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儿童超过20万,平均每天有多个儿童意外死亡。
——人民日报年11月30日第12版
你来了,今天说个严肃话题,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
春节临近,大家都要带着孩子外出游玩、走亲访友,高高兴兴过年。然而这喜庆的假日同时也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
每每看到孩子受伤的新闻报道,小编心里都特别沉重。出现意外,且不说大人多着急,孩子得多遭罪啊!
而且一旦大人第一时间处理不好,不仅帮不了孩子,还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是能救命的。
今天,小编整理一些常见且高发的意外情况,讲讲第一时间的处理方法,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谁都不希望意外发生,但万一发生了,我们必须及时做出对孩子更有利的处理,将伤害减至最低。
脑撞伤的处理(坠床、跌倒)
孩子坠床、跌倒,磕到头了,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摔坏没有”?本能反应也是马上把孩子抱起来。
育学园诊所的孔令凯医生提醒大家,第一时间的处理应该是:原地观察5分钟。
安抚孩子时不要移动、摇晃,先观察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出血、骨折等损伤。
如果意识清晰、没有损伤
一般没事,医院。
如果孩子哭一会儿就好了,吃饭睡觉玩耍都照常,就不用太担心。
不过因为有些颅内出血出现症状的时间较慢,所以48小时内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
如果有出血
立即按压止血。
按压5-10分钟,止血后冲洗包扎。不要按1、2分钟就掀开看,时间太短止不住。
一般的伤口两三天就会愈合。
如果伤口很长很深、伤在关节韧带等部位,或是红肿等,医院处理。
如果意识不清
医院。
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走路不稳,需要医院。
另外,如果孩子有一阵儿发呆,伴有恶心、口齿不清、头痛等,即使几分钟后就恢复正常了,医院检查,因为可能是出现了短暂的脑震荡。
如果没有意识
立即拨打!
孩子头部撞伤后如果出现目光呆滞、呼叫不应、全身松软等情况,很可能是脑部损伤较重,要赶紧打急救电话。
当孩子没有呼吸的时候,除了等待急救人员之外,还要进行心肺复苏。
医生提醒
如果孩子没有意识,没有呼吸,立即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核心就是心肺复苏。
按照“胸外心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的比例进行,直到呼吸和心跳恢复。
如果孩子头部不能转动,还要考虑有颈椎损伤,这种情况下除非影响心肺复苏,否则一定不要移动、摇晃孩子,避免加重损伤。
*1岁以下婴儿进行心肺复苏,应用两指在两乳头连线中间点按压,可在网上搜索最新版基础生命支持教程查看更加详细的指导。
烫烧伤
不是只有明火才危险,泡着热茶的杯子、开了好久的灯、广场上的地灯、热水器饮水机,以及取暖用的热水袋、暖宝宝等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受伤。
家长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也要知道烫烧伤的紧急处理。
孔令凯医生介绍说,烫烧伤分为Ⅰ、Ⅱ、Ⅲ度。如下图所示:
Ⅰ度仅为表皮损伤,表现为皮肤红、有灼痛感。晒伤也属于Ⅰ度损伤;
Ⅱ度伤及真皮,表现为皮肤上有水泡,疼痛更加明显;
Ⅲ度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的脂肪、肌肉,表面发白或发黑(碳化),是永久性组织损伤(为减少不适感,Ⅲ度伤的图片进行了模糊处理)。
孩子被烫伤、烧伤怎么办?
基于美国烧伤学会的指导和国内资料,孔令凯医生建议,符合下面描述的情况,可以采用“冲、脱、泡、盖、送”的方法进行紧急处理后就医:
所有的Ⅰ度烫烧伤
Ⅱ度烫烧伤中,孩子10岁内,烫烧伤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5%;或孩子大于10岁,烫烧伤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10%
Ⅲ度烫烧伤,面积小于2%,并且没有其他问题(估算标准:孩子一个手掌的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1.25%,可按1%计算)
情况比上述严重,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人员处理。
“冲、脱、泡、盖、送”处理法
冲。冷水(自来水就行)淋洗创面,降温、止痛。不要敷冰块。
脱。淋洗过程中,最好能把孩子受伤部位的衣物饰品脱下、剪开。但如果衣物已经粘在皮肤上就不要动了,以免加重创伤。
泡。将伤处泡在冷水中,直到没有疼痛或者疼痛明显减轻为止,冲和泡的时间至少15分钟。
盖。等孩子不那么痛了,用干净纱布松松地盖在伤处上,防止污染。
送。做好以上这些之后,医院诊治。
医生提醒
千万不要给伤处涂抹牙膏、酱油、牛奶等任何物质。
千万不要把水泡挑破。保持水泡完整对以后不留疤痕非常重要,切记!切记!
另外,不建议用微波炉热奶,以免热度不均导致消化道烫伤。消化道烫伤比皮肤烫伤更严重,更难治。
擦伤、骨折(青枝骨折)
孩子活泼好动,容易磕碰、摔倒,擦伤极为常见,另外也有骨折的可能。
孔令凯医生表示,擦伤属于机械摩擦导致的表皮剥脱损伤,不伤及真皮,即使渗血也不会很多,在家就能处理。
但如果伤口较深、长于1厘米,或伤在手腕等关节韧带处,又或是伤在面部怕留下疤痕,医院处理。如果伤口有污物,洗不干净,医院处理。
普通擦伤和小切割伤的处理
如果有出血,按压5-10分钟,中途不要频繁掀开查看;
止血后冲洗伤口。涂抹抗生素软膏,保证伤口湿润,用纱布覆盖包扎。小切割伤用创可贴将切口固定;
每天固定时间检查伤口。如果没有红肿、渗出脓液,继续涂抗生素软膏,更换新的纱布。一般两三天就会愈合;
期间,如果伤口出现红肿、渗出脓液或是孩子发热的情况,医院看看;
孩子骨折不容易看出来,家长要留心。
如上图所示,孩子骨骼柔韧,出现骨折通常骨骼变形不明显,因此不容易判断。就像新长的小树枝那样折而不断,被称为“青枝骨折”。
孔令凯医生提醒大家,如果孩子之前摔倒过,身体局部又出现了表面肿胀、触摸有痛感的情况,就要提高警惕。建议按照骨折来处理和就医。
骨折和疑似骨折的处理
安抚孩子,不要乱动,以免骨折部位移位。
可以冰敷止痛。
使用夹板或杂志固定伤处,然后就医。
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东西固定伤处,就拨打急救电话,把孩子伤处放在一个支撑物上,避免受力、移位,等救护车来。
医生提醒
皮肤损伤后的6个月内,最好避免阳光照射伤口,这样能减轻疤痕程度。
有家长认为晾着伤口,尽快结痂,能好得更快。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结痂不意味着伤口好了,反而阻碍伤口愈合,并可能出现疤痕。
动物咬伤
我国儿童最常见的是被狗、猫咬伤。
孔令凯医生表示,被动物咬伤的处理,应以从重从严为原则。
如果没有破皮
如果孩子仅仅是被动物舔了一下,没有皮肤破损,属于Ⅰ级暴露。
这种情况不会传染狂犬病,家长无需担心,给孩子清洗一下就行了。
轻微抓伤咬伤,没有出血
如果已经破皮,但没有出血,属于Ⅱ级暴露。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处理:
用肥皂水和自来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狂犬病毒在肥皂水中可以灭活。
冲洗后使用碘伏消毒,把纱布搭在伤口上,不要用力按压或绑住。
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
有贯穿伤、有流血
如果孩子伤口贯穿皮肤、有流血,或者已经破损的伤口被动物舔了,那么都属于Ⅲ级暴露。
这种情况,不要耽误,立即按上述Ⅱ级暴露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儿童和备孕、孕期女性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安全的。
医生提醒
虽然健康动物没有传染性,注射过狂犬疫苗的动物,基本也不会传染狂犬病。但狂犬病一旦感染,如果出现临床症状,死亡率几乎是%;而如果被咬后及时规范处理,这个病就能完全预防。
所以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被动物咬伤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风险。
●●●
另外,孔令凯医生还想提醒大家两个问题,一是关于电梯,二是关于学步车。
带孩子乘坐电梯时
如果孩子坐在推车里,要坐直梯,带多个孩子,也一定要坐直梯;
乘坐直梯时,抱好或拉好孩子,门开后看到轿厢再进入,避免踏空,千万不要让孩子冲在第一个;
不要在电梯快关门时抢着乘坐,以免孩子被电梯门夹伤。
学步车,不建议用
首先,学步车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提前学会走路,反而延误学步——已有研究证实孩子使用学步车,走路至少晚1.5个月。
其次,危险!学步车移动速度惊人,最快可达每秒1米左右。孩子根本没有能力刹车,极容易造成碰撞,使重物从高处掉下,或出现翻车、从楼梯坠落等危险,导致孩子被砸伤、烫伤、摔伤。
以上就是孔令凯医生给大家的安全提示,希望大家记在心里,尽可能防止危险发生,而万一出现紧急情况,也能冷静对待。
最后,小编建议大家,节日里比较忙乱,无论在什么场合,一定要有一个大人专门负责盯住孩子,别的就不要管了。不然爸爸以为妈妈看着,妈妈以为爸爸看着,就很容易出危险。
吃东西时千万不要边吃边玩,避免出现异物梗阻——就是本该进入食管的东西,被误吸到气管内,使孩子不能呼吸,这也是分分钟要命的危险!
昨天的文章详细讲了异物梗阻的预防和处理哦:关键时刻能救命!你的手机里也该保存这张照片
小编说
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出意外,但是一旦发生,作为家长责无旁贷,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第一时间做出对孩子更有利的处理。
下面做个小测验,复习一下医生讲的知识吧。
再看看这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文章:
大人过年吃吃吃,只能吃辅食的小馋猫可怎么办?
不当妈不知道,过来人说的这些话,都是真的……
已证实!你天天都用的东西,正在偷偷毁掉孩子的免疫力!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合作邮箱:markting
drcuiyutao.co点赞还不够~
转发给其他家长,一起给孩子更好的保护!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