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伙伴们
对冬天最深的印象
大概就是被深入骨髓的湿冷
支配的恐惧
今年的冬季寒潮不断
加之阴雨连绵
暖宝宝、电暖水袋、暖脚炉……
各种“御寒神器”轮番登场
然而使用不当造成的
“低温烫伤”也伤人无数
医院外科换药室,因低温烫伤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不论只是局部发红起泡,还是严重到皮肤破溃发黑,经过精心治疗,患者们一般都能痊愈,医院神奇的“自制宝贝”们。
用暖宝宝取暖意外造成深度烫伤
“我只不过贴了几片暖宝宝,想不到一觉醒来竟然烫伤了,太不可思议!”在换药时提起自己的烫伤经历,25岁的南京姑娘小云不由感叹道。
原来,小云一直以来身体偏寒,每个月“好朋友”如约而至时都会痛经,经常疼得她满头大汗。前段时间寒潮来袭,加之年底频繁加班,这个月痛得更为严重。为了缓解不适,她喜欢在腹部贴几片暖宝宝,人会觉得非常舒服。由于过于疲劳,有一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样贴着暖宝宝睡着了。等她醒来,发现暖宝宝接触的皮肤有些发红,当时也没在意。
然而过了两三天,疼痛感加剧,发红的地方冒起了水泡。为了不耽误工作,小云自己到药店买了一瓶碘伏涂抹。坚持涂了十多天,情况不见好转,原本发红的皮肤起了几个大水泡,颜色也渐渐转为黑色,而且摸上去硬硬的,失去了往日的弹性。眼看情况不妙,医院就诊。
本以为要植皮中医换药显神效
医院后,有的医生表示烫伤比较严重,建议手术植皮,把小云吓得不轻。听说中医或许有办法,在同事的推荐下,医院就诊。
由于小云伤口皮肤发黑,表明烫伤已经深入真皮层甚至到皮肤全层,属于深二度烫伤。医院普外科门诊换药室的诸建华老师介绍,“腐肉不除,新肉不生,如果不及时正确处理,有时伤口2、3个月也好不了。”治疗时先用医院自制的生肌玉红膏油纱敷在其伤口处清除坏死组织,再用疮灵液、黄芩油纱为她换药,促进肉芽生长、上皮爬行。如今大半个月过去了,她的伤口慢慢长出了鲜红色的肉芽,估计还需两个星期就能痊愈。
“患者属于明显的低温烫伤,看似温度不高,但长时间接触可使热能积蓄向深部传导而引起深度烫伤。”诸建华表示,低温烫伤就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从而造成的烫伤。对人体而言,能导致烫伤的最低温度在45℃左右。
由于低温烫伤初期症状仅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或者起水泡,从外表上看与一般的烫伤没有明显区别,并且由于烫伤面积一般也比较小,并且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因此患者一般不够重视,认为过几天就好了。等过一段时间后,水泡破溃,创面发白发黑,症状才会逐步表现出来。
治疗疮疡医院自制宝贝多
中医治疗疮疡具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大量方药和独特的外治技术。江苏医院历代中医外科专家们根据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方,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综合中药外治的特色优势,通过实验室和临床反复实践筛选,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又经过药效学,安全性等多项试验,研制出了烫伤药水、疮灵液、黄芩油膏、生肌玉红膏等一系列自制的中药制剂,对于治疗烧伤、创伤、各种痈疽、疔疖溃后形成的溃疡疗效显著。
以烫伤为例,如果皮肤只是局部发红,没有破溃的情况下,可以涂抹烫伤药水,消肿止痛。伤口一旦溃破,建议使用疮灵液外敷,消炎解毒,活血生肌,收敛止渗。当烫伤深入内里,伤口逐渐发白,乃至溃破发黑,此时可以用生肌玉红膏帮助清除坏死组织,可以达到活血祛腐、解毒镇痛的功效,同时再配合使用疮灵液、黄芩油膏,有助于创面快速有效愈合。
烫伤药水
功效:消肿止痛。
适应症:用于Ⅰ-Ⅱ度烧伤。
用法:外用,喷涂于患处。每日数次。禁用于皮肤破损。
疮灵液
功效:消炎解毒、活血生肌,收敛止渗。
适应症:用于各种感染性溃疡,炎症明显者。
用法:用纱布浸泡后湿敷。
黄芩油膏
功效:润燥、清热、解毒、止痛。
适应症:用于疮疡阳症。
用法:外用。
生肌玉红膏
功效: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
适应症:用于疮疡后脓腐将尽、烫伤、肉芽生长缓慢者。
用法:外用。
如何避免低温烫伤
一直以来,由于感觉反应相对迟钝,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风后遗症以及需要长期卧床的人群,常被认为是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然而近年来年轻人遭遇低温烫伤的也不在少数。
专家表示,避免被低温烫伤,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暖措施,老年人要谨慎使用热水暖、暖宝宝;定期更换取暖部位,不可以长期停留在一个位置;取暖物品不可以直接接触皮肤,最好隔着一层衣服。
一旦如果发生烫伤,第一时间移除热力,把烫伤部位放在冷水里浸泡或者冲洗,最少半个小时以上。如果出现水泡或者皮肤破损,切忌在患处涂酱油、醋、牙膏、润肤霜、黄油等,以防创面感染。建议在伤口上轻轻覆盖一块干净的毛巾,医院就诊。
END
主管部门:江苏医院党委宣传统战处
审核:冯瑶
专业审核:诸建华
图文、编辑:孙茜
江苏医院订阅号欢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