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不少的病痛,让宝妈们揪心,比如发烧、感冒、胃口差、挑食、反复咽喉炎等。
尤其是反复的咽喉炎、扁桃体肿大,经常引起孩子发烧,宝妈医院跑,又是消炎,又是挂水,有时效果还不理想,病情反反复复,让人很是崩溃。
有时也带着孩子去看中医,有的中医也就开消炎药,有时开的中药效果也不好。
难道中医就不能治这种儿童的咽喉炎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医有句古话:“言不治者,未得其术也”。
在儿童咽喉炎的治疗当中有些误区,比如一见孩子发烧、喉咙痛,就认为是上火或者热气,大量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或者抗生素,这也许能暂时缓解某些症状,但长期来说对于患儿的体质没有好处,反而损伤患儿的阳气,身体更加虚弱,造成病情反复难愈。
针对这类病人,不仅要着眼于局部,更要看重患儿的整体状态来平衡用药。在这方面,古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单就《伤寒论》来说,书中记载的了大量有关治疗咽喉方面的有效方剂。今天,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马军来谈一谈临床中比较常用的几个经典方子。
01桔梗汤配伍非常简单,就是桔梗5克,甘草10克,是1:2的比例,水煎服。
?桔梗
?甘草
该方出自《伤寒论》: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
本方主要针对的是中医所说“少阴客热咽痛”,热证相对较轻的咽痛,表现为咽喉肿痛发红,但没有脓点,无明显发热畏寒,相当于感冒或者急性扁桃体炎的超早期,其他全身症状还不是很明显。
中医认为,桔梗味辛,微温而有排脓的作用,并有治疗胸胁痛的功能,是古人治疗咽痛的要药,同样甘草也是,生甘草能清热解毒,但作用缓和,大剂量使用可以作为黏膜保护剂促进粘膜愈合,两味药的简单配伍就能够解决咽痛的问题。
02小柴胡加桔梗汤方为小柴胡汤原方加桔梗: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桔梗。
?柴胡
?黄岑
?党参
?半夏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桔梗
小柴胡汤作为千古名方,它的适应症非常广泛,用好了非常神奇,自然治疗咽痛也是它的拿手好戏,但是一定要注意它的方证特点。
小柴胡汤是中医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中医认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半表半里的病症很多是孔窍方面的疾病,自然也就包括咽喉。
如果患儿出现咽喉肿痛,并且胃口不好,或者伴有忽冷忽热,汗出,就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加桔梗汤,如果口干明显可以加生石膏。
03大柴胡汤合白虎汤加桔梗组成:柴胡、黄芩、大黄、枳实、半夏、白芍、大枣、生姜、生石膏、知母、桔梗、马勃。
柴胡
半夏
黄岑
白芍
大黄
大枣
枳实
生姜
生石膏
知母
桔梗
马勃
这个方适用于实热内盛的咽痛病人,比如咽痛明显,充血红肿,有时候有脓点,胃口不好,胃胀腹胀,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可有发烧,但怕冷不明显,整个口腔及舌头干燥。这种病人才需要清热解毒,佐以泄热通腑,使热毒下行。
对于小儿使用清热解毒药要适当,中病即止,再行调整处方。
04麦门冬汤由麦门冬、半夏、党参、甘草、粳米(山药可代替)、大枣构成,组成也非常简单。
?麦门冬
?半夏
?党参
?甘草
?粳米
?大枣
该方见于《金匮要略》:“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本方常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的咽喉痛,由肺胃阴虚,虚火上逆于咽喉所致;
其辨证要点为:咽部干燥、灼热、疼痛、经常伴有干咳,痰又很难咳出,有时是呛咳,舌质红、苔少或无;
局部检查可见:咽部充血、红肿,但肿势不甚,咽后壁有红色滤泡。
这种病人体内的津血已经亏虚,虽然有火热的表现但不能再使用清热解毒之法,而只能以养阴润燥为主。
05麻黄驸子细辛汤方药:麻黄6克,细辛3克,附子10克。
?麻黄
?细辛
?附子
出自《伤寒论》第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本方治疗的是少阴咽痛,是一种寒性的咽痛,所以不要见到咽痛就觉得是热,很多时候寒也会引起咽痛,就比如这种情况。患儿虽说有咽痛,但是咽部充血不是很明显,反而有时候显得苍白,整个人比较萎靡,面色难看,手脚冰凉,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使用清热解毒,只能使用温散的方法,就用这个方子。
它还能治疗某种急性声音嘶哑,如《张氏医通》曰:暴哑声不出者,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不能咳,或有痰,或清痰上溢,脉多弦紧,或数急无伦,是大寒犯肾也,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
以上可知,这个方是治疗寒性咽喉疾病的一个专用方。
还有很多方可以治疗咽喉疼痛,在这里仅仅是举几个例子。
在临床中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症状特点以及体质状态来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处方,每个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症,不能混用。
治疗咽痛的中药,在服用的时候要慢慢地下咽,尽量使药物在咽喉停留的时间长一些,这一点也很重要。
医院文:马军
编辑:袁友芬
责任编辑:魏星
投稿邮箱:gzno1hosp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