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依依大病初愈,活泼如旧,已经看不出一丝生病的痕迹。
看着依依一如往常的嬉笑闹叫,我从来没有这么珍惜过健康两个字。以前总对生活有诸多不满,现在想想只觉得不知好歹。人生能得“平安健康”四字,已是莫大的荣幸。
这次依依中招了传说中的“幼儿急疹”,属于常见的低龄幼儿疾病,基本上每个宝宝都会遭遇一次到两次,并不可怕。只不过当“幼儿急疹”遇上全家感冒,难度就突然上升了好几个Lvl,一场病下来,我和依依爸元气大伤。
幼儿急疹和感冒发烧非常难区分,依依这次正好是先流行性感冒,后急疹,两个连在一起病程拖到1个月,非常折磨人。这里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做参考,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到时好心里有底。
第一个感冒的是家里保姆,症状表现为间歇性咳嗽,而且两周不见好。在我们换掉这个保姆的第二天,我就也出现了咳嗽、流涕、嗓子疼的症状,并且越来越严重,最疼的时候连咽口水都跟火烧一样。
母乳妈妈患感冒,一定做好隔离措施,喂奶带口罩,不要亲吻孩子,同时用药要咨询医生。我以前就是感冒不喜欢吃药打针的人,一直以来也很少生病,这次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自己生抗过去。
我感冒两天后,依依开始出现流鼻涕,鼻塞,睡觉时呼吸不畅等症状。但是精神状态良好,吃饭喝奶都正常,说明依依并没有嗓子发炎的情况。这里提一句,母亲体内的抗体会通过母乳传送给孩子,所以民间感冒不能喂奶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坚持母乳,宝宝的症状会比妈妈的要轻。
流鼻涕两周后,依依一只眼睛开始不停分泌泪水和眼屎,早晚咳嗽加重。这个时候,依依爸爸也出现了和我一模一样的症状,一家人全部中招。为了排除肺炎,医院。
我们医院,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环境很好,一个接一个单独进诊室,医院一窝蜂乱哄哄的情况。等待时间也很短,拿号之后不到半个小时就轮到我们。这里提一句,港大看儿科,挂号之后一定记得先做身高体重测量,否则是不会被叫号的,我们就是拿号之后傻呵呵干等,过号了去问才发现没做生长发育测试。
医生很年轻,听我们叙述完症状之后简单听诊了一下,然后判断这就是个普通的感冒,不符合肺炎症状。
说实话,看过那么多次病,哪次不是先抽血再B超,检查一大堆之后再告诉你没事然后开一堆乱七八糟的药。港大的医生这么快得出结论,我是很懵B的,要知道保姆同样的症状,医院先做了抽血,之后又要求拍片。
医生给开了一瓶喷鼻子的生理盐水,一瓶缓解不适的滴眼药水,然后就让我们回去好好养着。从挂号到走出诊室不用一个小时。
过了一周,依依情况依旧不见好转,并且开始发热。发热当天下午37.8度,晚上就瞬间飙到39.度。
其实小儿疾病的功课我做过很多。
宝宝发烧不能看温度,要看精神状态。精神状态不好,医院;精神状态好,可视情况在家观察。
发烧只是体内炎症的一种表现,本身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不会烧坏脑子。
相反,体温升高可以减少体内微生物的复制和繁殖,有利于清除致病微生物,发烧对病情恢复是有利的。所以不要体温升高一点点就开始吃退烧药。
退烧药的唯一作用是让孩子感到舒服一些,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能缩短生病的过程,该烧多少天还是会烧多少天。
但是真的看到温度计上的数字时的确很难做到淡定。而且依依也开始小脸通红,哭闹变得病蔫蔫的,实在揪心。于是晚上我医院,挂了急诊科。
医院,护士先让我们填了一个表格,测体温,39.8度,然后问我们要不要吃退烧药。港大无论是门诊还是急诊,就诊模式都跟国外很像,护士负责填表格做记录,并且做简单的预处理。
我犹豫了一下,问护士退烧药是什么,她回答对乙酰氨基酚。然后我说,吃。护士拿了喂药器,装着10毫升的粉色液体,依依这个小吃货居然当糖吃了吃完还意犹未尽。
对于儿童来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常见的、安全的退烧药。注意,新的指南已经明确不建议二者交替使用,选择其中一种服用就行。布洛芬适用6个月以上的宝宝,对乙酰氨基酚适用3个月以上的宝宝。
当天急诊的人不多,我们前面就排了一个,很快轮到。
医生照例问诊,了解病程,听诊器听了听前胸后背,看了一下喉咙。然后又快速的给出了结论,说没事,就是感冒发烧,不是肺炎更不是禽流感。医院高效快速的风格,从挂号到走出诊室,40分钟。
回到家当晚依依的烧就退了,体温回到37度,但我知道这是药效在起作用。果然凌晨再测就又回到38.6度。之后就是异常折磨人的3天高烧不退,哭闹不断,不肯睡觉,睡着了也不安稳。体温最高将近40度,简直考验我的心理极限。
好在,虽然哭闹频繁,但依依精神状态还算不错,所以期间我只给她吃了两次退烧药,都是在晚上为了能让她睡的稍微好一点。药效一般持续3个小时左右体温就会回来。
包括崔玉涛在内的很多儿科医生说38度5以上要服用退烧药,现在这个观点又有了争议,见仁见智。我个人来说,还是倾向以孩子的精神状态为参照,尽量少吃药。即便是相对安全的对乙酰氨基酚,也明确说了,大量服用可能对肾脏有不良影响。
发烧第四天,依依体温终于降回正常。洗澡的时候发现后背有红色斑点,我以为是穿太多,捂出的痱子,没太在意,结果晚上依依开始异常粘人、异常烦躁、也不肯睡觉,整夜闹个不停,一直闹了一天一夜。不久我发现她脸上也有红疹,掀开衣服一看,身上腿上全是疹子,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依依这是得了幼儿急疹。
并不是说,没有诊断出幼儿急疹,就说明医生水平不够。事实上,幼儿急疹本来就是一种前期无法甄别的疾病,医学上也只有出疹了才能诊断。因为依依在发烧之前一直有感冒症状,所以我一直以为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忽略了急疹的可能。
所谓幼儿急疹,是一种病毒感染,由HHV-6B亚型病毒或者HHV-7病毒引起。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病情减轻,如无并发症可很快痊愈。与风疹不同,幼儿急疹是热退、疹出;而风疹是发热的同时出疹。
高烧之后出疹就说明病快好了,但是出疹这段时间,宝宝可能比发烧那几天还闹人,情绪特别烦躁,几乎醒着的时候都在哭闹,也特别黏妈妈,一直要抱不肯放下。这一病程一般持续到3天,疹褪之后就会马上恢复正常。
值得欣慰的是,幼儿急疹得过一次之后就会对这种病毒终身免疫,但因为两种致病病毒不能交叉免疫,所以有些孩子一生会得两次幼儿急疹。
总结起来,应对幼儿急疹有以下注意事项:
★幼儿急疹是一种病毒感染,不用打针吃药滥用抗生素,不用做特别治疗。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其自愈,病好以后孩子的免疫力就会增强。
★患病期间多喝温开水,高热会使体内新陈代谢增快,心率加速,要多补充水分。像依依这种不爱喝水的孩子,可以喝1:10的橙子汁。
★民间出疹不能吹风,不能洗澡的说法是错误的。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可以正常户外活动。(事实上在户外反而能分散宝宝们的注意力,缓解难受的感觉。)
★民间抹药治疗急疹的方法也是错误的,幼儿急疹不需要外用药。
★一旦发生热性惊厥,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孩子的安全。不要往孩子嘴里塞勺子等硬物,他不会因为惊厥而咬到自己的舌头,塞勺子只会增加窒息危险。
★医院看看,宝宝出疹性的疾病有很多,如猩红热、手足口、麻疹、风疹,家长不一定能分辨的清。
1岁左右是宝宝生病的高发期,各位宝妈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像这次依依发烧,我最庆幸的就是当时海淘的Exrgn颞动脉体温计,能够准确方便的测量宝宝的体温,几次测量差别不会超过0.度。如果你用的是耳温枪,估计每次测出来的差值能崩溃死。
小林退热贴不能退烧,但是可以让孩子感到稍微舒服一点,可以家中常备。还有生理盐水和吸鼻器,都是宝宝生病急需药品。具体可以参看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家有宝宝,这些海淘医药品可以常备》。
最后,孩子生病最遭罪的是家长,只恨不能承担你所有的病痛。希望每个宝宝都能一直健健康康!
END
依依宝妈育儿界的学术派、证据党你在乎的有关科学育儿的一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