园里(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松树)等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的观察须知:(安排小组记录员)、(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它们)、(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3、在寻找小动物时,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
4、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后代)、(都要呼吸)、(需要营养)、(都会对刺激有反应)、(会死亡)等。
5、不认识的或叫不出名字的,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
6、水滴、机器人、电脑、云、瀑布都不属于(生物)。
7、我们可以到(校园)、(花园)、(田野)、(草丛)、(苗圃)等地方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也可到(砖缝)、(墙根)、(花盆下)找一找。
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例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例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9、(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10、在校园里我看到一棵生长茂盛的大树,它是(有生命的)。
11、各种树木的皮是不一样的,有的树皮粗糙,有的树皮细腻。
12、观察树皮的时候,可以用拓印的方法把观察树皮的结果记录下来
13、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
14、用图画、拓印、文字做记录,用目测看,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15、用简便的方法可以描述树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16、桃树和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有: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是(绿色)。
17、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扁平的,一般有(叶片)和(叶柄)两部分,叶片上有(叶脉)。
18、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生长叶子的地方称为(“节”)。
19、蚂蚁的身多是黑色、红褐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
20、蜗牛是动物,蚂蚁也是动物,它们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21、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壳上有(螺纹);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并且会分泌(黏液),把蜗牛粘在物体上,不容易掉下来。蜗牛身体(伸缩自如),没有固定大小,我们用量蜗牛壳的方法表示蜗牛的大小。
22、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体型多数为(纺锤形)或(扁平型)、(棍棒性)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靠(鳃)呼吸,靠(鳍)运动。在水中(产卵),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
23、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海洋中最大的动物是(鲸鱼)
2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都要阳光和空气,都有根吸收水分和养料,都能开花结果,都能繁殖后代。)
25、对生的叶子:如:(桂花)的叶子每节生长着两片叶子,两两相对。互生的叶子:如:(柳树)的叶子每节生长着一片叶子,依次交互排列。轮生的叶子:如:(银杏)的叶子每节生长着三片叶子。
26、有的植物落叶,有的植物不落叶。如:(杨树)、(柳树)落叶,(松树)、(柏树)不落叶。
27、动物有共同的特征:(长大、死亡、呼吸、吃东西、运动、能繁殖)。不同的特征:(生活环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8、昆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9、黑猩猩一只手有(5)根手指,有(2)只耳朵。
30、画动物时,不但要画出它的外形,还要标清楚它身体上的各部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在观察生物的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2、▲观察活动中不要伤害小动物,要爱护小动物。(√)
3、在观察动物中,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4、在观察动物时,要保持安静。(√)
5、▲外出观察生物时要获得大人同意,或者有大人陪同。(√)
6、为了观察而捉住的小动物,在观察后可以随意放在任何地方。(×)
7、菜篮里的茄子、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是有生命的物体。(√)
8、瀑布、云彩、机器人虽然能够运动,但它们不具备生物别的特征,
所以它们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9、要想仔细地观察一棵树,就应该通过看、听、摸、闻,全身心地去体验。(√)
10、树的皮都是很粗糙的。(×)
11、各种树的叶子都是一样的。(×)
12、各种植物到了冬季都会掉光叶子。(×)
13、植物的叶柄有的长,有的短。(√)
14、仙人掌身上的刺就是它的叶子。(√)
15、有的植物的枝干坚硬,有的植物的枝干特别柔软。(√)
16、花开五颜六色,它的形状也各式各样。(√)
17、荷花、睡莲属于水生植物。(√)
18、丝瓜、菊花、水稻都是草本植物。(√)
19、桃树和向日葵都是多年生植物。(×)
20、树上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21、金鱼是一种观赏鱼。(√)
22、在干燥的地方可以捉到蜗牛。(×)
23、蜗牛是吃菜叶的。(√)
24、蜗牛的长触角尖端有眼。(√)
25、蚂蚁的身体与蜗牛比较相似。(×)
26、蚂蚁靠鼻子闻味。(×)
27、蚂蚁长有四条腿。(×)
28、蚂蚁有嘴,所以它们之间用嘴来说话。(×)
29、蚂蚁是群体生活的小动物。(√)
30、把馒头留给蚂蚁吃会干扰蚂蚁的生活。(√)
31、每到下雨前,蚂蚁都会在洞穴口周围堆起很多土。(√)
32、蝗虫是一种对庄稼有害的动物。(√)
33、有些小动物不需要呼吸空气就能生存。(×)
34、有些动物不需要水,例如蚂蚁从来不到河边喝水。(×)
35、描述树的轮廓时主要从树干、树冠方面进行。(√)
三、定标准给它们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家鸽螳螂海鸥斑马乌龟非洲象娃娃鱼蛇
大熊猫蜻蜓青蛙狼
天上飞的有:
家鸽、海鸥、蜻蜓、螳螂
水里游的有:
金鱼、娃娃鱼
陆地上走的有:
非洲象、大熊猫
陆地上爬的有:
乌龟、蛇
陆地上跑的有:
斑马、狼
四、比较兔子和萝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是生物。都能长大、都需要水、都需要空间生存、都需要营养、都能繁殖后代、都需要呼吸、都需要阳光。
不同之处:兔子能运动,萝卜不能。外形不同。生活空间不同。
五、比较人和黑猩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吃东西、生孩子、会长大、会死亡、要呼吸、对刺激有反应、需要水分、需要生存空间。
不同之处:人会制造工具、人会说话、人能直立行走、人的身体没有那么多长的毛。
六、请你以蚂蚁或蜗牛为例,说说在观察小动物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蜗牛
(1)外形:蜗牛有一个螺旋形的硬壳、身体柔软、头部有触角。
(2)生活习性:蜗牛是用腹足爬行的,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喜欢在夜间活动。蜗牛靠齿舌吃食物,以植物为食,喜欢吃农作物的细芽和嫩叶。冬天时会用黏液形成薄膜封住壳口过冬。
(3)对刺激有反应:在蜗牛的面前放上酒、醋等刺激物时,它会收缩触角,遇到惊吓会缩进壳里。
蚂蚁
(1)外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小的身长几毫米,大的长几厘米。颜色有黑色的、棕色的,白色的。
(2)生活习性:蚂蚁是动物中的大力士,是群居动物,喜欢和同伴生活在一起。蚂蚁食性杂,喜欢吃甜食和饼干。它通过触角和分泌物的气体传递信息。它会在爬过的地方留下气味,或利用路途中的天然气味认路。
(3)特点:把不是“一家”的蚂蚁放在一起,尤其是数目不等时,它们会立刻咬起来,同窝的蚂蚁不但不咬,还会互相喂食。
七、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蜗牛用腹足底部的肌肉,前后做波浪状的收缩和蠕动,一伸一缩地缓缓地、轻柔地向前推进。蜗牛的黏液对它的爬行部分起保护作用。
八、蜗牛是怎样出壳的?
触角先出来试探一下周围有没有危险物,然后身体在慢慢出来。
九、往水盆里放三个瓶盖,搭成迷宫,蚂蚁在上面会怎样?你得到什么启示?
蚂蚁会在上面焦急的爬来爬去。它的反应提醒我,别忘了送小动物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
十、动物、植物与人的比较。
不同之处:动物能运动,植物不能。人能说话、制造工具,动物和植物不能。植物生长在士壤里,有根、叶、茎、花、果实。动物大多生长在海里和陆地上。
相同之处:都是生物。都能长大、都需要水、都需要空间生存、都需要营养、都能繁殖后代、都需要呼吸、都需要阳光。
十一、请你有同样的方法把有生命的物体、动物、植物和人的关系用下面的图表示出来?
十三、.在观察小动物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1、要注意安全。2、不要惊吓小动物。3、不能直接触摸、抓举动物。4、在观察动物时,要保持安静。5、要获得大人同意。6、观察后把小动物放回原处。
第三单元
一、填空题:
1、(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3、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4、目前,人们正面临缺水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5、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家庭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交通运输)、(水力发电)等都要用到水。
6、挖小草做实验时尽量不要(伤到小草的根)。
7、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8、一般情况下,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9、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流动。
10、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11、辨认水时,我们可以用(眼看)、(鼻闻)、(舌尝)、(手摸)等方法。
12、地球上70%是海洋,30%是陆地。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3%的淡水。
13、▲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暗河。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要比陆地面积大。但是。地球上大部分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少量的淡水,淡水绝大部分储存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含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14、如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15、地球上的淡水冰川占(76)%,浅层地下水占(12)%,深层地下水占(11)%,河流、湖泊占(0.34)%,水蒸气等占(0.66)%。
16、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这些主要都是由(人类引起的)。
17、我们在研究小草每天“喝水”时,在试管上滴几滴油的目的是防止水份蒸发。
18、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相四周扩散的现象叫毛细现象。
19、铺地砖的地面容易返潮是水的毛细现象引起的。
20、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21、树叶上的小水珠是球形的,是由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
22、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23、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24、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25、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咸水变淡水。
26、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27、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8、水有压力,水越深,压力越大。
29、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30、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31、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有:用粉笔吸墨水、毛巾吸水、棉布吸汗、潮湿的墙根。
32、水的压力:水压力的大小和水的深度有关,水越深压力就越大。
33、水的浮力:“曹冲称重”是利用浮力承载物体重量的原理。
34、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糖、盐、洗衣粉、奶粉能溶解在水里。用搅拌、加热的方法可以使物质溶解得快点。
35、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呼唤地球儿女珍惜每一滴水。
36、被污染的水通常呈黑红、黑灰或暗褐等颜色,有腥臭等气味,水面上漂着油污、泡沫等。
37、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法),自觉保护自然水域不受污染。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是生命的源泉。(√)
2、最初的生命是在水中诞生的。(√)
3、人类的生活不能离开水。(√)
4、浇地、炼钢都需要水。(√)
5、克重的一条鱼体内含水约克。(√)
6、缺少了水,庄稼会变得枯黄,甚至枯死。(√)
7、没有水,骆驼也会一直生活下去。(×)
8、地球上的水永远都用不完,所以我们可以随便使用。(×)
9、水的颜色有蓝色、绿色和红色。(×)
10、水的味道稍微有点甜。(×)
11、水是白色的。(×)
12、液体无论放在什么容器里它的面总是平的。(×)
13、辨别液体时,都要先尝一尝。(×)
13、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14、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之一。(√)
15、水流动的快慢与水滴的大小有关。(√)
16、水和玻璃一样是透明的。(√)
17、用手摸不能够识别一种液体。(√)
18、在正常人的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19、观察不熟悉的物体时,我们都能用看、听、摸、闻、尝的方法。
三、你会答吗?
(一)毛细现象:(会“爬”的水)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相四周扩散的现象。孔隙越小,水爬的越高。
1、纸巾浸入红色的水中有什么发现?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纸巾会变红。纸巾有许多空隙,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把红色的水吸上来。
2、粉笔吸墨水后你有什么发现?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粉笔会变黑。粉笔有许多空隙,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把墨水吸上来。
3、砖铺的地面容易反潮。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砖块中有许多空隙,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把土壤里的水吸上来。
4、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这样的现象?
用粉笔吸墨水、潮湿的墙根、毛巾吸水、棉布吸汗。
(二)水的表面张力:(会“团结”的水)
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
1、往一元硬币上滴满水后,你有什么发现?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一元钱硬币能容纳50滴水。这是水的表面张力。
2、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再入物体吗?放入很多回形针后。你发现什么了?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能。把回形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杯子里的水不会溢出。这是水的表面张力。
3、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这样的现象?
草上的露珠。水面上溅起球状的水滴。水蝇落在水上。
(三)水的压力:(会“喷射”的水)
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压力,压力来自各个方向。水的压力与水的深度有关,水越深压力越大。
1、用钉子在一个塑料瓶的侧面从上向下扎三个等距的一样大小的孔,用胶布贴上,装满水,然后撕去胶布,观察水流。
水会喷射出来。最上面的小孔喷出的水最近,最下面的小
孔喷出的水最远。瓶子抬高后,水流距离不变。随着水量的减少,水流距离变近。说明水的压力与水深有关:水的压力与水的深度有关,水越深压力越大。
2、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这样的现象?
消防队员灭火时,使用高压喷水枪。
(四)水的浮力:(会“托举”的水)
水对物体向上“托举”的力。
1、把底部粘有橡皮泥的小烧杯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是谁把小烧杯托起来的。说说加入砝码,水位的变化。
小烧杯不沉是橡皮泥受到浮力的缘故。加入50克的砝码大烧杯水位上升了50毫升,小烧杯下沉一部分,说明水的浮力与物体重量有关。如果物体重量大于浮力,物体下沉;物体重量小于浮力,物体上浮。
2、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这样的现象?
船浮在水面、曹冲称象
(五)溶解现象: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这种现象叫溶解。
1、能够溶解很多物质,如:(食盐、白糖、洗衣粉、红糖、奶粉等)
2、关于溶解,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研究的问题?(至少提出三个问题)你怎么猜想?
问题:(1)、奶粉能溶解在水里吗?能
(2)、物质溶解后水面会上升吗?不会
(3)、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物质溶解得快点?
加热使温度高、搅拌、
(4)、面粉能溶解在水里吗?不能
(六)、有一杯醋或白酒、一杯牛奶、一杯糖水、和一杯冷开水和盐水你怎样区分它们呢?
(1)先用眼看,白色的那杯是牛奶;
(2)剩下的三杯用鼻子闻,有气味的那杯是醋或酒;
(3)剩下的用舌头尝,甜味的是糖水,咸味的是盐水,没有味道的是冷开水。
四、问答:
1、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你的想法?
胡萝卜含的水多。我可以拿相同重量的胡萝卜和土豆用榨汁机把它们的汁榨出来,然后称一称重量。
2、怎样证明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一盆花,经常浇水它会长得很好。短时间连续一周不浇水,它会慢慢的发蔫,马上浇水不一会就会直起来。继续不浇水,它还会慢慢发蔫,持续不浇水,花会渐渐发黄,干枯、最会死亡。所以,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3、关于水你知道什么?
人需要水,没有水就会渴死。小鸟需要水。花、小草、庄稼需要水。洗衣服需要水。地球上的淡水很少。
4、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水的特点?
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流动。水有: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溶解性。
5、怎么理解“请珍惜每一滴水,如果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的?
意思是说:可以饮用的淡水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节约用水,到水资源枯竭的那一天,地球上将不会再有任何生命的存在。
6、动植物和人的生长为什么离不开水?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家庭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交通运输、水力发电等都要用到水。所以,没有水,所有的生命都会停止。
7、利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事情?
把洗衣粉溶解在水里洗衣服。把高锰酸钾溶解在水里消毒。把奶粉溶解到水里宝宝喝。
8、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哪些?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怎么要节约用水的?
浪费水的现象有:关不紧的水龙头,刷牙不间断放水,喝不完的水乱倒,用高压水枪洗车等。
节约用水的做法有:用杯子装水刷牙、随手关好水龙头,把水接在盆里洗菜,用洗脸后的水冲卫生间、用抹布洗车等。
9、自然界里的污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为了避免污染发生,我们应怎么办?
自然界里的水污染会造成的后果有:
(1)人如果长期饮用不良的水质,会导致体质下降,生病。
(2)污水使大片农田遭受污染,农作物产量降低;
(3)海洋污染造海洋生物死亡。
为了避免污染发生我们应该:
(1)节约用水;
(2)不乱砍乱伐,提倡植树造林;
(3)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4)对污水进行处理。
10、请写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滴水,如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
11、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你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些性质吗?
加墨水、加醋能使水变得不透明,使水变得有颜色;加醋能使水变得有气味;盐能使水变得有味道;加热能把水烧干了;放在冰箱里能使水变成冰。
12、什么是水的净化?水的净化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除去水中的杂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沉淀、煮熟。
13、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农业生产中喷洒的农药、施的化肥。人们的生活垃圾,医疗垃圾被带入水中。
第四单元
一、填空
1、物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材料按其来源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天然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例如羊毛、木材、石料、棉花、蚕丝、麻、陶土、沙土等。
3、人造材料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例如纸、铁、塑料、尼龙、合金、油漆、玻璃等都是人造材料。
4、我们穿的毛衣是通过剪羊毛,然后纺成毛线,最后由人工或机器织成的。
5、雨鞋是将乳胶从橡胶树上引出,然后加酸使乳胶凝固,最后塑形制成的。
6、塑料制品是通过开采原油,然后提炼出石油,最后由石油加工成。
7、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8、东汉蔡伦通过总结前人用布、麻造纸的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生产出了大量轻便、便宜的纸。
9、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10、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11、不同的纸张在颜色、光洁度、厚薄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别。
12、纸有吸水的性能,还能承受拉伸和弯曲。
13、纸的用途:包装、印刷、装饰、书写、擦拭、盛装。
14、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
15、不同用途的纸,其(吸水性)和(透明度)不同。
16、是纯羊毛标志
17、看纺织品成分标志可以认识纺织材料的不同种类。
18、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
19、(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20、用火点燃纤维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烧伤与火灾的发生。
21、人类最早用兽皮和树叶裹体,后来逐渐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技术。
22、铁是灰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铝是银白色的。
23、铁做炒锅,因为便宜、坚硬,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24、用铝做易拉罐,因为便宜、轻、容易加工。
25、首饰用金银做,因为昂贵、光泽度好、不容易生锈。
26、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表面有光泽)、(易传热)、(易变形)等。
27、一般用(铁)做炒锅,因为(便宜)、(坚硬)、(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28、常见的金属:铁、铜、铝、铅、锡。
29、在铝、铜、铁、金中,铁的硬度最大,金的延展性最好,铜的导热性最好,金的价格最贵。
30、塑料的优点:(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等。塑料的最大缺点是不易分解,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31、塑料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可塑性和可调性。
32、白色污染是人们大量使用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
33、科学家已研制出比较容易分解的塑料,如用木薯、玉米等原料生产出的可降解饭盒。
二、问答:
1、怎样区分物体和材料?
如桌子是物体,它的材料是木头;如窗子是物体,它的材料是玻璃。常见的材料有金属、塑料、木材、橡胶、玻璃、纸、陶、瓷等。
2、我想要一双即能透气又柔软舒适的鞋子,你觉得应选择什么材料?为什么?
鞋底是橡胶做成的,是由天然橡胶加工合成,是人造材料,选它
是因为橡胶牢固,柔软,防水。布做鞋面,布是由棉花纺织成的,是天然材料,选它是因为棉布透气,吸汗。扣眼是金属做成的,金属由矿石冶炼而成,是人造材料,选它是因为它结实。
3、文具盒选择什么材料?
文具盒主体使用塑料,塑料是用石油加工而成。塑料轻,不易碎,可塑性强。连接处使用金属,金属由矿石冶炼而成,是人造材料,金属很结实。
4、简述纸的生产过程。
剥去树皮——木头切成小片——木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烘干水分后压成纸张
5、纸的性质有哪些?
抗拉性: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
透光性:表现纤维间空隙大小
吸水性:纸的吸水性跟纸纤维的疏密程度和是否有腊质有关[毛细现象效果]
6、用什么办法可以清楚的看到纸的纤维?
表面粗糙的纸,肉眼就能清楚的看到一丝丝纤维。表面光滑的纸,揉成团后再把纸团打开,用放大镜可以看到。还可以把纸撕开,边缘毛茸茸的,用放大镜能清楚地看到一丝丝纤维。
7、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纸的吸水性能和透明度?
用滴管分别往各种纸的中央滴同样多的带颜色的水,可以通过纸上颜色扩散的快慢程度比较纸的吸水性。
把几种纸分别蒙在手电筒上,或者把有字的图片分别放在各种纸下比较纸的透明度。
8、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各种物品?
因为各种物品需要不同的吸水性、透明度、光洁度、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所以需要用到不同的纸。一般牛皮纸用来包装;耐火纸用于科研、航天;糯米纸用于食品包装;宣纸用于绘画、书法。
9、各种同颜色的纸有哪些不同?
牢固程度、毛边、吸水性、透明度。
10、常用的纺织材料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棉布:柔软透气,可做内衣。
羊毛:松软保暖,可用于冬天御寒。
尼龙:结实耐磨,可做运动服。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11、棉布与尼龙的不同:
棉布属于(天然纤维):
(1)比较结实(2)吸水性强(3)燃烧慢。
(4)燃烧时和烧纸气味相同,燃烧后灰烬分散,颜色发白。
尼龙属于(人工合成纤维):
(1)很结实(2)吸水性弱、干得快(3)燃烧快。
(4)燃烧时和烧塑料气味相同,燃烧后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12、怎样区分棉、麻、丝、毛和合成纤维?
通过手摸、眼看、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弯曲情况辨别。也可以用火烧:棉、麻是植物纤维,易燃、燃烧时有烧纸的味道,烧后有灰烬。丝、毛是蛋白质纤维,燃烧时有烧头发的味道,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胶状,灰烬是黑色固体物质。
13、说说常用纺织材料的用途。
常用纺织材料有:羊毛、棉布、丝绸、合成纤维。羊毛松软保暖,也用于御寒。棉布柔软透气可做内衣。丝绸颜色鲜艳,可做外衣、合成纤维结实耐磨,可做运动服。
14、你希望将来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我希望将来的衣服像空调一样,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冬暖夏凉,什么时候都可以穿。
15、通过研究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活动,你发现了金属有哪些性质?
我们利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金属具有:表面光泽、具有导热性、富有延展性等性质。
16、制作这些物品为什么选用这种金属?
橱房用具
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和延展性
电线
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奖牌
是利用金属具有光泽的属性
斧头、剪刀
是利用金属的坚硬性
飞机用铝制造
是利用铝质地较轻的特点
用铁做砂锅
铁价格便宜、坚硬,铁是人体所需要微量元素
用铝做易拉罐
铝质地轻、易加工(延展性好)、价格便宜
金银做首饰
金银光泽度好、不易氧化、昂贵
17、研究金属的表面光泽,为什么要磨去金属的表面来观察?
因为许多金属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锈,用砂纸磨去锈后,才能看到金属的本来面目。
18、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4)购物尽量用布袋或纸袋。
19、比较塑料和其它材料的优缺点:
塑料优点
最大缺点
塑料尺与木尺
轻、透明
优点概括:
容易加工、
生产效率高、
节约能源、
绝缘性好、
轻便可塑、
牢固有弹性、
耐磨耐腐蚀、
透明隔热、
不容易腐烂,
对环境有害
塑料口袋和纸口袋
牢固、防水
塑料杯和玻璃杯
轻、不易碎、隔热性好
塑料凳和木椅
轻便、可塑性强
塑料盒和陶瓷盆
轻、弹性好、不易碎
20、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占用土地、威胁海洋生物、影响生活环境(影响市容)
21、什么是塑料的可塑性和可调性?
塑料的可塑性指通过简单的成型工艺,根据模具的特点制造出人们需要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塑料制品。
塑料的可调性指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变换工艺,改变配方,制造出不同性能的塑料。
第五单元
一、填空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2、科学问题的来源:(1)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2)对流行说法提出怀疑(3)科学小制作时提出问题。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同样材料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的重量决定。
4、课文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是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5、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作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量决定下落速度”的观点。
6、金鱼最常见的死因是胀死,并不是它不知饥饱。金鱼不会捕食,所以它不会放过每一粒投向它的食物。
7、“冬虫夏草”又叫“黄金草”它兼有虫和草的处形,但非虫非草,
属于菌藻类生物。它不会冬天变成虫,夏天变成草。
8(自制信息卡)是一种保持和呈现信息的好形式。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制信息卡。
9、法布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观察昆虫,著成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10、锅盖上的水滴是凝结形成的。
11、很远的东西,用肉眼难看清楚,可以借助显微镜。
12、当我们观察蚂蚁时,相要看得更清楚,可以借助放大镜。
13、当遇到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时,我们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14.通过上网或查资料获得答案的方式叫做(获得间接知识),通过做实验找到答案的这种方式叫做(获得直接知识)。
15、玩泡泡时,可用洗洁精、肥皂、肥皂粉、甘油和水配置溶液。
16、对不能探究的问题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解决。
二、问答:
1、在科学探究中,寻到问题答案的方法有: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获得间接知识;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获得直接知识。
2、问题从哪里来?
(1)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2)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怀疑。
(3)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3、我们选择研究问题时,应该多提什么样的问题?
(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4、在折纸飞机时,什么样的飞机会拐弯?什么样的飞机飞得远?什么样的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两边不平衡的纸飞机会拐弯。机头重,机身瘦长的纸飞机飞得远。机翼宽大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5、冬虫夏草真的冬天变成虫,夏天变成草吗?
不是。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冬季真菌寄生于虫草蛾幼虫内,到了来年夏季发育而成。
6、如何理解大学学家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句话?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只是一个技巧问题。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7、什么是科学知识?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8、关于吹泡泡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你能解决的是哪些?
我能提的问题有:
①、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②、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得大些?
③、为什么阳光下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
我能解决的问题是:
①、粘的溶液多泡泡大,少的话就小。
②、吹泡泡时,吹气不能过分用力,吹气时气流要均匀,慢。
③、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一、实验
1、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实验
实验题目: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性质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粗细相同(或是较为接近)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热水、砧板、锤子、粉笔、一节1.5伏的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段长导线。
实验目的:认识金属的性质
实验一:金属具有导热性
实验方法:先用手捏捏各种棍状物体,感觉一下它们没有放进热水前的温度。然后往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把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同时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再用手捏捏各种物体,感觉它们现在的温度,经过放进热水前、后温度的对比,我们发现,铜丝、铁丝、铝丝等金属制品比木棍、塑料棍温度升得快。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如果实验物体不是棍状物,而是平时生活中的常用物体,选择时一定注意金属物体比非金属物体大些,这样在相同情况下金属先热,更能说明金属的导热性能好。
实验二: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方法:用手捏住把铁丝、铜丝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到砧板上用锤子用力锤打,随着锤打次数的增加,我们发现金属丝在慢慢变扁、变宽、变长。放下它们,再分别锤打木棍、粉笔,发现它们在锤打时碎了、劈裂了,这个现象告诉我们,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三:金属具有导电性。
实验方法:将一端裸露出金属的导线缠绕在电珠的螺旋壳上,然后把电珠黑色的突起接在电池的铜帽上,拿起导线另一端露出金属的部分与要检验的物体捏在一起,用物体接触电池的锌片,注意不要让导线接触到电池的锌片,以免干扰学生的正确认识。依次检验后,我们发现:将金属物品连接在电路中,小电珠都能发光。而木棍、玻璃等不能使电珠发光,因此实验后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电性。总结以上三项实验,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热、延展、导电的性质。实验完毕,整理用具。
2、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
实验题目: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
实验器材:橡皮泥、水槽、水、土豆(鸡蛋、苹果、梨)、大烧杯、药匙、盐、搅拌棒、泡沫板(没有泡沫板可用别的能漂浮的物体代替。如木板、或是挖掉侧面的塑料瓶等)
实验目的:知道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借助漂浮物这三种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一::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是:把捏成团的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是沉在水里的。捞出橡皮泥,把橡皮泥捏成船形或碗形,再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浮上来了。
实验结论:在不改变物体重量的情况下,改变其形状尽量增大它的体积,就会使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就会浮上来。
实验二:用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把土豆放入装水的大烧杯中,看到土豆沉在水底。捞出土豆,向水中加入两药匙盐(视土豆大小,决定加盐的匙数)用搅拌棒搅拌后,再放入土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土豆浮起来了(土豆如果不能浮起,就向水中慢慢加盐、搅拌,直至土豆浮起来。)这个实验说明:向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三:借助漂浮物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是:把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它在水中是下沉的状况后,将其放到漂浮的泡沫板上,这时我们会看到橡皮泥借助泡沫板受到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如果现场提供的物体较大、泡沫板较小可以把几块泡沫板固定在一起)。这个实验说明:水中下沉物体借助漂浮物也可以浮上来。不过要注意的是:漂浮物受到的水的浮力,一定要大于漂浮物自身的重量加上下沉物体的重量,否则就会因超重使两个物体一块沉入水底。实验完毕,整理用具。
如果我有帮助到您!也希望你可以帮助那些需要的人。
让她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我们会一直相伴在您左右!
长按识别图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