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一岁半的女儿,昨天自己开门下楼找妈妈,从楼梯滚了下去。由于孩子平时出门都是家人抱着,从未自己下过楼梯,孩子出了门就像在家里走路一样,一脚从楼梯台阶上跨了出去。
幸好赶上同事下班回家,听见哭声及时冲了上去,孩子也只是脑门一点摔伤,别无大碍。虽然如此,同事打来电话时,还是忍不住声音哽咽。她难过地告诉我,当她抱着受惊的孩子回家,婆婆还在房间玩手机,孩子跑出门她竟毫无察觉。
带孩子确实辛苦,所以同事不管白天上班多累,晚上都坚持自己带孩子,也是想让老人家能休息一下。她婆婆每天晚饭后出门锻炼一两个小时,睡前要斗地主,看抖音,平时也经常在孩子面前玩牌玩手机。
正因为老人玩心重,半月前当同事发现孩子对关门感兴趣后,就提醒老人以后在家带孩子要把门反锁,以免稍不注意,孩子自己跑出去。她婆婆没当一回事,认为孩子从没自己出过门,没养成习惯,是不会出去的。结果今天这件意外就真的发生了。
不仅是同事的婆婆,其实很多父母都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带孩子特别粗心大意。他们总觉得那些危害孩子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件,只会出现在电视或新闻里,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那是很小的。因此在思想认识上根本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但其实从孩子会爬行,能自由活动开始,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需求就在提醒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虽然人们常把家比喻成温馨的港湾,但不要以为孩子在家里就是绝对安全的。事实上,家庭环境对儿童安全的威胁并不比公共场所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意外伤害最常发生的地点是家中,所占比例是43.2%。那家庭环境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今天就给大家来列举一下,希望家长引起重视,避免意外发生。
一、门边。
1-2岁的孩子,会对攀爬和开关门感兴趣,喜欢不厌其烦地把门打开又关上。一旦孩子离开家长视线,在家长不注意的情况下,打开门走出去,就容易发生从楼梯踩空坠落的意外。所以即便大人在家,照看孩子时还是要将门反锁,以防万一。
二、窗边。
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奶奶有时喜欢抱沛沛到窗户边,看外面的人流和车辆。被我发现后及时制止,防止孩子养成到窗边玩耍的习惯,埋下安全隐患。这里还建议有小孩的家庭,应当给窗户装上防护网,另外不要在窗户边放置桌椅等家具,避免孩子攀爬发生意外。
三、开水瓶及易碎物品。
家里的开水瓶、花瓶及水杯等易碎物品,不宜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尤其是开水瓶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总是不断发生,却不能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我认识的一个小孩子,才一岁多,几个月前竟然在奶奶和外婆的同时照看下,打翻了开水瓶被开水烧伤。医院治疗数月,现在每月还需几千块钱吃药。
四、尖锐物品。
家里的剪刀、水果刀、还有缝衣针、牙签等物品,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以免划伤孩子。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一名3岁女童睡觉时翻身,因为家长粗心地把剪刀扔在床上,结果剪刀直接插进了孩子的头部。
五、坚果及果冻。
一些像花生,核桃,杏仁比较硬的坚果不宜给幼儿吃,容易卡在喉咙发生意外。另外果冻也尽量少给,因为孩子很容易会用力过猛,而将果冻吸入气管,发生危险。
六、水盆和水桶。
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在水边嬉戏的。那为了避免孩子栽进水里发生意外,大人洗完衣服之后,一定要把盆里的水倒掉,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家里的闲置的水盆和水桶装满水。毕竟我们不可能一刻也不离开孩子,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到时后悔莫及。另外还要注意马桶在用完之后应该把盖盖上,对一岁左右的孩子来说,马桶也存在安全隐患。
七、电源开关。
最好使用安全插座,1-2岁的孩子处于手的敏感期,喜欢插洞洞,甚至用手去戳。前不久,我亲戚的孩子用钥匙去戳墙上的插座孔,就被电到了。另外现在天气逐渐热起来了,家里使用电风扇应该有大人在场,防止孩子好奇地把手伸进去探究。
八、床上物品。
孩子睡觉的床上不要堆放毛绒玩具,还有多余的被子、毯子之类的物品,拥挤的睡眠空间不仅影响孩子正常休息,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容易造成被褥等物品将孩子覆盖而发生意外。
九、桌子边角。
爬行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很有好处的,我们鼓励孩子在地板上多爬。但是孩子如果爱爬桌子就很不安全,所以桌上尽量不要摆放儿童玩具,甚至任何东西都不要摆放,以免吸引孩子攀爬,造成意外。另外桌椅、茶几或其他家具的边角尽量包上防撞条,以免孩子在奔跑或活动中撞伤。
十、卫生间。
卫生间在不使用时尽量关门,对1-2对的孩子来说,卫生间湿滑的地面及蹲坑也容易造成孩子发生摔伤的意外。
还有没考虑到的地方,大家可以帮我补充。电影《不可思异》中有这么一句台词:为人父母,一分钟没有看好孩子,那都是我的责任。孩子太幼小,缺乏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家长作为监护人,有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规避可预见性风险,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又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