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不少家长主动在朋友圈转发“父亲一屁股坐死孩子”的视频。
视频中,男子反手拖着孩子一前一后走着。突然,男子重心不稳向后跌倒,一屁股坐在孩子头颈部,随后,男子对孩子进行了“抱起”“晃动”“拍打”一系列动作,让无数家长看得揪心。
以一个男人强大的自身重力压下来,孩子颈椎脱位的损害是一定的。而这位父亲毫无急救常识的做法,或者说意外发生时失去理智的动作——“抱起”“晃动”“拍打”,显然会造成孩子的二次伤害。
最终,没有奇迹发生,医院不治身亡。
一条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一个美好的家庭面临生离死别,这位父亲将要承受怎样的痛苦,我们可想而知。
类似的意外时有发生。
这几天还有另一条新闻:不到4岁的孩子在教室里玩,窗户边有三级小台阶,台阶上有一颗颗珠子串起来的卷帘绳。孩子玩耍时不小心将头套进绳子里,当他从台阶上往下跨一级时,竟被吊起。
好在,事发时孩子的妈妈就在旁边,及时阻止了这场意外的发生,不过这件事还是把孩子妈妈吓出了一身冷汗。
孩童天性好动,对危险性充满未知,家长稍有疏忽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指出在:世界各地,每天有多个家庭因非故意伤害或所谓的“意外事故”失去孩子而变得破碎。
unintentionalinjury即非故意性伤害
(据数据统计表明,意外伤害是造成低幼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
孩子受伤时,惊慌失措是最大的错误由此可见,儿童的意外伤害虽不是大概率事件,但也绝非极小概率事件。面对儿童意外伤害,父母最大的失误,往往是因焦急、恐慌而导致的不冷静。
我大概6岁时,一次奔跑时意外摔倒,由于是脸朝下磕在台阶上,上牙齿磕到了下嘴唇内侧,咬破了三个大洞,满嘴冒血,去医院缝了6针。
事发突然,爸妈可能吓坏了,他们惊恐的对话和紧张的情绪完全传染给了我,我只记得当时是害怕极了,整个过程说不出话,除了止不住的流血和流泪,全身都在剧烈地发抖。而我妈,急得和我一起哭。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一次受伤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其实并不知道有多严重,完全是父母惊慌失措的表情加剧了我的恐惧心理。如果当时他们可镇定一点,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小意外,伤口稍微处理一下就好,我肯定不至于害怕到发抖,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奔跑这件事心有所惧,连走路都变得很谨慎
这样的小伤害尚且如此,面对前文中那种大的伤害,父母是否镇定就显得更加重要。假如那位爸爸能冷静一点,也许就不会有那一些列不得当的后续动作,那个孩子,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尽管这对当事人来说,是一种戳伤口的假设,但面对孩子的意外伤害,父母的镇定程度,往往决定了事情是否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不同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著名演员章子怡曾发微博称:梦见醒醒后背被烫伤,完全找不到医生和朋友帮忙,急得直哭。因为这个梦,她还特地提醒广大孩子爸妈,要把各路医生、医院地址和紧急救援方式写好放床头,以备不时只需。
其实,面对孩子的意外伤害,除了及时求助,父母掌握一些预防与急救常识也非常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意外伤害处理办法。
烫伤、烧伤:轻度的烧烫伤用冷水局部冲洗,降温去痛,可以涂一点红花油或湿润烧伤膏。出现起泡破皮问题严重时,用剪刀剪开衣物避免伤口黏附导致二次伤害,医院处理。
骨折:利用书本、夹板木棍等硬物支托固定骨折部位,避免受伤部位发生移动,固定好受伤部位后赶快就医。
扭伤:24小时内先冷敷20分钟,镇痛消肿;之后再热敷促进肿胀消退,可以用弹力绷带包扎或把扭伤部位抬高。
宠物狗咬伤抓伤: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剂彻底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或双氧水涂抹伤口,医院。
马蜂、蚊虫(蛰)咬伤:用肥皂水清洗、浸泡伤处。不要抓挠,可以涂点虫咬水。但较严医院诊治。
利器割伤:立即止血,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3~5分钟,再用淡盐水清洗伤口,碘酒或酒精消毒并包扎。或若割裂伤口大而深,则立即送医缝合治疗。
触电:小儿触电应立即关闭空气开关进行总电源断电,观察呼吸、心跳情况,是否危机生命健康,现场抢救可做人呼吸和心脏按压,和立即拨打急救中心电话。
高处坠落:高坠伤害(高于1m)应立即送医。停止呼吸、头着地、意识丧失、出血、肢体活动障碍应立即送医。
溺水:将孩子救出后应立即拨打,如果呼吸停止,开始心肺复苏。按压通气比为30:2,按ABC顺序操作,直到急救人员抵达。
误服药物:催吐,用手指抠宝的咽喉部,让宝吐出药物。医院,并携带残留药物。
异物窒息:头朝下倒过来,拍打背部,用手按压胸口正中偏下部位,让气管内异物脱出。如果不行,医院!
教会孩子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几乎所有的儿童意外伤害,都是可以提前预防的。对父母而言,与其在孩子发生意外伤害时悲伤惊慌,不如做好预防工作。
有调查显示,中国未成年人的急救知识匮乏,仅有不到5%的未成年人接受过安全自护方面的教育,儿童自我保护教育和安全意识成了最大纰漏。
1.安全教育在日常
安全教育并不是坐在教室里照书讲的知识,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去体会,见缝插针地教孩子如何自我保护。
比如一旦被关在车子里,要学会去按喇叭、打双跳,不能只知道哭。比如流鼻血时怎么紧急处理、过马路时要注意哪些规则、高处要注意跌落、哪些电器是不能自己开的等等,如同讲科学知识一样,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get到知识点。还可以鼓励孩子把这些安全知识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强化自己的安全观念。
2.比认知更重要的是实践
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做。如同我们都会接到幼儿园、学校里发来的安全通知书,上面的每一条,孩子都懂得,但没有实践,意义就会打折。
安全教育不是文化教育,而是素质教育,要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让孩子不但记得规则,更要会用。比如,开水会烫手或烫嘴,拿一杯稍稍烫一些的水给孩子,他会很直观地知道,这样的温度就要远离。
3.适当的直观目击,有助于安全意识的提升
当电视上播放一些儿童安全新闻时,不要刻意避开孩子,适当让他听到看到,在安全新闻中受到最直接的震撼与教育,趁此机会可以教他一些安全知识,这个时候的输入会更加有渗透力,比我们的单纯教导更加有用。
最近还有一则新闻,一初中学生放学回家被困电梯中5小时,他首先迅速按键防止电梯下坠,又从缝隙递出纸条求救,然后拿出作业本来写作业等待救援。Word妈!电梯被困连很多大人都会惊慌失措,这孩子的表现也太淡定了吧,非常理智的自救和求救,这应该是良好的安全教育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吧!
(新闻素材、专业医疗知识整合于网络)
相关推荐
数学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熊孩子说谎该咋办?答案在书里……(10部绘本免费送!)
联系我们
投稿/征集:hyd
mamite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